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何满清官员宁死都不去宁古塔 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可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9
转发:0
评论:0
为何满清官员宁死都不去宁古塔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可怕,为何满清官员宁死都不去宁古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

  为何满清官员宁死都不去宁古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朝代中,出现了两位优秀的皇帝,分别是乾隆帝和康熙帝。现如今看来,两人的能力毋庸置疑,缔造了康乾盛世,这样的盛世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不过在乾隆帝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文字狱。

  文字狱的出现,让汉人的生活变得非常窘迫。在清朝时期,很多官员犯了错误,都会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知名度比较低,它就是“宁古塔”,首先宁古塔不是一个“塔”,只是一个地名,其次宁古塔是满清的发源地之一。

  宁古塔是一个城名,也是一个地名。这个地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满清没有入关之前,宁古塔就已经存在了,当时这个地方作为后金的边境地区,会派重兵把守。清朝建立之后,这里仍然是边境地区。

  不过此时宁古塔就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现如今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将某某发配宁古塔,永世不得回朝。”由此看来,后金入关之后,宁古塔就成为了惩戒犯人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很多官员是宁死不去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将罪犯流放,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只不过到了清朝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军入关之后,顺治帝完善了罪犯流放的制度,包括流放的地点、时间等等。大清律制定后,罪犯的流放变得更为详细,大清律主要是规定了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这一点要比其它朝代都完善。

  《大清律例》中记载了“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由此可以看出,强盗被抓之后,就会发配到宁古塔。到了宁古塔,想要回来的话,机会渺茫,要知道宁古塔这个地方,可以说鸟不拉屎。

  发配宁古塔,不仅仅是罪犯,还有旗人和朝廷官员。顺治年间,朝廷流放的罪犯地点大多数在黑龙江一带,假如是朝廷的官员,肯定是会发配到宁古塔,这样朝廷的犯人,肯定是不会被发配到其它地区的。这样的犯人都是朝廷重视的。

  清朝时期,大部分犯人都分配到了黑龙江地区。最初,犯人被遣戍沈阳、尚阳堡,经过发展之后,又到了吉林乌拉、宁古塔,最后又到黑龙江瑷珲、齐齐哈尔等地。最后犯人就集中在了宁古塔地区。那没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清朝官员宁死不去宁古塔呢?

  作为满清的发源地,宁古塔在当时是非常落后的,这里的人文环境是非常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官员被发配到宁古塔,大部分人朝廷官员都选择了自杀。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有三,这三点原因都是影响非常大的,否则官员也不会自杀。

  第一点原因就是宁古塔地处偏远地区,气候恶劣,人烟荒芜,除了宁古塔附近有些人,其他地方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在这里,最终的结局不是饿死,就是被猛兽吃了,生还的几率非常渺茫。第二就是宁古塔当地的苦寒是人们受不了的,在那个缺衣少食、缺乏御寒手段的年代,一般人根本熬不过冬天。

  在宁古塔地区,除了让犯人们安心在此洗心革面、悔罪思过,还要忍饥挨饿当牛做马被“披甲人”奴役。最后一点原因就是犯人在宁古塔服苦役,这时候的犯人面对自己,肯定是非常难受的。在宁古塔每天都要面临高强度的劳作,同时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到了这里,肯定是不习惯的,因此这些犯人宁死也不去宁古塔。

  清朝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曾记载了:“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清朝学者吴兆骞在宁古塔了二十多年,不过身为清朝学者,吴兆骞与其他人不一样,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中,吴兆骞写了近千首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官员丁惟宁
人物简介丁惟宁(1542年-1611年),字汝安,号少滨,又字养静。明朝官员。四川按察御史丁纯之次子。祖籍海州,后迁居藏马山下(今胶南市大村镇一带)。嘉靖甲子(1564)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授直隶(今河北省)清苑知县,升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抚直隶。官至御史、郧襄兵备副使等。万历十四年(1586年)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副使。次年因遭诬陷,辞官归里,隐居九仙山,殁后敕授文林郎,诰授中宪大夫。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其子丁耀亢是清朝著名作家。生平简介丁惟宁为官“遇事敏练”,“治行第一”,风度严正,不避强御。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为民称颂。任御史期间,赴直隶巡视考察吏治,遇真定(今正定县)白莲狱株连一案,他一一考察审判,使千余蒙冤者得以宽释。当时朝廷内张居正为相专权,朝野上下无不奉迎,独丁惟宁"无所禀受"。张居正深为不满,遂将其贬为外官(河南佥事)。丁惟宁任郧襄兵备副使...
· 古代宁古塔是什么地方,满清都有哪些人发配宁古塔
曾经被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描述说:“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是一个非常让人发毛且可怕至极的地方。据史料考证,宁古塔原为满清发源地,属极北之地,但此地缘何如此恐怖异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宁古塔旧址一、宁古塔的前世今生宁古塔,并没有塔,是妥妥的一个地名。它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此地是清代宁古塔将军的治地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宁古塔纪略》:“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都生活在此地,人们便将此地与满清六祖联系起来,故而此地也被世人认为是满清的发源地,所以宁古塔也叫宁古塔贝勒。宁古塔后来移驻吉林乌拉,是满清流放罪犯的场所。二、动辄流放宁古塔按常理来推测,此地既然是经济、军事重镇,可为何会成为人们谈其色变...
· 辽宁省都赉
都赉,满洲人,为中国清朝官员。曾任西安将军,于乾隆二十三年八月甲戌(1758年9月22日)任兵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丁巳(1759年1月3日)革。
· 清朝为何把罪犯流放宁古塔?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在许多清朝历史剧中,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满族的发源地,清皇族的老家。为何把罪犯发放自己老家?其实,宁古塔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后设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的前身。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既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6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朝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
· 古宁塔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犯人一听到这个名字都绝望了
我们在看清朝的电视剧或者是小说的时候,里面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如果有人犯了重罪的时候,皇帝就会下令将这个犯人发配宁古塔,这时候犯人一般会露出绝望的表情,然而犯人的仇人却一般都是十分满意的。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很多人听到这个地名都会以为,宁古塔是个塔,或者是个有塔的地方。其实不是,宁古塔是由满语音译过来的。“宁古塔”在满语当中是“六个”的意思。对于这个地名的由来,相传当地有兄弟六个,各自占据一方,因此这个地方就起名叫做“六个”,音译成汉语就是宁古塔。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牡丹江市一带。虽然现在的牡丹江市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然而在清朝的地方却并不是,现在的情况是经过很多代人经过了几百年来才建造而成的。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宁古塔是非常荒凉的,荒无人烟。其实并不是如此,相反,宁古塔还是满洲人发迹的地方。然而,由于宁古塔位于中国的最北方,而且经济、农业都比较落后,更重要的是冬天非常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