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在位时难登帝位,曹丕是如何获取士族信任登上帝位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8
转发:0
评论:0
曹操在位时难登帝位,曹丕是如何获取士族信任登上帝位的?,曹操在位时难登帝位,曹丕是如何获取士族信任登上帝位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

  曹操在位时难登帝位,曹丕是如何获取士族信任登上帝位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要说曹丕唯一超越曹操的地方,恐怕就是曹丕当上了魏国皇帝,终结了汉朝百年的统治。其实曹操在世时肯定也有称帝的想法,但一路上的阻碍太多,最终都没能如愿,其中士族力量逐渐壮大,使得曹操难以坐上皇帝的宝座。那曹丕继位后,什么他就能获取士族的信任,从而顺利登基呢?这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一点。那曹丕到底是如何计划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许多人都很奇怪,为什么曹丕一担任魏王就迫不及待的逼迫汉献帝禅让,自己做皇帝。

  其实,曹丕最初并没有想这么早就当皇帝的。

  曹操和曹丕父子篡汉自立之路,是经过了一个“急篡——缓篡——急篡”的过程的。

  曹操那句“若天命在我,吾为周文王”普遍被视作曹操并不准备篡汉自立的证据,但是,事实上曹操最开始是准备在他这一代就篡汉自立的。

  只要我们稍微梳理一下公元212年到公元216年曹操做了什么,就能看出曹操在217年之前确实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篡汉”工作。

  公元212年:春,正月,曹操还邺。诏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公元213年:五月,丙申,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又加九锡。十一月,魏国开始设置尚书、侍中和六卿等官职。

  公元214年:三月,献帝颁发诏书,确认魏公曹操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公元216年:五月,进封魏公曹操为王,礼仪与仪仗与天子相同。

  可以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曹操很可能在217年就让汉献帝禅让了。

  但是217年爆发席卷整个中原的大瘟疫改变了曹操的想法,这场瘟疫不但造成大量民众伤亡,曹操集团里主张曹操“称帝”的那部分士大夫也病死了不少,比如“建安七子”一下子就病死了5个。

  这一下子把曹操吓住了,要知道东汉时期是谶纬学说最流行的时期,换言之,就是东汉时期士大夫都相同迷信。

  曹操把这场瘟疫视作是上天对他企图篡汉自立的警告,不然怎么会那么多拥戴他称帝的士大夫病死?

  之后218年、219年曹操在事业上应该说也处于低潮期,尤其是与刘备争汉中失利,夏侯渊被杀,这更加让曹操坚信自己目前还没有得到“天命”。

  所以曹操才会在219年说“若天命在我,吾为周文王”。

  但是,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曹操说他要当周文王,并不是说支持曹丕继位后马上称帝,因为历史上周武王也是在伐纣之后,后才称天子,并不是说周武王在周文王死后就称帝的。

  因此,在曹操的设想中,曹丕应该先消灭刘备和孙权统一天下,这样曹丕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天命”,然后再篡汉称帝。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发生在邺城的一起针对曹操以及曹氏宗族的叛乱改变了曹丕的想法。

  这就是发生在219年9月的魏讽谋反事件。

  为什么魏讽谋反给曹丕这么大的刺激呢?

  这叫要从东汉盛行的“二元君主观”说起了。

  所谓“二元君主观”指的是东汉士大夫对征辟自己做官的领导态度,对待这样领导犹如对待君主一样;比如东汉太守、刺史、三公和将军有开府自置僚佐的权力,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州郡县长官、三公九卿校尉等官职,士大夫能在地方州郡中央公府任职某掾、某掾属、功曹、长史、司马之类的官职都源自地方长官和中央公府长官的征辟,算是这些长官的属吏。

  甚至发展到这些被征辟的士大夫要为征辟自己的长官服丧三年的地步。

  东汉末年刘表派韩嵩代表自己去许昌朝见汉献帝,韩嵩居然说“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祐,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韩嵩是告诉刘表,他这次代表刘表朝见天子,他既侍奉刘表为主君,主从之间的关系明确,将以死守节;现在奉命前往朝廷仕宦献身,是因为刘表的命令,他即使赴汤蹈火,也是万死不辞。但是他也说的很清楚,如果汉献帝给授予他韩嵩官职,那他就是天子的臣子,就不在是刘表的臣子,他就要对天子尽忠了,刘表就只是他韩嵩老上级而已了。

