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良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 真相却是这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2
转发:0
评论:0
张良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真相却是这样的,张良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

  张良为何在功成名就时身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好几位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们或开创了新的朝代,或安邦定国,或力挽狂澜。以他们非凡的智慧,成就了旷世的功业。他们人格高洁,淡泊名利,具有政治才能,泽被天下苍生,却没有政治野心,对功名利禄无所营求。也因此,更让后世敬仰。而汉代开国“三杰”中的张良,正是这样一位智者。

  论起出身,他不知比汉高祖刘邦高出多少!他的祖先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人,祖父、父亲做了五代韩王的宰相。可说是一位系出名门的相国公子。秦国灭韩的时候,他年纪虽然小,却心怀亡国之痛。为了替韩国报仇,他把家里的家产全部变卖,招募刺客,谋刺秦始皇。他找到了一个猛男,订制了一柄重大一百二十多斤的铁椎,埋伏在秦始皇东巡路线的“博浪沙”,准备趁着秦始皇出巡时,用这铁椎攻击秦始皇的座车,为天下苍生除去这暴虐不仁的“始皇帝”。可惜,秦始皇命不该绝,这一椎掷偏了,误中副车。秦始皇本来以为自己的严刑峻法,已威服了天下,皇帝宝座稳如泰山,想不到竟有人敢谋刺他。又怒又恨又怕,下令大索天下,捉拿刺客。张良只得隐姓埋名的逃走,躲藏在下邳逃避追捕。

  也就在下邳,他有了奇遇。他遇到了一个老人,坐在桥头。见他走过时,就故意的把鞋一脚踹到了桥底下,叫张良为他捡鞋,还叫张良为他穿上。以张良这样贵家出身的公子,哪被人这样支使过?但,他可怜这个老人年迈,还是照办了。这老人看他“孺子可教”,约他第五天天亮时在桥上见面。第一次张良按时天明赴约,老人先到了;第二次,才鸡鸣破晓,他就去赴约,还是被老人抢了先。老人比他先到,就生气的责备他与长者约会还迟到!到第三次,他三更半夜就去赴约,终于比老人先到,也通过了老人对他耐心与毅力的考验,证明了他是可以托付大任的人。就送给他一卷竹简,他展开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老人说:“你好好的研读,读通了,就可为帝王师!”他在仔细的研究思考之后,终于融会贯通。并且以这部书为基础,辅佐刘邦,开创了汉代开国大业。

  过了十年,秦始皇死了,秦二世为赵高左右,弄得天下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张良也招募了一些人马,伺机而动。他曾把《太公兵法》讲给一些人听,别人都没法了解其中的高妙。而讲给沛公刘邦听时,刘邦虽然不学无术,却非常欣赏,而且愿意听张良的意见。因此,他选了沛公刘邦做他投效的对象。虽然如此,他还是心系韩国。当时,各路人马中,势力最大的是项梁。项梁为了号召天下,立了楚国的后裔为楚怀王。张良跟随刘邦去见项梁时,请项梁立韩国的公子韩成为韩王。项梁听了他的话,果然立了韩成为韩王,并派张良为韩王的执政。但,韩国本身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不能独自成事。于是刘邦把韩王留守在阳翟,自己带着张良继续与秦作战。

  刘邦在他的谋划下,势如破竹的攻破了秦都咸阳。出身寒微的刘邦,见到咸阳的繁华,秦宫的美女,就忘了形,只想留在秦王宫中享乐。樊哙劝他不要住在宫中,他不肯听。张良也严正的劝告他:“就因秦皇无道,天下百姓痛恨暴秦,您才有今日。如果您才进秦宫,就迷失在繁华声色中,只想享乐,你这样不是让天下人失望吗?”刘邦这才听劝,回到霸水屯兵。项羽不久后也到达了,非常妒恨刘邦占了首功,想发兵攻打刘邦。幸好,曾受过了张良恩惠的项伯,为了报答张良,前来通风报信,又设计在“鸿门宴”上,让刘邦逃走,这才让他逃过了一劫。他又请项伯为刘邦讲情,一再的为刘邦说好话,转达刘邦愿为项羽的臣属意愿,请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为了感谢张良,赐给张良黄金百斤,珍珠两斗。张良毫不吝惜的把这些财物全部都送给项伯,请项伯说服项羽把汉中之地封给刘邦。而当时的汉中在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只能靠着栈道通行。但张良却在送刘邦到汉中的时候献计:一路走,一路把走过的栈道都放火烧了;烧掉了栈道,等于断绝了返回关中的通路。这样做,等同于和项羽表明了不敢和他夺天下。只有让项羽放了心,才能确保刘邦的安全。

