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食邑是什么意思?食邑源自哪个朝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19
转发:0
评论:0
食邑是什么意思?食邑源自哪个朝代?,食邑,简单来说就是君王将某一地区的税收赏赐给有功的臣下,让这些人可以衣食无虑

  食邑,简单来说就是君王将某一地区的税收赏赐给有功的臣下,让这些人可以衣食无虑,没有后顾之忧的为朝廷效力,且这些赏赐的土地基本是可以世袭罔替的,子子孙孙不论痴傻还是愚钝,都将会是荣华富贵在身,这也是对立功之人最高的封赏。

  食邑制又叫做食封制,而食邑亦可以称之为采邑、采地、封地。其盛行于西周时代,最早是周王以分封制的形式,将大面积的土地赏赐给大功者或宗室宗亲的,使其裂土分疆拥有自己的王国。后来士大夫阶级和权贵阶级的日渐增多,逐渐演变为小地域的分封,但由于其并没有被授予独立的建制权利,而只是享有该地区的部分统治权,食邑制便是由此产生。

  食邑者又被称之为封君,其食邑土地内的百姓被称之为封民,封君享有封地内封民衣食住行等赋税收入的拥有权,同时,封户还必须承担国家层面的征召徭役等义务。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封君基本都会豢养附庸自己的食客,甚至可以左右朝堂政令和国家命运。如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

  后来由于周王室失去对天下的控制权,诸侯群起,相互攻伐,土地兼并严重。食邑的世袭制度被逐渐打破。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封建体制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虽然食邑制被保留了下来,但是特权却被大幅度削弱,受封之人不再享有土地的绝对统治权,只享有受封土地上耕地和人口带来的赋税权,即只享受这片土地带来的财富,这是为避免受封之人一旦形成独立的军政财权后,对中央政府造成严重威胁。

  一直到唐玄宗时代,由于食邑制受惠之人年年增加,国家可征税的土地逐年减少,造成国家财收逐渐递减,为此李隆基将自主征收封地赋税,改为国家代替征收,再由食邑之人领取的方式。同时,降低食邑封地实际领取比例,即食邑为1000户者,自主收税为1000两,改制后则只可领取500两。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虽然权贵阶层有所不满,但可领取的食邑收益依然相当可观,并没有因此受到致命影响。

  到了北宋时期,为了避免出现唐朝中后期各地节度使权利过大,不受中央控制而形成的尾大不掉局面,对食邑制的领取比例再次降低性调整,实际到手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之后到了宋神宗时,国家大改革,食邑制沦为了一个与官职大小挂钩的荣誉制度。不过也并没有完全没有利好,通常在赏赐食邑数后,会以一次性高低数量的金银珠宝来封赏替代。

