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盐税每年可以为国库带来大笔收入 那么清朝时期的加盐到底有多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0
转发:0
评论:0
盐税每年可以为国库带来大笔收入那么清朝时期的加盐到底有多高,清朝盐价有多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

  清朝盐价有多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清朝的时候,食盐价格不仅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影响朝廷的国库收入。跟很多朝代做法相同,清朝将食盐划归官府专卖。 盐税每年可以为国库带来大笔收入。

  《清史稿.食盐盐法》记载:“乾隆十八年,计七百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一两有奇。光绪末,合课婺计共两千四百万有奇。宣统三年,度支部豫算,盐课收入约四千九百万有奇。”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清朝盐税收入占国库收入的比例。

  盐价高低是否影响普通人日常需求,并非朝廷主要考虑范围,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盐价会不会影响国库收入。清朝的时候,盐需要走完制作、流通、销售,最后到百姓手中。官府并没有全程介入,他们主要跟盐商合作。

  盐商卖盐时,需要缴纳引税,从官府手里拿到盐引。这是清朝卖盐的凭证,盐商拿到盐引后,到指定地点买盐销售。整个过程,清朝只需坐收引钱即可。这种被称为“官督商销”。

  当然,清朝也有其他贩盐的办法,比如官府运输,盐商销售,或者盐商运输,百姓销售。这些办法都没有长久推行,只有“官督商销”是主流,且使用时间最长。

  在这个体系中,盐商看似赚钱,实际完全没有保障。他们完全依赖于官府,如果官府朝他们拿钱,盐商也只能乖乖拿出。清朝又不断加重盐税,雍正以后,每次遇到军需、庆典、营建等,都让盐商掏钱。

  乾隆南巡时,内务府让江淮盐商出钱,博得皇室节俭的美名。但是,盐商给朝廷之间属于共生关系。朝廷既然需要盐商,就不可能把他们逼死。

  起初准许他们加价,后来又允许他们加耗,官吏勒索成风,盐价疯涨。换句话说,官府、盐商的负担,最后都加在普通百姓身上。

  官盐价格高,百姓需要盐,两种力量推动下,私盐泛滥成为必然。清朝各地都有私盐贩卖。一些私盐贩靠着财力,甚至纠结武装,跟朝廷对抗。

  实际上,清朝处置私盐贩卖极为严厉。按清朝规定,私盐贩卖跟私铸银钱同罪,都被列为钦犯。买私盐的人也要受到严惩。

  可是,私盐有它的市场需求,一直屡禁不止。雍正让李卫到云南、浙江任职,都是处理盐务。因为李卫敢跟私盐贩和地方豪强掰手腕,为朝廷争取利益。

  可是,打击私盐,并不能解决官盐价格过高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平衡问题。对朝廷来说,官盐价格过高,同样不利,这会造成官盐滞销,影响盐商资金周转,不利于朝廷征税。

  清朝档案记载,乾隆中期开始,官盐滞销问题开始出现。嘉庆、道光年间,都有地方那个官员上奏官盐官盐滞销问题。

  朝廷需要进行盐务改革,保障自己利益。雍正时期,全国产盐地基本都在变革。以福建为例,当时清朝推行的盐务改革中,包括废除盐商垄断,官吏腐败,提高国家盐税收入。这项改革让盐价降低许多。

  当时除偏僻地区道路不便运输外,福建沿海地区盐价均有下降。根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记载

  “从前买食盐时,沿海近场各县每盐一斤卖钱四五文至六七文不等,盐少时亦卖有十五六文者。今革除商人后,沿海近场各县俱系小民肩挑散卖,场盐广出,时每盐一斤止卖二文半或三文半不止不等,较之从前实为大贱。”

  但是,盐价跟太多人利益捆绑太深,导致清朝盐务改革大多短期有效,长期失效。盐价经过层层加码,仍由百姓承担,居高不下。清朝史料记载,当时很多百姓因为盐价过高,选择"坚忍淡食”,“数个月不知盐味者”。

  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曾在江淮地区推行盐务改革。除了搞促销,打击官吏腐败,裁减盐运手续外,陶澍推行的变革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要缴纳一定的课税,就可以销盐,不论资本多少,都可以申请。

  这个做法,节省过去很多盐务中不必要的环节,成本降低,盐价降低。陶澍推行盐务改革后的盐称为“票盐”。

  很多私盐贩开始转向贩卖官盐。毕竟卖私盐是犯法的事情。很多老百姓看到官盐价格降低后,也选择购买官盐。

  官盐质量比私盐好,价格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票盐为很多农民提供生计,既可以吃得起盐,也能靠盐谋生。当时江苏海州遭遇灾荒,就是靠着票盐,才熬过灾年。