  之所以引用韩嵩的话,是因为韩嵩这番话很形象的诠释了什么是“二元君主观”:没有天子任命,那士大夫就把征辟他的长官视作君主,向他效忠;而一旦接受天子任命,那么只把长官视作老上级,此时士大夫与长官不再有效忠关系。

  之所以魏讽谋反对曹丕刺激这么大,就是因为魏讽严重违反了东汉士大夫群体这种潜规则。

  魏讽其实不是汉官,他是魏官。

  前面说了,从公元213年开始,汉献帝允许曹操建立独立于汉朝之外的魏国,并且可以设立丞相、尚书等职务,这就是把魏国视作汉朝的属国或者说盟国。

  按照当时“二元君主观”,魏讽如果不满曹操“欺凌汉室”,那么他完全可以不做魏国的官;但是魏讽并没有拒绝魏国丞相钟繇的征辟,做了魏相属吏。

  按照东汉惯例,严格来说魏讽和汉朝其实没什么关系了,毕竟他首先效忠魏国丞相钟繇,其次是魏王曹操,最后才是汉献帝;事实上东汉士大夫把提拔自己的长官看得比皇帝还重并不奇怪,比如贾诩,他对汉献帝和汉朝皇室真是毫无忠诚度可言。

  公正来说,曹操以及曹氏集团和士大夫们的关系其实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东汉以来各种“潜规则”之上的,用大白话说,就是大家都讲规矩。

  公元218年太医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动了针对曹操的武装叛乱,但是请注意,史料专门记载了吉本是“汉太医令”,也就是说这是一起汉臣针对曹操的叛乱,站在曹操和曹丕立场,他们并不觉得汉臣谋反有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

  他们的应对措施也很直接,就是不断削弱汉朝中央朝廷的权利,并且不断在汉庭安插亲曹操势力。

  也就是说曹氏父子认为“汉臣反对曹操”,这个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

  但是魏讽以“魏臣”的身份反对曹操以及曹氏,这就属于打破了曹氏与士大夫之间不能言说的默契以及潜规则。

  曹操之所以计划等到曹丕“统一天下”再让汉献帝禅让,依仗的就是士大夫之间这层潜规则,但是魏讽以“魏臣”身份谋反等于是士大夫主动打破这潜规则,那么这一下对于曹丕以及曹氏宗族来说,篡汉自立已经从功成名就(统一天下)后的奖赏变成保护自己与家族身家性命的必要保障。