  到了明朝,食邑制被做了相应的调整,即是荣誉称呼,一次性封赏。也是有封地可以世袭罔替的分享税收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朱姓皇族子孙永享封地食邑税收的政策,就是对古食邑制的再度启用。而食邑制一直到将封建集权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清朝时才完全被取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考父食邑和曼父食邑考》
《正考父食邑和曼父食邑考》正考父:世袭公卿。周幽、平、桓王时,为宋国的上卿,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曾经整理、核定《商颂》十二篇。曾辅佐宋国的戴、武、宣(约前七八0一-七三0年)三公执政。正考父既是邹氏的先祖也是孔姓的先祖。汉高祖皇帝有御封正考父赞:“德盛礼恭,义精仁熟,孔邹皆仰,以似以续。万世朝宗,光锡无笃。”据考证,正考父的食邑为栗,即今之河南省夏邑县之全部和虞城东南小部及永城县的赞阳乡和赞市镇。夏邑:夏代属虞地,商代为栗邑,西周属宋国,秦置栗县,汉置栗侯国,北魏时“因地窳下”故名“下邑。”在古代,“夏”通“下”,金末取“华夏之邑”意,改称“夏邑”,相延至今,夏邑县位于河南东部,沱河上游,处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区。响河从虞城由西北往东南,穿过全境,流入永城,虬龙河从虞城由北向南横贯全境,流入永城。确切地讲,正考父的食邑是继承其曾祖父弗父何的,据史载:西周初年,微子启封于宋,薨,其弟微...
· 食邑最多的三国名将!邓艾速胜之后的速败的原因是什么?
食邑最多的三国名将!邓艾速胜之后的速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食邑,直白地讲,是朝廷封给宗亲和高官的俸禄,可以世袭。爵位越高,功劳越大,食邑越多。在三国,谁的食邑最多?邓艾。他前前后后的食邑,加起来高达26600户。当然,公元216年,曹操被封魏王,食邑30000户。公元251年,司马懿食邑50000户。邓艾,和帝王一脉的曹操、司马懿不能比。26600户的食邑,足以让曹魏早期的五子良将蒙羞,他们5个人的食邑,加起来也不如邓艾一人。这也足以见得邓艾的功劳之高。他的功劳,大部分在于灭蜀。邓艾,生于公元197年,死于公元264年。小时候是个放牛娃,爱学习,有大志,因为有才学,当上管理屯田的小官吏。他的第一个贵人,是司马懿。两人相遇的时间,应该在235年之后,司马懿已经高居太尉。司马懿非常赏识邓艾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公元240年,邓艾交出他人生第一份大调...
· 由臧霸看三国的门阀立政:臧霸食邑位列魏国第三
臧霸在《三国演义》之中,露脸的机会不多,只是作为吕布的一员战将,后随曹操略有所及,应该是三国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可在《三国志》的相关记载中,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臧霸一次要人物,在曹魏众多知名武将中,封赐很高,位列第三,仅次于曹仁、张颌(曹仁3500户,张颌3300户,臧霸3000户)。曹仁自不必说,初期即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独挡一方,屡立战功。而张颌由于寿命较长,在对付诸葛亮几出岐山的战役中,立功着实不小,逼死马谡,令诸葛亮都颇为忌惮,后设计伏杀之。而和他们比起来,臧霸的功绩则相对逊色多了。论武力,不及许诸、典韦、庞德等。论事功,不及张辽、徐晃等。论亲疏,不及夏侯和曹氏。臧霸有何功德,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赏赐。仔细阅读《三国志·臧霸传》,可以发现,其实,臧霸不同于以上诸将。三国初期,各诸侯林立,而臧霸是以一诸侯的身份出现的。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十八岁起就亡命做强盗,后投靠陶谦,击败徐州黄巾...
· 东封西祀是什么意思?东封西祀发生在哪个朝代?
东封西祀是什么意思?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宋真宗在庞大仪卫扈从下东封泰山,四年,又以隆重仪式抵山西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祭祀后土地抵。大赦天下,一时轰动。北宋结束五代之乱,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时期,不仅在于以盛大规模的封祀礼仪来证明赵宋皇权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而且也是礼治社会整合和调适统治阶级政治秩序、强化意识形态和构建精神信仰的一场思想运动。宋真宗东巡泰山封天禅地、幸曲阜祭孔子;西至汾阴登坛祀后土、又赴亳州谒太清宫,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民间怨声载道。也有人认为东封西祀是宋真宗对“澶渊之盟”的涤耻洗辱,,以封禅迷信活动“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 官商起源于哪个朝代?官商竟源自于明朝的皇店
说到“官商”,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严格的内涵定义。但若是换个说法,“官倒”就很多人都深刻地铭记着数十年前一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据查有关资料,“官倒”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违反工商管理法规,进行投机倒把的活动。因而,“官倒”成为人们十分痛恨的一种官员腐败行为,就丝毫也不奇怪了。尽管严格地说,“官商”与“官倒”有些不同,但就其本质看,“官倒”不过是“官商”的一种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延续。我们都知道,“官商”现象,是权力与商业相结合的产物,是权力被寻租、被拍卖、被商品化的特殊形式。究其不良后果与恶劣影响,对国家事业、政治清明、官风端正、社会稳定、群众基础等,都有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对它的渊源加以探讨,似乎还是很有必要的。据相关史料记载,“官商”并非源于今日,在我国明代,就有了所谓“官商”的形式----皇店。何谓皇店?主要是指为皇室经商的商号。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指使手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