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免死金牌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2
转发:0
评论:0
免死金牌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吗?,历史上没有免死金牌却有丹书铁券,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

  历史上没有免死金牌却有丹书铁券,它真的能免死保命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话说名著《水浒传》中及时雨宋江杀死了阎婆惜逃到了小旋风柴进家里,说起自己杀人犯法,担忧牵累到柴进。柴进不以为然,安慰宋江道:“兄长放心,遮莫做下十恶大罪,既到蔽庄,但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得知宋江只是杀了个“二奶”,不禁笑了起来:“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府库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柴进何以如此无视法度,料定了官兵不敢来他家里抓人?

  原来,“为是家间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赦赐丹书铁券”。

  柴进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后代,柴荣突然病逝时他的小儿子柴宗训方才7岁,不能服众。手下的一员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建立了宋朝,为了答谢柴宗训让位,宋太祖特地给柴家人赦赐了“丹书铁券”,凭借这个东西,柴家人子孙犯罪皆可免死,世代都能享受荣华富贵。这么一看,“丹书铁券”正是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这就难怪《水浒》里柴大官人这么吃香了。

  这牛气哄哄的铁券却也不是宋太祖赵匡胤首创的,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史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笼络臣心,“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就是把皇帝对功臣的誓言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在金盒子里放在用石头建成的屋子里,显示了这誓言的庄重和坚固。但这时的铁券还没有免罪免死的功效,只是一种封侯纳地的凭证。

  并且那时汉高祖不只和自己手下搞这一套,经历了“白登之围”败于匈奴后,刘邦曾听取娄敬的建议和匈奴姌和通婚,并且以丹书铁券的形式订立了修好盟约。《太平御览》记载:“作丹书铁券曰‘自海(指瀚海,今贝加尔湖)以南,冠盖之士处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处焉’”,盟书中冠盖之士当指汉朝,控弦之士指匈奴,可见那时候高祖只要想跟谁发个誓就会想起用丹书铁券。不过,将铁券当做盟书,历史上仅见此一例。

  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未见有关于铁券的记载,隋末宇文化及一尺白绫杀了隋炀帝杨广之后,段达、王世充等7人拥立杨广之孙越王杨侗为帝。杨侗继位之初,便加封这7人“金书铁券”,后人考证即用金丝嵌入铁板上的字迹中。然而身逢乱世,“七贵”都未得善终。

  唐代已是记载“金书铁券”十分普遍的朝代,这时的铁券规制尺寸、用料重量、行文制词和颁发的礼仪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唐玄宗颁给安禄山以及唐昭宗赐给田令孜、钱镠的铁券已经许诺给了极大的特权,其中包括其本人及子孙犯常刑可既往不咎,犯死罪可免死次数的内容。

  而唐昭宗李晔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给镇海、震东两军节度使钱镠的金书铁券,历经千年,几经波折得以留传至今,其背后的故事正是我们今天要着重介绍的。钱镠刚出生时因为相貌丑陋险些被父母丢到井里,但婆婆不忍把他救了下来,因此取名“婆留”,长大后参军改名为钱镠,由于作战勇猛升为将领,并且逐步做大。

  因屡试不第,奋而写下“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继而组织起义军一举打入长安的黄巢,正是败于钱镠之手。不止如此,在藩镇林立的唐末,钱镠拒绝了其上司董昌拥兵自立的邀请,大破其兵,生擒董昌上报朝廷。唐昭宗甚为感动,赦赐钱镠丹书铁券,券文有:“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山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钱镠得此重赏之时,感动的大哭起来,告诫子孙遵纪守法,不能累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然而两年后,唐朝覆灭。钱镠不忍江浙百姓受刀兵之苦,自立为吴越王。在而后这段纷乱的岁月里,历任吴越王遵守祖训,重农桑,修河塘,广开海运,使吴越国富甲江南,奠定了杭州“人间天堂”、“丝绸之府”的基础。

