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清朝做什么官职能够升任知府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1
转发:0
评论:0
揭秘:清朝做什么官职能够升任知府呢?,知府作为清朝地方府级行政区官员,位居四品,连接省与州县,属于地方官中不可或缺

  知府作为清朝地方府级行政区官员,位居四品,连接省与州县,属于地方官中不可或缺的职位。清朝历代皇帝对知府都极为重视,他们甚至会亲自挑选知府,希望能选出一批优秀合格的官员,协助朝廷治理地方。

  事实上,在清朝大部分时期,对地方官的重视,都远远大于京官。京官事务因循守旧,可以按规例办事,地方官需要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经验再丰富的官员,也不敢说自己能完全应对地方上的种种突发情况。所以,朝廷会想办法提高知府群体的素质,而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提高知府的选拔门槛,让有能力的人担任这一职位。

  清朝的时候,知府来源渠道较为多种。首先是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员,有机会升任知府。跟选任知县不同,知县可能是举人、进士,也可能直接花钱买来的知县职位。知府必须从现任官员中挑选,他们更有从政经验。

  了解现任官员素质如何,考核结果是通常用来评判的标准。清朝官员中,京官每三年一次考核,称为京察;地方官每三年一次考核,称为大计。考核后根据官员表现情况给出相应评价。

  对于京官来说,如果在考核中得到“一等”评价,就会被引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进行考核。皇帝考核后,会把一部分合格者的名单圈出,把这些人再召来考核一次,只有被皇帝认同的京官,才会被调到地方担任知府。当然,并非所有京官都在挑选名单内。

  按照规例,清朝只在部院的郎中、员外、主事,都察院的御史、给事中,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庶吉事中挑选。这些人各有本事。郎中、员外、主事,这些人负责部院具体事务,对朝廷政务较为了解。

  都察院专门负责监察官员,需要官员有很好的品德能力要求。编修、检讨、庶吉士都是进士经过选拔后才可进入,属于朝廷培养高级官员的职位。

  当然,知府人选不会只挑选他们。一方面过于单一,没有办法满足知府这一复杂职位要求的人员素质。另一面则是仅靠京察合格的官员,无法填补知府空缺。所以,清朝会在那些资历深厚的官员中进行选拔,挑出足够合适的人选。

  不同官员的资历要求不同。比如郎中需要满两年资历,才可以挑选为知府。给事中、御史则要满三年。挑选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官员在科举上的排名。

  清朝将科举视为正途,那些在科举取得好成绩的官员,更有升迁的机会。反之,如果没有科举成绩的官员,即便有很高的官职,也可能遭到同僚嘲笑。

  挑选知府时,也是如此。比如那些花钱买官得到郎中职位的官员,需要三年才有资格挑选为知府,比科举出身的同僚多一年。根据史料统计的结果,也验证清朝重视科举的事实。

  清朝知府中,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最多,而这些官员中,进士数量最多,其次是举人。而且,清朝有规定,如果是省会城市的知府,保举选拔时要选择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否则将来被保举的官员一旦出事,保举他的人也要受到连带惩罚。

  当然,无论是什么出身的官员,都要符合一定标准。按照规定,必须是那些平时表现出色,能够担当重任的官员,才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知府。

  这些主要还是京官外放知府的渠道。对于地方官来说,它们要升任知府,同样要经过考核。一般情况下,只有同知和直隶州知州可以担任知府,且必须满三年才能担任。

  同知是知州的辅佐官,直隶州跟府在编制上属于同级别。所以,这两个官职跟知府实际相差不大。

  于成龙就是从同知任上被提拔为知府。到后来的时候,清朝改规制,只要直隶州知州跟同治才堪大用,可以不用拘泥于年限。如果地方知府实在缺人,还会从散州知州跟知县中挑选,扩大挑选范围。

