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成语十恶不赦和才高八斗,背后有哪些故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9
转发:0
评论:0
成语十恶不赦和才高八斗,背后有哪些故事?,成语,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日常聊天,还是平时写作,加入一些恰当的成语不

  成语,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日常聊天,还是平时写作,加入一些恰当的成语不仅能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还能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表达上生动突出。人们喜欢引用成语还是因为成语自身所持有的多种特性,即形式简洁性、结构固定性、语言文言性、意义完整性和语言书面性。

  其实对于成语来说,自身特性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它们背后的历史出处和典故才是更加精彩的部分。现在很多常用成语大家都能了解其意,也能正确地引用到书面和言语之中,但是其真正来历却很少有朋友能够知晓。如此,掌握了精华,却遗失了精彩不免让人觉得惋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两个常用成语“十恶不赦”和“才高八斗”,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有多迷人!

  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是一个贬义词,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来使用,这个成语的意思大家都能了解,是说一个人罪恶极重以致不可饶恕,那么十恶究竟所指是什么呢?其实,十恶在古时所指乃是十种重罪,是封建刑法制度的产物,十恶者乃重罪犯人也。最开始的十恶归类只在一条刑法罪上,便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大逆不道不敬”罪,这条罪责很重,而且涵盖范围太广,在判决罪行时,很难把握刑罚尺度。

  因此,发展至北朝北齐时,便将“大逆不道不敬”罪细分成了十条重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便是十恶的原型。再后来到了隋朝,封建统治者重新修改了十罪并命名为“十恶”,同时将其编入《隋书·刑法志》中,从此“十恶”之名诞生,它们分别为:

  一恶:谋反,就是阴谋造反,企图推翻当朝统治者;二恶:谋大逆,谋划毁坏皇室宗庙、祖坟、宫室、严重侵犯皇家权威、藐视皇帝尊严者。三恶:谋叛,暗中策划背叛朝廷,归降敌方者。四恶:恶逆,对直系和旁系尊亲属或兄、姊、夫及其直系尊亲属的杀害行为或殴打祖父、祖母,父、母者。;五恶:不道,灭绝人性,违反封建伦理道德者。六恶:大不敬,不尊敬皇帝言行,有违皇帝意愿者。七恶:不孝,对直系亲属有忤逆行为者。八恶:不睦,谋杀、殴打、出卖、亲属者。九恶:不义,违背封建仁义道德者。十恶:内乱,违反封建人伦纲常者。

  以上便是成语“十恶不赦”中,“十恶”的源自出处。这十恶罪行,除了元朝略有修改外,从隋朝到清朝一直被相沿而用,并且严厉规范指出,凡犯此“十恶”者坚决不予赦免。“十恶不赦”本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十恶”中部分内容已经不是现今社会所能接受得了。然而,这个成语能沿用至今还是因为它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力,当人们在现实中一接触到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人或事物时,不由自主的便会想起这个成语!

  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是一个褒义词,它还有个近义词“八斗之才”,这两个成语出于同一时期,都是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的,“才高八斗”在句式中可作谓语、定语也可作宾语。那么才高为什么只有“八斗”呢?它的出处和历史背景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讲到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必须要讲一讲它背后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狂傲的有才之人,他便是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诗人谢灵运,也就是山水诗派的开山祖!话说此人曾是一个为政者,然而时运不佳,在政治上屡屡遭到重创,失意后便开始游山玩水将心思全都用于山水诗的创作之中。由于他的山水诗艺术性极强,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旦有诗问世,这些追星一组便竞相抄录,它们的追捧倒是为谢灵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于是他的诗篇满世界横飞,流传甚广!