  宋初赵匡胤曾赦赐金书铁券给柴氏族人及各大功臣,前文我们借《水浒传》的故事已经叙述,暂且按下不表。钱镠的孙子钱俶为保百姓向宋太祖纳土称臣,奉诏入开封居住,之后宋太宗特命官员将钱家的铁券请入皇宫观赏,之后赐还给钱俶之子钱惟睿,钱氏仍享有公爵待遇。

  宋末元兵入侵,曾有一家人携此世代供奉的传家宝逃难,不慎落入湖中。幸而56年之后,为一渔民捞得,钱氏十四世孙钱世珪得知后,用十斛谷子换回,这块唐代的金书铁券终于又回到了钱氏手中,但券文后半段的金字大部分已经剥落。

  明太祖朱元璋扫平元氏之后,决定对手下功臣论功行赏,但礼部的官员苦于均未见过以前的丹书铁券,一时无从下手。这时一位见多识广的翰林学士说起唐昭宗曾赐钱镠金书铁券,钱氏一族世代书香门第,那尊铁券至今还供在钱氏宗祠。于是朱元璋一道圣旨令第十五世孙钱尚德携祖传金书铁券进京,钱家人不敢怠慢,立即携铁券和祖上五位吴越王画像入京。

  朱元璋和当时的丞相李善长、礼部堂官共同观赏了这件象征了华夏正统皇权的金书铁券。“其形如瓦,高今裁尺9寸,阔1尺4寸6分,厚1分5厘,重132两”,券上文字24行,每行14字。观赏后礼部官员照样制作了一块木模,留作格式,以备后用。念及钱氏祖上保境安民,后世德行有口皆碑,朱元璋特意设宴款待钱尚德一行,并将铁券及五王画像赐还。

  却说这丹书铁券,后来改为金字实际应该称作金书铁券,历朝开国功臣都曾受赐,而真正能像券文上约定那般子孙世代安享富贵的寥寥无几。这种在我国封建皇权下诞生的特殊产物,集笼络、迷醉、收买的作用于一身,是君主“固皇权,保社稷”的重要手段,始见于汉朝,盛行唐宋,在明代完善。

  《明通鉴》记载赦赐金书铁券因受封的功劳、爵位而大小不一,所赐待遇免死次数均有规制,且一制两式,一块颁赐大臣,一块藏于宫廷内府,以便后世勘验。券文在许以承诺免除种种刑罚的同时,开头都要附加一句“除谋反外”,往往手持铁券的特权阶级行为不端,又或者受封者实在功高震主,依旧难逃制裁。比如帮刘邦打下江山的韩信、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蓝玉、李善长等都未得善终。

  尔达自起兵以来,为朕首将,十有六年,廓江汉,清淮楚,电扫两浙,席卷中原,威声所振,直连塞外。其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顷者,诏令班师,星驰来赴。朕念尔勤劳既久,立功最多,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尊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三死,子免二死,以报尔功。”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中山王徐达受封丹书铁券券文节选

  说回唐末钱镠的那块金书铁券,建国后,钱氏族人将此物捐献国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目睹这块饱经沧桑的历史文物,我们不禁感叹若非钱镠始终奉行“保境安民”的思想,深得百姓爱戴,若非后世子孙恪守家规,安能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子孙遍布神州大地。杭州西湖边上,至今还有一座钱王祠纪念他的功绩。

  建国之初,外交部曾费大周折接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钱学森回国,原是钱老仍旧一身本领和一颗赤子之心。当时,中国科学院有“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外加著名学者钱钟书、钱穆,外交家钱其琛均为钱王后裔,一时传为美谈。

