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打仗为何战死都不逃亡 原因出在律法身上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1
转发:0
评论:0
古代打仗为何战死都不逃亡原因出在律法身上,古代打仗为何战死都不逃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

  古代打仗为何战死都不逃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熟读中国古代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因为政权的更替频繁,导致战争非常多,无论是军阀之战的割据之战,还是农民起义战争,凡是每一次战争,我们都能看到勇敢无畏、上阵杀敌的老兵,也能看到那些懦弱畏畏缩缩的新兵,但是却很少看到逃兵。没有人不知道,一旦上战场,随时都会死亡,那么为什么古代人打仗宁愿战死也不选择逃亡?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的,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古代人是如何当兵呢? 在古代的时候,当兵的渠道是多元化的,从商周时期开始实行的“征兵制”,《周礼》记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征兵制”,这是一种义务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征兵制都是古代最主要的兵力来源之一。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打仗,每家每户都必须有男丁出去应征。

  除此之外,还有隋唐时期出现“应募从军”之“募兵制”,这种兵役制度对应征者的要求更高,首先身体条件要过硬。这些募士大多是自愿当兵,所换得的报酬称为“赏值”、“赐钱”等。曹操时代,还出现过,“世兵制”,正如《三国志·魏书》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世兵制最早出现在先秦时的齐国,兵源出于“军户”。世兵制在元代、明代朝得到进一步强化,明太祖朱元璋还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军户和军籍制度。明朝还有一种“恩军”,由犯人充军,罪人因有机会从军得以免死遣戍,当感怀上恩,故名“恩军”。

  因此,当兵的人无疑是,普通老百姓应征,还有自愿加入军队的,还有世代当兵“军户”,还有就是罪人。为什么这些人上战场宁愿战死也不选择逃亡?

  原因很简单:古代法律惩罚残酷

  东汉时期,就有法律规定,凡是士兵逃亡的,官府可以逮捕其妻子、子女进行拷打,追究其去向。这个方法被曹操进一步升级,制定“士亡法”:在“士亡法”中规定,逃亡士兵的父母、妻子、子女、兄弟都要株连处死,后期改为官奴婢。古代统治者为了能够驱使士兵为自己卖命,只好严惩逃兵。曹魏的“士亡法”并非个案。大秦帝国的时候,《军爵律》就有一条规定士兵每五人编为一“伍”,其中有一个士兵逃亡的,其余四人都要受罚两年的劳役(如有战功斩敌一颗首级可以免罚)。这种连坐法使全体士兵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而互相监视,大概是各国军队普遍实行的。

  唐律的《捕亡律》将逃兵罪名区分为已出征临战时的逃亡、平时镇守驻防时的逃亡两大类。凡是军队已出征上战场,士兵逃亡一日徒一年,一日加一等,逃亡超过十五日判处绞刑。如果是在作战时逃亡的处斩首。凡是平时镇守驻防,士兵逃亡一日杖八十,三日加一等,最高加到流配三千里为止,没有死罪。

  明朝《兵律·军政》规定,军官军人出征时逃亡的,初犯杖一百,充军继续出征;再犯者处绞刑。而各地驻防军人逃亡的,初犯杖八十,继续服役;再犯杖一百,发往边远地区充军服役;三犯处绞刑。清朝只要是“在营”的将士逃亡的,一律加重为斩立决(不经秋审报朝廷核准后立即执行死刑)。