  因此,曹丕才会在当上魏王后迫不及待的与以陈群为代表的士大夫们谈判、妥协,取得了士大夫们的默许后曹丕这才篡汉自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绫阳君李倧是如何推翻前朝登上帝位的?
朝鲜仁祖李倧是宣祖所生的第五个庶子的儿子,宣祖期间发生了壬辰倭乱,当时朝鲜仁祖李倧的父亲李琈一直陪伴在宣祖身边,还曾经一起逃亡到北方去,也就是在他们逃到了黄海道的时候李倧出生了,后来安定下来以后被封为绫阳君。后来宣祖去世光海君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在位期间的行为让整个朝野对此都十分不满,于是废除了光海君之后让仁祖李倧登上了王位。图片来源于网络朝鲜仁祖李倧在位期间曾经发生了很多的,还曾经有大臣想要再次推翻朝鲜仁祖李倧的统治,不过最后这位大臣兵败被仁祖下令杀死了。朝鲜仁祖李倧做国王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清明两朝战争不断的时候,朝鲜也在这次的战争中受到了波及,最后也让朝鲜从此之后属于大清朝,这一点让朝鲜仁祖李倧以及人民都十分的愤恨。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战乱之后朝鲜国内才逐渐恢复平静,同时朝鲜仁祖李倧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粮食生产的税法,在国防方面也加大了管理的力度,但是朝鲜仁宗李倧在政治方面却依旧不能完全保持清明...
· 从天而降的皇位:泰定帝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是元朝第六位皇帝,1323年南坡政变元英宗被害身亡后,当时还是晋王的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帝,定国号为泰定,史称泰定帝。图片来源于网络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位期间,并没有像元英宗那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反朝政非常的腐败。也孙铁木儿在人事上采用中庸的方式,即尽可能的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用自己在镇守漠北时的大臣,并且非常的宠信这些人,使得他们成为了朝中大臣巴结的对象,权倾朝野。在泰定帝的主导下,很多的回民入朝为官,并且取得了空前绝后的特权地位。当时的朝中多行贿买卖官职之举,完全没有了元英宗时期的勤廉,以及机构的精简和对官员的监督机制,反而造成了冗官局面的出现。泰定帝的中庸之道表现为:首先并没有对杀害英宗的铁失派进行铲除,相反将他们的家产返还,同时也停止了对他们追捕。其次是将元英宗在位期间流放的诸王官属调回京师,使得前朝被冤杀和流放的御史台官被昭雪,幸存者重新录用,已经死了的进行加封...
· 宋太宗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宋太宗的后代是谁?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当初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兵变,离不开他的支持。后来宋朝建立后,他也尽心辅佐自己的兄长,发展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赵光义继承帝位,是为宋太宗,继位之后他开疆拓土,内政外交军事都颇有建树,灭亡北汉政权,使得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形成了再次的统一。更是大力发展科举及文化事业,扩大科举取仕人数,让更多有才之人能为国家服务,使得宋朝的文化与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宋太宗都可以说是一位值得称道的皇帝,但是围绕在宋太宗身上却有一个一直都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宋太宗的继位之谜。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胤去世之后,却打破了“子承父业”的常理,由赵光义继承了赵匡胤的帝位。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是没有儿子,而且也没有像元朝那般“兄死弟及”的承诺。宋太宗赵光义最终能继承宋太祖赵匡胤的帝位,就显得有那么一些奇怪了。许多人猜...
· 英宗被俘虏回来后是如何重新登上帝位的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三,当石亨奉命代行祭祀事宜时,亲眼看到景泰皇帝卧榻不起,两目无光。凭着特有的政治敏感,石亨预感到景泰已是油尽灯枯,去日无多一个改朝换代的时刻就要到来——一旦景泰死去。当场就会爆发举国无主的危机!而要迅速填补这种权力真空,只有两条途径:要么复立沂王为太子,并以最快的速度即位;要么拥立太上皇为皇帝。前者正是群臣日前所关心和期望的,这样即使赶在景泰死前复储成功,僧多粥少。自己也捞不到多少好处。而如果爆出冷门,拥立太上皇成功,则为罕世奇助,富贵立至!想到这里,石亨顿时感到血脉流动加速,心脏毫无规则地乱跳起来。又一思,景泰虽然气若游丝,毕竟还有一口热气,威势仍然咄咄逼人,事成固然惠及子孙,一旦事败,就会人头落地且祸及满门。但这一梢纵即逝的闪念立即又被无边的富贵所遮掩。最后,石亨决定以身家性命为筹码,拥立太上皇重登大位!网络配图事不宜迟,一定要抢在群臣之前动手。当天夜里...
· 谨慎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登上帝位?
皇帝,自从被秦始皇创造出来,就意味着拥有天下的一切的资源和无限权力。自此,能作为一名皇帝也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毕竟,没有谁能经受得起皇帝红利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中国先后总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他们各有特色,有的雄心万丈,有的庸庸无为,有的世画造诣极深,也有的木匠技术高超。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一位,却是一个城府极深、深藏不露的老狐狸,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有八个儿子,刘恒是第四子。因为他的母亲薄太后曾是魏王豹的妃子,后又做了刘邦的小妾。总之,由于他的母亲出身不好,刘邦当皇帝后,刘恒和他母亲被封到了偏远的代地。刘邦去世后,强势的吕后上位便开始疯狂的刘家子孙。刘邦的儿子刘如意、刘恢、刘友先后被杀。由于代地地处边疆,刘恒低调,愿做吕后抵御北方威胁的挡箭牌,这才逃过一劫。当吕后去世后,陈平和周勃等老臣把吕家给灭了。然后,他们审视了一下众多的刘姓王爷,发现刘恒没有根基,容易控制且人缘也不错,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