  不过,相比较于京官来说,地方官选拔知府的渠道还是较少。所以清朝知府中,从京官挑选知府的人选比地方官占比更大。

  这些属于正常渠道提拔的官员。如果只按照这个标准提拔的话,那些有能力却不符合标准的官员可能无法出头,得到重用。

  顺治年间朝廷下诏,允许部分高级官员举荐知府人选。乾隆年间规定,举荐的方式可以是明荐,也可以是秘密保举。这可以进一步扩大知府人选。

  当然,保举的知府也并非全无标准,仍要经过相应考核。一些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违例打破一般规制,提拔一些官员担任知府。所以,总体而言,清朝为保证知府群体的多样,其选拔渠道还是比较多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祭酒”在古代到底是做什么的官职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古礼,祭祀宴飨时,由最年长者举酒以祭于地,故祭酒为尊称。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官尊长亦称祭酒。祭酒《续汉书·百官志二》刘昭注引汉人胡广说,谓官名祭酒,系部门之长。汉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秩六百石,此外又有郡掾祭酒、京兆祭酒、东阁祭酒等。西晋以国子祭酒为国子学之长。历代沿置。祭酒北齐国子寺,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历代均置。唐国子监祭酒秩从三品。明、清祭酒从四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国子监,设学郡,置尚书,国子监祭酒乃废。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从事祭酒。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
· 如果在清朝想要买一个官职的话需要多少价钱才能够实现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买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做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参与科举了,如果看中自然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官职的,然后在一路从底层成长为封疆大吏,国家的栋梁之才,当然还可以通过父辈的恩封,比如某些高官的子弟被皇帝赐官,当然这个方式对于普通的人来说就是很难的了,那么还会有着其他的方式吗?可能还会有人选择卖官,而这样的方式在一般人的严重似乎只有在一个王朝进入到末期的时候,才会出现的,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在清朝想要买一个官职的话,需要多少价钱才能够实现呢?首先卖官这样现象在我们很多人看到,的确是在王朝的后期才会出现,而且是达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很多帝王在这个时候因为国家的税收问题,也就需要通过卖官的方式来敛财,但是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一个王朝进入到后期才会出现的,其实他自古就是存在的,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方式了,只不过在一些朝代的早期,这种...
· 清朝官职表
说明下表基本是乾隆朝之后的情况,之前官制变化过大,难以用简表说明。文官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未入流武官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未入流参见清朝政府清朝中央国家机关列表清朝官员服饰明朝官职表唐朝官职表
· 揭秘:清朝的这些官职怎么来区分?
近年来清廷戏流行,其现了很多官职称呼,都不是太清楚,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普及一下清朝官职的相关知识。网络配图总督、巡抚清朝的省一级官员中最大的就是总督,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员。如果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国藩收拾了太平天国以后,慈禧认为他功大,将曾国藩升任为直隶总督,加正一品大学士,封爵一等候。清朝全国共有九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驻保定,后改为天津)、两江总督(驻江宁)两广总督(驻肇庆)、湖广总督(驻武昌)、闽浙总督(驻福州)、四川总督(驻成都)、陕甘总督(驻兰州)、云贵总督(驻云南府)、还有一个比较特别是东三省总督,但那时也叫奉天将军,常驻盛京。巡抚是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大员。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在全国各省分别设有巡抚,除了江苏巡抚驻苏州外,其他都在省城。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
· 揭秘清朝品级还不如知县的官职
要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些官职看起来一样,实际上大不相似。比如说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看起来他们似乎只是左右之分,并无什么差别。但实际上,左都御史可比右都御史的权利要大得多。再有就是这个官职,它听起来似乎跟总督差不多,官衔也是一品的,可它要说实权,甚至连知府都不一定比得过。总督是一个大官,指的是一个国家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实际上或者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什么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等,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都担任过。一般来说总督这样的职位官阶是正二品,不过可以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官衔就可以变成从一品。但总督的权利很大,管好几个省不说,还在政务之外兼管军务跟经济。相比之下提督这个名听起来跟总督差不多,但权利就差得远了,提督的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这是一个武职的官名,根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提督便已出现。一般来说,清朝年间的提督全国也只有十二个陆路提督,水路则是三个。那水路的三个分别是福建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