  终于有一天,谢灵运好运当头,他的诗作传到宋文帝的手中,宋文帝对他的才华很是赏识,于是又重新将谢灵运召回京都任职。从此谢灵运走入人生巅峰,宋文帝每每赴宴都要将谢灵运带在身边,并时常让他当众作诗。然而,谢灵运本人却是极为轻狂,又恃才傲物,在一次喝酒后便没有把持住自己的嘴,席间长叹“这天下间古今才华加起来共有一旦(旦,古时容量单位,一旦等于十斗),曹植能分八斗,我独自占有一斗,其他人加起来占有一斗”。

  此话乍一听是恭维曹植的,但是细细品来却是将古今天下才人,除了曹植以外的其他人都不放在他的眼中!简直狂妄至极。不过还好毕竟还有曹植能让他折服,而不是说他自己独占八斗。由此,后世之人便将才华出众者形容成“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到此,“十恶不赦”与“才高八斗”的故事我们就讲完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成语背后的典故、历史背景挺精彩,挺有意思的!对于这两个成语,不知大家是怎么看待的?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欢迎各位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才高八斗的故事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
才高八斗的故事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曹植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曹植的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山东聊城市莘县,一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才高八斗的典故: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
· 刘秀为什么是“成语皇帝”?哪些成语和刘秀有关?
刘秀为什么是“成语皇帝”?哪些成语和刘秀有关?说起汉朝皇帝,好像西汉的皇帝要比东汉皇帝更广为人知一些,不过东汉皇帝中也有一位文武双全之人,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要不是刘秀起兵将王莽击败,可能汉朝就要提前结束了,刘秀通过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最后彻底结束全国的割据势力。刘秀继位后,推行了不少良政,慢慢恢复经济民生,迎来光武中兴时期。刘秀还被称为是“成语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开国皇帝大都奋发有为,在风卷如画的历史长廊里熠熠生辉,自带光芒地引领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其雄才大略不亚于秦皇汉武。他于公元前5年出生于济阳,公元57年驾崩于洛阳,卒年62岁,创下哪些巅峰纪录?(一)从起兵到称帝只用了3年时间刘秀原本是皇室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到了刘秀的父亲刘钦这一辈,已递降为济阳县县令了。刘钦在刘秀9岁时,便死于南...
· 完璧归赵和秦昭襄王有关吗?背后有什么故事?
公元前283年,此时秦国是秦昭襄王在位,而赵国是赵惠文王在位,楚国将一块极为罕见的“和氏璧”献给了赵惠文王。秦昭襄王听闻此事以后,派人给赵惠文王送来一封密信,信上说,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只求得到这一块和氏璧。可是,赵惠文王看此信后,并没有因为即将要得到城池而感到高兴,相反的是,他现在很烦恼。他担心秦昭襄王得到和氏璧以后反悔,不交给他城池。但是如果自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昭襄王,万一秦昭襄王因此记恨了赵国,还出兵攻打赵国,这个结果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两难的情况下,他只有找朝臣商议。大将军廉颇也在商议的这群人当中,他们讨论了很久也没能决定好,本来打算派个会说话的使者到秦国去出使,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宦官头目缪贤这时候站出来说:“我府上有一个门客蔺相如,他可以出使秦国。”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唤来,想听一听这个人到底有何高见。蔺相如听了这件事以后,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和氏璧不给...
· 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和出处
“得意洋洋”是一个汉语成语,成语的出处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意思上主要用来形容人得意的样子。也形容称心如意而高兴、兴奋的样子。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云:“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在用词的时候其结构为补充式,在句子中可作状语。得意洋洋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政绩卓著。专门为他驾车的车夫,也倍觉荣耀。晏婴每次出行,马壮车美,那车夫高坐在华丽的车蓬前赶马驾车,总是露出一副惹路人羡慕的神态。车夫的表现引起了他妻子的不安。这天,听闻晏婴车马经过家门,她从门缝里看了个明白。晚上,丈夫一回到家,妻子便提出要离婚分手。犹如晴天霹雳,车夫登时愕然:"好端端地为何要散?"只听妻子说道:"晏子个头不高,但肩负国相重任,名扬天下。他坐在车上,神情稳重深沉,没有一点自满的样子。而你呢,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过是驾车人而已,却那么意气洋洋,不可一世。你如此妄自尊大,我怎能继续跟你过下去啊!"一番...
· 资治通鉴故事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成语《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成语《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成语《百废俱举》: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