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说这个地方锁不了二乔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4
转发:0
评论:0
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说这个地方锁不了二乔呢,还不知道:铜雀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

  还不知道:铜雀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的诗人杜牧老先生在黄州任刺史的时候,跑到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上凭吊,写下了一首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故此,以文学的笔法,坐实了曹操建铜雀台的目的,是色心作怪,为了虏来二乔囚禁在铜雀台里,作乐。

  就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杜撰了诸葛亮以铜雀台锁二乔来激怒周瑜的故事。诸葛亮歪曲了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最终激怒了周瑜,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

  其实,诗人与小说家都违背了历史的真实。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而铜雀台则建在赤壁之战之后的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由此可见,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候,铜雀台并没有建造,就算历史改写,曹操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就算曹操俘虏了二乔,又怎么可能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结果?

  当然,杜牧不可能不知道历史,也并非故意歪曲史实,这就是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他写的是诗,借诗歌抒发心中的情感,所以不必要对历史的细节考虑过多,也不需要拘泥于史实。有感于历史却不受史实的束缚,不被历史的细节限制了想象力,这就是文学的特征。罗贯中也是基于文学的需要,来对史实进行演绎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第三十四回,介绍铜雀台出世的时候,写道:“却说曹操於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是罗贯中虚拟出来的情节,只能说明罗贯中也不知道铜雀台名字的出处,采用了文学的手法进行了塑造。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亦即公元210年,后赵、东魏、北齐的时代,屡有扩建。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曹操在铜雀台南建造了一座金虎台,后来改名金凤台。第二年,又在铜雀台北面建造了一座冰井台,合称三台。三台之间用阁道式浮桥相连,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据史书记载,铜雀台最鼎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一共27丈。按汉制一尺合市尺七寸算,也高达63米。

  铜雀台也是建安文学的发源地,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帧等,经常聚集在铜雀台上宴会,吟诗作赋,直抒胸襟。曹操曾经在铜雀台上接见并宴请才女蔡文姬,蔡文姬就是在铜雀台演唱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据《水经注》记载,曹操还曾经在铜雀台接待过王修。

  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文学是一只眼睛,历史是一只眼睛,我们就是用这两只眼睛来了解浩瀚的中华文明。不能因为文学里存在与史实不符的细节,就否定了文学的价值所在,但是也不能因为文学里的精彩描述,从而忽视历史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为啥要建造铜雀台
我们都知道铜雀台,铜雀台是曹操建造的,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的故事。网络配图“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着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二乔到底有多美呢,史书所载极为吝啬。《三国志》说“皆国色也”,《江表传》说“貌流离”(光彩焕发)。总之是国色天香的大美女,而具体容貌只能靠后人凭空想象了。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二乔的父亲乔公,本在汉献帝的手下做官,当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丧妻后的乔公辞官归乡,带着大小乔隐居于安徽皖城。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建安四...
· 曹操绯闻:铜雀春深锁二乔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词非常地有名,出自曹操之子曹植。曹植才华横溢,能够七步成诗,而这两句正是出自他奉父命所做的《铜雀台赋》。历史惊人地奇妙,就是这样两句浪漫之作成为乱世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桃色诽谤案的有力证词,这场诽谤案的制造者就是未出隆中而预知天下三分的伏龙诸葛亮。二乔者,就是当时江东名门望族乔公膝下的一对姐妹花,本来美女很常见,可是姐妹花美女却不常见,这就勾起了男人丰富的想象力。加之三国时期就有八卦盛传“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也就是说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有三名:大乔、小乔和甄洛。网络配图二乔到底有多美?史书对二乔美貌的描写着墨极为吝啬,只有《三国志》中说“皆国色也”,《江表传》中也只有三个字:“貌流离”,就是光彩照人的意思,总之他俩是国色天香的两位姐妹花美女。三国时期是个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男人时代,原本处于弱势的女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就更加边缘化和泡沫化了。所以三国时期...
· 揭秘:曹操的铜雀台真的是用来锁二乔的吗?
曾有戏言三国,东吴控萝莉,曹魏爱人妻,蜀汉全是基,当然只是笑谈。但是历史上曹操确实对各类人妻比较有兴趣,《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一场大战——赤壁之战,甚至都是被诸葛亮借着曹操对人妻的执着爱好,挑拨周瑜和东吴,而引发的。最有名的就是那段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了。诸葛亮:曹操虽然大军压境,但是我有办法退兵。只要两个女人,就行了!网络配图周瑜:哪两个?诸葛亮:曹操儿子曹植你知道吧?曹操建了个铜雀台,他儿子写了个赋,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他就是想要这俩美女!周瑜当场大怒,曹贼欺人太甚!难道诸葛亮你不知道小乔是我老婆,大桥是主上的妻子吗!诸葛亮一副表示不知道的无辜脸,然而赤壁之战就这样开始了...网络配图历史上,铜雀台到底是干什么的呢?难道真是个曹操御用大型会所?实际上,铜雀台的建设是因为曹操打败了北方袁氏家族,夜宿邺城,半夜见到一片金光,第二天派出摸金校尉部队,挖出了一只铜雀。谋士荀攸对曹操...
· 乔姓趋势典故之“铜雀春深锁二乔(桥)”
三国东吴二乔父亲是乔玄(三国时应为桥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做了三年的夫妻。小乔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他和张昭。周瑜还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以至于北宋的苏东坡还感慨地写道:“遥想公瑾当年...
· 铜雀春深锁二乔:史上貌美的大乔是天下的不幸者
大乔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美女,她的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因为孙策人长得漂亮,号称孙郎。大乔也很标致,书上说:“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可见大乔小乔的美丽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大乔人长的漂亮,可惜刚开始一家对这门婚姻并不看好。当时孙策虽然勇猛,但是名气并不大,而且打家劫舍,形同土匪。况且大乔小乔是他们军队的战利品。一句“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的“得”字,可见当时乔公并不看好孙策,否则,一定会亲自送女儿上门。不然怎会城破时,才把女儿送到孙策营中。大乔不是孙策的正妻,孙策的长子孙绍就是正妻生的,但这个正妻历史上没留下名字。因此大乔的名声便越来越响亮。孙策少年英雄,转战四方,攻城略地,无所不能。只是少年夫妻,聚少离多,后来孙策被许贡刺杀,26岁时撒手人寰,临死时,把江东六郡托付给大弟孙权。孙权是个英明的君主,越英明越对自己的江山放心不下。他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