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没有存在感 主要的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5
转发:0
评论:0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没有存在感主要的原因出在什么地方,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没有存在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没有存在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实际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比安史之乱前还多,如果把唐朝以安史之乱分为两段,前后的时间都差不多130-150年,但盛世大唐的后半段,却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是为什么呢?

  一、奇怪的结局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还有李唐皇帝们的猜忌的心。

  安禄山叛乱之初,在潼关这个地方,唐玄宗赵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后强令哥舒翰出战以至战败投降。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已经在北部开展战斗,直逼范阳。因为安禄山的叛乱和王忠嗣的事,加上身边人的挑拨,唐玄宗已经展现出对大将的不信任。这样,唐玄宗葬送了第一次平叛胜利的希望!

  其实安禄山叛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长安已经是安氏兵锋的极限。安禄山占领长安之后,派兵进攻南边的江淮财富之地,并没有追击向蜀中逃窜的唐玄宗。

  从这时开始,安史之乱看着越来越不像一场战争,而像一场政治斗争。

  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李亨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当时大唐帝国最能战的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还有西北强悍的边军。

  第二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等在洛阳击败安庆绪,安庆绪退守邺城。然而,一年之后,唐军才追到邺城,给了安庆绪补充防卫的机会。即使这样,唐军9节度使60万大军还是将安庆绪包围在邺城。

  安史之乱平定日可待。然而,这场战斗让安庆绪打成了以少胜多。为什么呢?因为唐军9节度使相互不统属,而李亨也不信任他们,派了一个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实际上作为监军。这样也就罢了,好歹有个领导总比没有强,可惜,鱼公公不懂军事。因此,60万大军被安庆绪击破,安军重新占领洛阳。

  这里暴露了一个唐朝后期极严重的问题:因为安禄山的叛乱,皇帝对于武将们已经十分不信任,总害怕给了军权又要造反。这是导致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反复的战斗和休息,准确的说,不如是皇帝、大将、安史两家的博弈。安史之乱的当家人从安禄山变成了安庆绪,又从安庆绪变成了史思明,再从史思明变成了史朝义。唐朝这边,皇帝已经换成了唐肃宗李亨之子,唐玄宗李隆基之孙,唐代宗李豫;统兵大将郭子仪、李光弼都已经垂垂老矣,剥夺了兵权。

  公元762年,唐军统帅仆固怀恩再次击败洛阳的史朝义。次年,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据州投降。唐代宗看起来很大度,好像唐军也有些打不动了一样,三人分别被授予魏博、卢龙、成德节度使,几乎连窝都没挪。

  实际上,唐廷此时那么衰弱吗?不然,而是皇帝们的病又犯了:对仆固怀恩不信任,担心军功太大,自立了。

  于是,唐朝中后期形成了一个怪圈。对于忠于唐帝国中央政府的大将,皇帝们总是不怎么信任,所以往往大将们有那么一两场闪光的战役,却在也没有像中前期那样,涌现大批的优秀将军和元帅。而另一方面,对于投降的河北诸镇,对中央有戒心,总是不能全力效忠,唐帝国中央却对他们很纵容,即使有少部分能控制局面的,但是藩镇割据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央政府

  中后期的唐朝中央闹得是不可开交,没有一刻调停的。

  公元783年,著名的泾原兵变发生,唐德宗李适再次逃离长安。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朱泚等人,但是后果不容改变。从此,皇帝与武将们的信任降低到了冰点。

  在唐德宗的布置下,另一类人彻底崛起了,唐德宗以神策军为中央禁军,任命宦官为监神策军左右兵马使。从此,宦官们凭借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屡屡干政,甚至废立生杀皇帝。唐德宗以为找到了可以信任的好帮手,没想到给自己找了个太上皇。

  于是,皇帝们又找来朝臣,想要从宦官手上夺回军政大权,甘露之变惨遭失败。后来的牛李党争更是让皇帝看到朝臣们也不是善茬。本来权力就十分有限,还要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于皇帝们来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同时,安史之乱的河北诸镇越来越乱,藩镇之乱不仅没有逐渐消弭,还越演越烈,逐步扩展到了唐帝国的经济中心江淮。到了晚唐,几乎全天下都是藩镇的地盘。

  因此,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央政府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的夹缝中想要求得生存,本想左右逢源,却不想扶持起来的都不是善茬。

