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邦死前交代一件事,为何却差点害死三位重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1
转发:0
评论:0
刘邦死前交代一件事,为何却差点害死三位重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市井流氓到开国之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从市井流氓到开国之君,刘邦的故事可堪称是传奇的屌丝逆袭之路。不过这一条道路上仅靠刘邦一个人也是不行的,刘邦的成功也离不开手下文臣武将的支持,都说做人不能忘本,但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可谓阴刻之极,“狡兔死,走狗烹”诠释的淋漓尽致,臧荼、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悉数被杀,他死前交代的一件事更是差点害死了三位重臣,那么这件事是什么呢?

  公元前195年,已经年老体衰的刘邦已经不复当年体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刘邦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命人叫来了陈平,对他交代了一件事,陈平听完这件事情后,整个人都吓坏了,这一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三位重臣丧命,这件事其实就是命令陈平叫上周勃一起领命斩杀樊哙。

  “乃使陈平载绛侯(周勃)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

  樊哙在开国功臣之中可是位列第五位,他对刘邦除了有救命之恩外,更是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刘邦的起义根据地就是樊哙帮忙打下来的,樊哙在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过程之中,立下的功劳也绝对不算下的,哪怕抛弃樊哙和刘邦的亲戚关系(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樊哙的战绩也足以拿下前十了。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呢?因为刘邦的后宫吕后和戚夫人一伙斗争激烈,刘邦担心自己死后,樊哙会联合吕后一起作乱,毕竟樊哙这个人是吕后的妹夫,怎么洗也洗不白那种,加上樊哙表现出的对继承人选拔的积极性,刘邦便更加怀疑了。乃至刘邦怒曾道:“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意思是:樊哙看到我病重,这是希望我死啊!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他决定交代陈平联合周勃铲除掉樊哙。

  当陈平接下这个任务后,他心里真是叫苦连天。他要是忠实的执行刘邦交代的任务,与周勃两人一起到军中斩杀樊哙,那么等刘邦死后,吕后基本就一手遮天了,而以吕后与樊哙的关系,他和周勃肯定没有好下场的;可要是不执行刘邦的任务,如果刘邦挺过来了,自己和周勃恐怕也会给安上一个抗旨的罪名,以刘邦的性格完全可以借机除掉自己。

  执行任务是死,不执行任务也是死,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陈平思考了很久,最后想出了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其实就是一个字——拖。不得不说,陈平的谨慎救了他一命,这事虽然是刘邦下的死命令,但他和周勃执行时,却很灵活:他们用囚车把樊哙带着往京城去了,也不亏待,只是到时候让刘邦自己决定如何处置,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刘邦,也在吕后那里找了台阶下。

