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朝留下的粮食,真的到了唐朝还没吃完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6
转发:0
评论:0
隋朝留下的粮食,真的到了唐朝还没吃完吗?,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作为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出名的短命王朝,隋朝却一桩常被拿来贴金的业绩,那就是雄厚的粮食储量。甚至“隋朝粮食到唐朝还没吃完”的说法,亦常被津津乐道:我大隋朝别看短命,可就是有钱啊!

  这种说法靠谱吗?首先,从技术角度说,隋朝年间,正是中国古代粮食仓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以考古发掘的隋朝含嘉仓为例,这个仓库以红烧土做成窖低,窖低壁部上涂有两毫米的防潮层(桐油材料制成),防潮层上还铺有木板与干草。粮仓的防腐防潮技术大大提升。这仓库里的粮食,倘若从隋末放到唐初,食用是没问题的。

  而这“唐朝人吃隋朝粮食”的说法,也绝非空穴来风。贞观十一年唐朝名臣马周就曾感言:“(隋朝)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单这一地隋朝仓库的粮食,就叫唐王朝受用到“贞观盛世”年间。如此奇景象,参考隋朝巅峰年间的“富庶”,必须说,只是小儿科。

  在完成了一统南北大业后,又经过隋文帝近二十年励精图治,蒸蒸日上的隋王朝,耕地面积已突破五千五百万顷,高速发展的农业生产,很快为这新兴强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单看《隋书》里记载的隋炀帝各类“活动”,动辄就是“营费巨亿万”。唐朝贞观年间,高昌王宇文泰觐见唐太宗,看过了“贞观之治”的繁华后,却淡淡吐槽了句“非复有隋之比”。您这“盛世”,比隋炀帝的“大活动”差远了。

  而比起隋炀帝的各类“大活动”,隋朝“炫富”炫到更深入人心的,就是其雄厚的粮食储量。从隋文帝年间起,隋王朝就大修粮仓,到了隋炀帝时代,各类粮仓常见震撼场面:洛口仓有3000个窖仓,每个窖仓可装粮八千石。回洛仓“周回十里,穿三百窖”。这类规模的大粮仓,遍布隋朝北方要地。单洛口仓和回洛仓这两地,储粮就在两千万石以上,相当于七百年后,元王朝岁粮收入的近一倍。

  而且,这一类“大块头”的粮仓,在隋朝的鼎盛年代里,几乎是处处粮满仓。甚至遍布隋朝民间各地,专用于荒年自赈的义仓,储粮都接近一千万石。如此“家家户户粮满仓”的盛景,也叫《贞观政要》发出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元朝史学家马端临,也对这“五六十年粮食吃不完”的富庶,一声隔空赞叹:“古今称国内之富有者莫如隋”。短命的隋朝,却是多少后人羡慕的“土豪”。

  那么问题来了,“土豪”到“五六十年粮食吃不完”的隋朝,怎么仅仅三十八年不到,国家就玩完了呢?这常拿来给隋朝“贴金”的粮食问题,就能给出一个实在答案:隋朝粮食这么多,老百姓却吃不着。

  就以理论上最该用在老百姓身上的“义仓”储粮为例。这本来应该让老百姓“自赈”的义仓,在隋文帝年间时,就打着“防止老百姓浪费”(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的名义,将其管理权交给各地州县。到了隋炀帝年间时,义仓的粮食更大量被挪用,“自赈”?几乎空谈。

  而那些物资雄厚的大型粮仓,对于隋朝的草民百姓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及。隋朝对于仓库的管理和粮食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法律。这在和平时期没有问题,但到了非常时期,所谓“严格管理”,却成了苛待盘剥百姓的借口。

  比如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战事打响后,赋役沉重的隋朝大地,又遭到天灾肆虐,虽然各大仓库的粮食储量依然充沛,可是“吏皆惧法,莫肯赈救”。哪怕好些地方“皮叶皆尽”,也就是树皮树叶都叫饥民吃光了,当地官员想的,却是要守好宝贵的粮仓,别让这香喷喷的粮食被百姓拿走。大灾时地方官“闭仓不恤”的记载,见诸隋末各类史料。

  所以,也就有了隋末年间,那匪夷所思的怪现象:一边是隋炀帝,各种饮宴活动,把鞠文泰等“来客”们看花眼,一边是各大仓库“犹大充韧”,富足到令人眼热;但另一边,却是“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眼巴巴盼着粮食救济。但好些人到死看到的,却是那些“富庶”粮仓,永远对他们紧闭的大铁门。

  如此死攥着粮食不撒手的做法,也叫隋王朝尝到了苦果。待到隋末农民战争爆发,起义烈火燃遍天下,那些见证了隋朝“富庶”的各地大粮仓,更给短命隋朝送来神助攻:各地反隋大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抢夺粮仓:著名的洛口仓和回洛仓,成了瓦岗军的囊中之物;黎阳仓成了窦建德的重要家底;而永丰仓却是唐高祖李渊取天下的关键本钱。这些“粮满仓”的仓库,非但没成为隋朝的基石,反而做了亡国的火药桶。