  福佑钱氏一族世代人才辈出的难道是那块金书铁券吗?不是,是钱氏家族世代克勤克俭的家风和不忘前人初心的德行坚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吗?
影视戏剧作品中,常有免死金牌的说法,金牌倒是未必,免死铁券倒是有的。铁券的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着一帮穷哥们儿,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弟兄们共保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们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说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唐朝以后,人们就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采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这可能就是以后戏曲、演义、小说中“免死金牌”的出处。免死金牌是有了,但其效用却不佳。历史上没有记载哪位大臣犯大罪回家抱着一块免死金牌就能保全性命的。这种以皇帝好恶为善恶标准的免死铁券充其量是一份荣誉证书,在皇权社会中,皇帝老儿要杀人,即便有一颗“金脑...
· “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吗?
影视戏剧作品中,常有免死金牌的说法,金牌倒是未必,免死铁券倒是有的。铁券的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着一帮穷哥们儿,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爬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弟兄们共保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们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说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唐朝以后,人们就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采用嵌金的办法,把券文条款铸成金字,嵌入铁券,这可能就是以后戏曲、演义、小说中“免死金牌”的出处。免死金牌是有了,但其效用却不佳。历史上没有记载哪位大臣犯大罪回家抱着一块免死金牌就能保全性命的。这种以皇帝好恶为善恶标准的免死铁券充其量是一份荣誉证书,在皇权社会中,皇帝老儿要杀人,即便有一颗“金脑...
· 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吗?7个得金牌的被杀掉了5个
“大风起兮扬”,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登基为帝,创建了国运长达405年的大汉帝国。是为汉高祖。刘邦能够以农家子弟的身份,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离不开一帮难兄难弟的支撑。就如俗话说的那样:“一个篱笆三个庄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统一之战中,为了鼓舞士气、安抚人心,刘邦断断续续地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细心的朋友可能看到,上面这个名单有两个韩信。没错。其中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兵法天才韩信,另外一个是破落贵族韩信。为了将他们区别出来,一般将破落贵族韩信称为韩王信。刘邦在分封七位异姓诸侯王时,还给他们发了俗称为“免死金牌”的丹书铁券。在免死金牌上,刘邦庄严地承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到了黄河变成像衣带一样的小河,泰山变成只有磨刀石那么大小,我所赐封的国土都永远存在...
·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是金子做的吗是否真的可以免死
还不知道:免罪金牌是金子做的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许多古代电视剧中,经常会提到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免罪金牌(或者说免死金牌)。在古代,有了这个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凌驾于当时的法律之上了。那历史上真实的免罪金牌真的是金子做的吗?真的可以免罪吗?历史上真正的免罪金牌其实叫作“丹书铁券”。丹书铁券一般是中国古代皇帝赏赐给功臣以及后代某种优待或者免罪的一种官方凭。为了防伪,这种铁券在发给功臣时会一分为二,一半给功臣,一半留着皇宫。铁券上一般记载的就是功臣的事迹与赏赐的内容。其实,说到底这个免罪金牌就是用朱砂把功臣的事迹写在了一块铁板上,和金子并没有任何关系。历史上最早的丹书铁券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最初的丹书铁券也只是一种加官进爵的凭证,没有免罪的含义。一直到了南北朝,李穆因为战功显著被赐予了丹书铁券,明确规定了“恕其十死”,从此,铁券才有了“免死”的功能。...
· 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在电影中我们总能见到一种护体神器,别看它个头不大,但是到关键时刻拿出来,就算你犯了天大的错事,也能够救你一命。没错,我说的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这种神器的出场率可真心不低,那么在历史上这种“神器”到底有没有呢?如果你说的是电影中那样金光闪闪,刻着“免死”二字的小牌子那是没有的,不过具有免死功能的物品确实存在。真正的“免死金牌”其实叫做“铁券”,形状就像一块瓦片,上面写满了字。最早发明这东西的是汉高祖刘邦,他为了感谢帮助他起事的大功臣,不光赏赐了金银财宝,还每人发了一块这东西,由于上面的字全部都用朱砂写成,所以又称“丹书铁券”。不过这时候的铁券并没有免死的功能,其内容基本就是记录本人的功绩,相当于一张奖状。真正让铁券具有免死功能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周文帝宇文泰,在他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曾在战场上被不下救了一命,后来他手握重权就想回报这位救命恩人,于是除了金银财宝还发了一张铁券,上面明确表示凭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