  陈平的做法最后救下了自己、樊哙、周勃三个人的性命,因为刘邦在他们回来的途中就病逝了,回到京城知道刘邦病逝的消息后,陈平为了打消吕后的疑虑,马上跑到宫中刘邦的灵位前大哭:“陛下,我奉您命去杀死樊哙,可我不忍心见你们兄弟相残,没有执行您的计划,只是将他押解到了京城,想让你们兄弟相见。没想到这一回来,你们却阴阳相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邦死前安排了一件事,看似不着调,却帮汉朝续命几百年
从某方面来说,古代开国皇帝在打天下的时候,也属于创业的一种,只不过这种创业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皇帝。刘邦虽然做过亭长,不算是纯草根,比朱元璋好一些,但他创业时的家底很薄,与杨坚、李渊及赵匡胤等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太过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一开始的时候,刘邦的实力远逊于西楚霸王项羽,即使他首先攻入咸阳,依旧不敢得罪项羽,并且还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鸿门宴,差点就被项庄干掉。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刘邦也不例外,张良、韩信、萧何都堪称当时最杰出的人物,他们都选择追随刘邦,足以体现刘邦的过人之处。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消除异姓王的威胁,先后除掉了韩信、彭越、臧荼等手握重兵将军,随后又封了不少同姓诸侯王。尽管刘邦对功臣非常忌惮,尤其是那些武将,但他心里十分清楚,绝不能将他们全部干掉,否则万一遇到战乱,就会...
· 刘邦死前将辅佐重任交给周勃,为什么周勃却差点让吕氏得了江山
据史书记载,汉高帝刘邦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吕后:“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周勃,何许人也?周勃,乃汉初除异性王外萧何、曹参以下第三大功臣。当年刘邦还是秦末沛县一村官的时候,周勃就是他的好朋友,后来又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击章邯、破李由、定魏地、入武关、灭暴秦,以大功赐爵威武侯。接着他又随刘邦远赴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转战敖仓,东灭项羽,得楚二十余县,又从刘邦北上攻打叛汉之燕王臧荼,终于平定天下。刘邦即位为帝,则大封功臣,赐周勃列侯爵,食邑绛地(春秋时晋国故都,今山西侯马市东北)八千二百八十户。后来,韩王信投降匈奴,周勃又跟着高帝北上平叛,收复太原,长途奔袭叛汉诸侯韩王信,大破匈奴铁骑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接应孤军深入的刘邦突出白登之围,立下第一战功,从而被晋升为太尉,也就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汉之太尉,位列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金印紫...
· 韩浩差点害死夏侯惇可曹操为何还要重赏他?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诡诈之道横行。曹操最好的兄弟张邈背弃了当年的友谊,投靠了反复无常的小人吕布。曹操让夏侯惇率军进攻吕布,双方交战,互有损伤。夏侯惇估计吕布也必然撤兵休息,没有多做防备,不料吕布在陈宫的建议下快马突袭夏侯惇,成功劫夺许多粮饷辎重。不但如此,吕布还派遣一只敢死队,假装逃兵投降夏侯惇,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伙人突入夏侯惇大帐,竟然劫持了夏侯惇。堂堂曹魏第一重臣,竟然被当成肥羊,被索要财物交换。网络配图夏侯惇部下将士,本来就刚经历一场大败,军心不稳,此时竟然主帅被劫持,恐惧和愤怒顿时弥漫整个军营。军队一旦失去了斗志和纪律,必将随时面临死亡。此时,一个小人物闪亮登场,让部队迅速恢复了正常,得以从死亡的边缘走过。这个人就是韩浩。韩浩站到人群的最前面,喝令将士不得惊慌,带领自己的部下把守住夏侯惇大帐入口,并让士兵召集所有将领共同议事。韩浩告诉诸位将军,只有严格约束手下士兵,千万不要...
· 参勤交代
简介寛永12年(1635年)的武家诸法度规定参勤交代的条文是:沿革常盘桥(北九州市),经常用作参勤交代的桥。起源参勤交代的起源是镰仓时代起御家人前往镰仓执行官职。战国时代时部分战国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从主君的武士。丰臣秀吉所控制的大名在大坂城、伏见城、聚乐第给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成为了日本全国参勤交代的原形。一年需要前往一次。制度完成庆长5年(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胜出后,确立了德川家地位,3年后创立幕府。庆长12年(1607年)岛津家久为首的众大名讨好幕府的忠心前往江户参勤。家康根据秀吉的做法,在江户城建设屋敷,妻子在江户居住,制度因而建立,由初时间的自发性行动渐渐成为一种制度。寛永12年(1635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制定武家诸法度,成为了一种义务。寛永19年(1642年)规定谱代大名参勤交代为义务,原则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职者以外,其余大名都要进行参勤交代。其后除...
· 诸葛亮为何临死前交代马岱一定要杀死魏延
魏延(?-234年),字子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建安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共同打击张鲁,魏延见刘备为人仁义,且有谋略,于率部前来投奔了刘备。由于魏延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所以备受刘备信任。因战功卓着,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以符节,并且被进封为南郑侯。魏延的南郑侯与诸葛亮的武乡侯是同一级别的,可想而知魏延在西蜀的地位。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善于用计的人,可是诸葛亮认为魏延“天生反骨”,所以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诸葛亮还经常跟刘备说魏延这个不可重用,日后必定造反。就连诸葛亮在临终前在五丈原召开了“退兵”会议都不让魏延参加,当时魏延可是蜀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专门负责对外作战。这个应该是诸葛亮可以安排的,还给马岱留下遗计诛杀魏延。这些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中有所提及,“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