  甚至,各地的反隋大军,一个常见的拉队伍套路,就是“开仓大赈饥民”。瓦岗军“开仓资民所取”,罗艺“开仓以赈穷乏”,唐高祖李渊“开仓大赈饥民”,“人气”也就迅速聚敛起来——隋朝一座座紧锁的粮仓,断送的正是天下民心。

  对照如此情景,虽然后人常津津乐道马周那句“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但他这一段论述里,另外一句话,才更有警示意义:“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唯在百姓苦乐。”

  再巨大的国家财富,如果不能让百姓受益,终究,将是败亡的导火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给唐朝留了50年存粮是真的吗?唐朝人有没有吃过隋朝的粮食?
隋朝给唐朝留了50年存粮是真的吗?唐朝人有没有吃过隋朝的粮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隋书·食货志》记载:“是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初,吏皆惧法,莫肯拯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隋末天下大乱,百姓遭遇严重饥荒,隋朝的粮仓储备大量存粮,但因官吏惧怕受罚,不肯开仓救济。所以,隋末起义的群雄因饥饿而起,同时也以解决粮食问题为根本,争夺的并不是战略据点,而是永丰、洛口、回洛、黎阳等隋朝粮仓,毕竟只有解决了军粮,才能有争夺天下的资本。那么李渊的唐政权吃过隋朝留下的粮食吗?当然吃过,有史书为证,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起兵,在河东逗留了数月之久,皆因河东一带饥荒严重,李渊无力进军。直到当年十一月,华阴县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归降李渊,唐军才有了充足的军粮,对此李渊兴奋的说道:“千里远来,急于此耳,此既入手,余复何论,食之与兵,...
· 隋朝到底有多富饶?留下的粮食供唐朝吃了50年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中,洛阳市占有两个遗产点: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160号仓窖。含嘉仓遗址早已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大家对回洛仓比较陌生。回洛仓是大运河上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粮仓,被称为“大运河上第一仓”。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回洛仓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回洛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经过1年的努力,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的隋朝国家粮仓全貌“浮出”地面,面积约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内径10米的大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气势恢宏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个仓城仓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除了仓窖,仓城内还发现有管理区...
· 强盛的“开元之治”:唐朝的经济真的不如隋朝吗?
先来看一段在很广的言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大牛甚至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网络配图胖子认为,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得从隋唐开国时的整个社会大环境说起。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胖子这里所说的“经济”,也主要是以户数或人口数来做代表。因为对于农业立国的古代国家来说,户数和人口数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可以拿来比较的,而且人口数比较相对准确,不像用GDP或财政收入、家庭收入之类的经济指标对比还需要进行购买力平价换算,争议较大。先来看下隋朝。隋朝的鼎盛,在大业二年(606年),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在籍户数8907636,人口数46019956;唐朝的鼎盛,在天宝十三年,全国户数961.7...
· 唐朝的真的流行以胖为美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以胖为美?看完李白写给杨玉环的此首诗后,从此不再梦回唐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过往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唐盛世始终都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那一个时代有着唐太宗的赫赫武功,有着李白杜甫的万古风流,有着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盛世,当然对于很多的女孩子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传说当中,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所以很多微胖界的女生在面对痛苦的减肥时,都能够用“放在唐朝的话,我这也算是杨玉环那样的美人了,减肥干嘛”来安慰自己,心安理得地放弃减肥大业,但是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如果我们有认真看完李白写给杨玉环的此首诗,那么想必就能够发现这其实很有可能是一种谬传,从此也就不在梦回唐朝。李白出生于701年,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创造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巅峰,被人们称为“诗仙”,在民间也被称为是太白金星下凡,所以又称为谪仙人。他在仕途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志向,不过却郁郁不得志,虽...
· 隋朝杨素真的是忠臣吗?杨素的儿子是谁?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权臣。他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器重,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仅自己权倾朝野,连家人都各个官居高位,就显贵而言,南北朝的所有臣子里没有人能超过杨素。杨素出自大家族弘农杨氏,小时候生活穷苦但不改大志,一直勤奋好学。当时还是北周,杨素因为收到武帝宇文邕的喜爱,开始入朝当官为将。在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杨素屡立战功,因此不断加官进爵。而等到杨坚专政,杨素主动投到他的门下,与他结交,还在尉迟迥反对杨坚时率军前往讨伐。网络配图公元581年,杨坚登基,隋朝建立。杨素被加封为上柱国、御史大夫。杨素多次献上讨伐陈朝,之后也与杨广等人被任命为行军元帅,获得长江上游作战,最后灭亡陈朝。杨素因战功被封为越国公,不久又带兵平定江南士族豪强的叛乱。接连的胜仗让杨素名声大噪,越发受到杨坚的重用,让他执掌朝政。杨素为了讨好杨坚,也帮他建造仁寿宫,劳民伤财,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