  所以,在陶澍去世后,很多百姓对他依然十分惦念。可陶澍的改革依然没有成功。因为很少有官员愿意为了老百姓的盐价,掏出自己的腰包,推广类似的改革。所以,整个清朝历史,盐价基本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高?有十万雪花银?
众所周知,一个王朝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进行辅佐,毕竟皇帝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再厉害也无法取代文武百官,而在古代做官并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做清官的话,还能被史书记载,如果做贪官的话,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民间曾经流传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那么在古代做一个官一年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今天就以清朝为例子,看看清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两种,一种是俸银,一种是禄米,清朝在公元1644年入关之后取得了天下,但一开始接触中原先进文化的时候就开始逐渐腐败,到了康熙末年的时候,国家已经入不敷出,贪污已经成为制约清朝发展的重要毒瘤,为了能够整治贪污,雍正继位之后,对贪官进行大力的整顿,但是贪官还是屡禁不绝,为此雍正设立了养廉银,就是希望能够用高薪养廉让他们不再贪污,而清朝俸禄原本并不多,主要是依靠养廉银糊口。根据统计,清朝一品大元的俸禄只有180两,禄...
· “餐时加盐法”可保您健康
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们每日摄入的盐太多,导致高血压、肾病等许多“折寿”的疾病。最近,经科学研究,有人提出“餐时加盐法”以限盐,受到普遍的欢迎,被誉为“吃盐方法的革命”。“餐时加盐法”,即在烹调或起锅时少加盐或不加盐,而在餐桌上放一瓶盐,等菜肴端到餐桌上时再放盐。这是少吃盐的有效措施。因为,就餐时才放盐,此刻盐主要附着于食品和菜肴的表面,还来不及渗入其内部,但吃起来咸味已够了,与先放盐的口感也一样。这既照顾到口味,又可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用盐量。此法既适用于健康人,也适用于那些“口重”的人,更适用于已患高血压、肝硬化的病人和无浮肿的肾炎和无心功能不全的各类心脏病患者。另外,还可避免碘盐在高温烹饪中的损失。已经证明:烹调时间越长,温度越高,盐中碘的损失便越大。烹调时过早地放盐,还容易使碘溶进汤中,从而减少人体对碘的摄入。巧算家庭食盐摄入量:买500克碘盐,记住用完它的日期,算出天数,用500克除...
· 今天房价到底有多高,看看历史上房价收入比
今天房价到底有多高?最新数据显示北京住宅成交均价为35775元/平方米,小编粗略估计京沪深的住宅市值很可能已超过70万亿元,而当今深沪港三地上市公司市值之和也仅仅70万亿。今天的房价,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只够在一线城市买个厕所;对照手中的工资条,一辈子不吃不喝买不起房的也大有人在!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房价收入比如何呢,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幸福生活指数。汉朝,普通公务员两三年就可以买房。东汉末期,汉中城内的房舍价格为2--7万钱一处,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东汉等级最低的公务员每年能领到96斛米,折合9600钱,这样的年薪两三年积攒下来买一套普通房舍大概不成问题。唐朝40万可买别墅。唐玄宗时期,碑文上有类似记载:占地2.9亩的别墅,拍卖成交价138贯,折合13.8万文(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唐正三品京官年收入相当于现今百万元以上;白居易任江州司马(五品官)时,月俸四五万(相...
· 古典时期的海军为什么那么少?古典时期的海军到底有多烧钱
海运是古往今来运输量最大的贸易方式,通过制海权就可以从世界贸易中强行“抽分子”,因此建造海军、拿到制海权就成了不少国家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与此相应的就是海军烧钱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在古典时代的地中海区域“家里没矿”玩不起海军是悲催的现实。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是古典时代三大航海民族,也是家中有矿的三大民族。在古典时代最常用的军舰是三列桨座战舰,这是一种人力、资金密集型船只。三列桨舰的标配是170名桨手,在没有改进前它只能装载18到20名战士肉搏(雅典海军大破波斯的萨拉米斯海战中是18人,四名弓箭手,14名肉搏战士)。最早发明这种战舰的腓尼基人(也有科林斯人发明的说法,科林斯人善于制陶)也是“家里有矿”的土豪民族。腓尼基人善于制造紫色的染料,他们制造的紫色颜料和黄金的交换比是一比四。在有了原始积累后,腓尼基人远赴非洲建立了迦太基,这更是一个有矿的大土豪。迦太基人占据了盛产金银的西班牙,...
· 清朝官吏的年收入是多少?“规费”又是什么收入
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大多数县未设巡检司)。知县年俸45两,加养廉银600两,计645两;巡检年俸31.52两,加养廉银90两,计121.52两;典史年俸31.52两,加养廉银80两,计111.52两;教谕、训导年俸各40两,这二位文教官员也许是没有腐败的条件,而没有养廉银。县衙分设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等部门,加上巡检司、典史署和教谕、训导署“四大班子”,共有衙役77名。除8名“民壮”(重体力劳动者)和6名弓兵(技术兵)每人年薪8两外,其余63名占衙役总数82%,每人每年仅有6两,这些人包括门子(门卫)、皂隶(警务人员)、马快(特警)、仵作(法医)、轿伞肩夫(服务人员)、禁卒(狱警)、铺役(邮差)、仓夫(粮食保管)和膳夫(炊事员)等9个工种,不分科、股级,不讲工龄长短、技术高低、文凭和贡献大小。年薪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