  这样的情况下,唐帝国的中央政府确实没什么存在感,除了宪宗、宣宗等少数皇帝又说作为,平衡了三方的势力以外,其他皇帝如走马灯,鲜有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的燕国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原因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为何战国时期的燕国为何存在感那么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并不见的混战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混战达数百年之久。并且,战国时代的发生的大战,动辄都是数十万人级别的。要知道,这样的情况放在当时的世界,近乎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战争模式的限制,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可以被看作贵族式的战争,战争双方即便是在战场上也是礼让有加。而到了战国时代后,战争则立马变成了不遗余力的打击对手,增强自身的战争模式。当我们提到战国时期的战争时,便不得不提到“战国七雄”,因为,整个战国的时间线都是以这七个诸侯国的兴衰荣辱,而依次展开的。这中间尤其是秦、楚这样大国之间的博弈,更是成为了后世不断演绎的经典。可一旦我们将视角,聚焦在一点上的时候,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其他的方面。同理,我们着眼于战国历...
·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能延续一百多年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能延续一百多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虽说,最终大唐王朝还是以及其惨痛的代价了安史之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唐朝已解决了藩镇之祸。在唐代后期的藩镇里,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对外作战,中原藩镇则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河朔藩镇与中原藩镇在割据与防割据的相持关系上,中原藩镇与边疆藩镇在维系内外均势的平衡关系上,边疆、东南藩镇与中原藩镇在武力和财力的相互依赖关系上,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从而,唐朝相对稳定统治了一百多年。但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直到大唐王朝覆灭的百余...
· 为什么晋朝一直没有存在感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还不知道:为什么晋朝一直没有存在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繁多,但其实称得上是“大一统”的朝代却只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和清九个。几乎每个大一统王朝都被人津津乐道,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但是有一个朝代,同样完成了统一的重任,却经常被人忽略。相对于其他朝代,人们对这个朝代的了解很少,甚至有时连这个朝代的皇帝姓什么都想不起来,它就是晋朝。晋朝之所以没什么存在感,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首先,晋朝知名人物数量很有限,真的和晋朝有关的名人,像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些晋朝的缔造者们,都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真正到了司马炎当皇帝时,早就水到渠成了,根本不需要发生多么轰轰烈烈的夺权政变了。晋朝的皇帝也都不是很出名,可能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瓜晋惠帝知名度稍微高一些==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八王之乱,可具体哪“八王”?能说上来的人就没几个了。其次,晋朝政权实...
· 后梁为何仅维持了17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主要的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后梁为何仅维持了17年的时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对于唐王朝的历史来说,丝毫不亚于发生于盛唐时代的“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只是开启了此后唐王朝一个多世纪的困局,而“黄巢起义”则是给予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以致命一击。自“黄巢起义”后,唐朝的景象则宛若汉末,各地将领、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甚至互相攻打。这个时候的唐朝皇帝,能够做的仅是大封王侯,安抚各大藩镇。可这样做终归是杯水车薪,在“黄巢起义”后的二十年,唐王朝则彻底覆灭。公元907年,朱温代唐自立,定国号为梁,史料称其为后梁。后梁的建立,可以说彻底的终结了奄奄一息的唐王朝。可是,同众多王朝长久国祚不一样的是,历史上后梁从建立直到覆灭,仅历三代帝王,而到其覆灭,满打满算也仅维持了十七年的时间。在后梁覆灭后,五代十国混战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从而祸患整个华夏大地达半...
· 在古代时期的印度为什么没有分裂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印度分裂可能性非常大,因为现在的印度形成国家概念都没有多久。在我们已知的历史概念中,印度还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怎么印度国家概念形成没有多久呢?其实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文明从远古传到今天,文明薪火没有断的只有我们中国,延绵不断的5000年的历史。而其他三个国家早期古文明早已经消亡了,例如四大文明古国中最古老的国家——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早已经不存在了,古埃及人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由阿摩利人所建立的文明古国,后来也消失了。古巴比伦所在地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加上现在的埃及,两个文明古国都变成阿拉伯人的地盘,正宗的文明。印度也是一样,古印度文明在不断外来民族入侵后,逐渐消亡,这些民族早期是从伊朗高原过来的雅利安人,后开又来了希腊人、贵霜人、白匈奴人、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等游牧民族统治印度;而且历史上印度也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