  俗话说,军令如山倒,中国古代军事制度里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赋予指挥官对于手下将士的生杀大权,无论多强大的统帅,也要有听话的士兵,军队有组织,有纪律,才能够大胜仗,所以,在残酷军罚之下,无人敢做逃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打仗为什么古人宁愿选择战死都不选择逃亡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中国古代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因为政权的更替频繁,导致战争非常多,无论是军阀之战的割据之战,还是农民起义战争,凡是每一次战争,我们都能看到勇敢无畏、上阵杀敌的老兵,也能看到那些懦弱畏畏缩缩的新兵,但是却很少看到逃兵。没有人不知道,一旦上战场,随时都会死亡,那么为什么古代人打仗宁愿战死也不选择逃亡?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的,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古代人是如何当兵呢?在古代的时候,当兵的渠道是多元化的,从商周时期开始实行的“征兵制”,《周礼》记载:“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征兵制”,这是一种义务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征兵制都是古代最主要的兵力来源之一。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打仗,每家每户都必须有男丁出去应征。除此之外,还有隋唐时期出现“应募从军”之“募兵制”,这种兵役制度对应征者的要求更高,首先身体条件要过硬。这些募士大多是自愿当兵,所换得...
· 宫女出宫为何无人敢娶原因出在她们的身上
宫女出宫为何无人敢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宫廷剧不管是演员的妆容,还是服装特效都非常的精致。现代人貌似对古代生活貌似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神秘感,所以对于古装戏大家还是非常喜爱的,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一谈中国古代出了宫的宫女之后的情况,传说竟然无人愿意娶,你信吗?前阵子大火的热播剧《延禧攻略》里面的女主魏璎珞就是从宫女一步一步地走向皇贵妃的宝座的。在电视剧中,魏璎珞为了查明姐姐的死因而进宫做了宫女。其实在历史上,宫女也是要严格进行筛选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当宫女的,毕竟那是进宫伺候最最尊贵的人的。想要当宫女,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良家”,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严重重农抑商。所以说只有是“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人才有资格进宫。第二,必须要相貌端正,身体健康的人才可以进宫,身体不可以有...
· 陈汤晚年为何如此凄凉原因竟然出在自己的身上
还不知道:陈汤晚年为何如此凄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有很多的英雄一般的人,他们大多是武功非常厉害的人。而且在这些人都是皇上不能离开的人,因为皇上还要靠这些人为他来保卫着这些江山。陈汤是西汉一名大将,而且武功非常厉害,经常带领着将士们去跟敌人们打仗,而且从来都不害怕死,带领着将士们勇敢的杀死敌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京城长安,当时长安是非常发达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有一番作为,他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干出一场大事业。在公元前四十七年,皇帝发布了招贤令,皇帝想要找一个能够托付大事的人,陈汤抓住了机会,因为陈汤早就做好了准备,而这次碰巧赶上皇帝找贤人,陈汤当然会非常高兴了。于是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出使西域,想要让皇帝看看自己的本事。陈汤的本事可是很大的,在这里他没有借助谁的帮助,单凭他一个人就组织了军队,并且将匈奴的军队打败,让边境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但...
· 古代诗人都是靠什么维持生活的原因出在他们的身上
还不知道:古代诗人都是靠什么维持生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你在学诗词的时候,有没有冒出过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他们可以游历大江南北作诗写词,靠喝西北风过日子吗?”所以软尘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些诗人都是靠什么来维持自己文绉绉的日子!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有名的诗人,他们家里要么就是官二代,要么就是富二代好吗?1.李白李白,够熟悉吧,“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这种饮酒作乐真的是一个贫困的酸溜诗人可以有的豪迈嘛?你以为他成天喝酒作诗游山玩水的经费从哪来?人家可姓李喂,你知道他和李氏家族是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说,他的家里可能还是做生意的哦,据有关资料考察研究,李白的故乡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是著名的盐铁产地,李白与其父李客是贩运盐铁的商人,你看看,人家游山玩水也是有资本的好吧。“唐宋八大家”当中的诗人们,都是一边当官...
· 司马懿的名声为何如此之差原因出在他的儿子身上
司马懿的名声为何如此之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评价算是褒贬不一了,不过大多数都认为司马懿不能算是一个正人君子,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司马懿一生。从被曹操逼迫入仕开始,司马懿并没有做过太多“不仁义”之事,并且我们要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看,司马懿做的都是保存自身之事。然而正是如此“正直”的司马懿,他一生没有弑君,没有去篡位自立,但是名声与诸葛亮想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实司马懿如此的不招人喜欢,也正是因为另外的一个人,此人就是他的儿子司马昭。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从小饱读诗书,并且与其他的兄弟并称为“司马八达”。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被天下人唾弃,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本是汉朝老臣,在一次暗杀曹操行动中,被曹操定罪,并且也连累到一家人,无奈之下,本不想入仕的司马懿,进了这趟浑水之中,救了全家人。司马懿的前半生,一只是为了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