  后由于张良不忘故主韩成,想追随故主。可是项羽不肯放韩成回韩国,后来更把韩成杀了。张良到这时,也死了为韩国复国的心,于是便全心辅佐刘邦。在他的策划下,虽然“明烧栈道”,却“暗渡陈仓”,刘邦还是从另一条路,回到了中原。先平定了秦地,再向东攻打项羽。以“事成分地之约”,让各拥重兵,却心存观望的各路兵马都来投效。并重用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逼得项羽自刎乌江,奠定了汉朝一统江山的基础。

  而后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他认为:张良虽然从不曾冲锋陷阵,但,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想让张良自己在齐国境内,选择三万户的地方作封邑。张良却说:“当初臣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相遇,这是上天把臣送给陛下。臣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邑,就请陛下封臣于留,来纪念这一番的君臣遇合吧。”于是,刘邦便封了张良为“留侯”。

  张良建立了这样的功勋,却并不想当官掌权,他总是从大处着眼,及时给皇帝当“顾问”。在封赏功臣不周,群臣疑虑的时候,他建议汉高祖先封大家都知道他最讨厌的雍齿为什方侯,以定安人心。在大家都主张建都洛阳的时候,他力主定都关中,以奠定长治久安的基础。又建议拜萧何为宰相,以平治天下。这些建言,都证明他的确有远见,而且出发点都是无私无我的。

  在国家安定之后,他因为身体不好,就足不出户,自己闭门静修,不再过问朝政。他说:“我家世代相韩,所以不惜万金,为韩国报仇。博浪沙一椎,震动天下!又为帝王师,封赏万户,位列诸侯。人生至此,于愿已足,现在只希望追随赤松子云游习道,不问世事。”由此可知他真是一个淡泊名利,具有大智慧的人。世俗间的功名利禄,完全不了他。像这样“一柱擎天”的开国功臣,相貌却非常清俊秀雅,有如美妇人。说来,人真是“不可貌相”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称帝究竟合不合法呢真相却是这样的
刘备称帝究竟合不合法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建立了“魏国”。从礼法上讲,皇权正统已经由“汉”过度到了“魏”,大汉王朝已经不存在了。而且,聪明的曹丕并没有杀掉汉献帝,而是奉汉帝为山阳公,安置在河内郡山阳邑,并且允许献帝以帝王的规格祭祀自己的祖先。刘备称帝,揭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汉”,是为存汉,续汉之统。此前不久,魏王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建立新的“魏国”。曹丕受汉之禅,是接受了汉家统治权的让渡——汉之治权从何而来呢?它承自天命(即“奉天承运”)。汉献帝将帝位让给曹丕,“天命”也随之转移到曹家。从治权和平转移的角度来看,曹丕称帝,魏国取代东汉,是合法的。至于汉献帝是真心还是被迫,那是另一回事,反正必要的程序,曹丕全做到了。用今天的话说,叫“程序合法”。东汉与西汉都是源于...
· 清朝为什么给人感觉清官那么多呢真相却是这样的
还不知道:清朝也没有贪官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
· 功遂身退
功遂身退834人参与2020年06月26日17:15分类:成语大全功遂身退功遂身退的意思功遂身退是什么意思功遂身退什么意思功遂身退的近义词功遂身退的反义词功遂身退的拼音【成语意思】: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用法分析】:功遂身退作谓语、定语;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成语来源】:《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ōngsuíshēntuì【英语翻译】:stepasideonceone’sworkisdone【成语声母】:GSST【功遂身退的近义词】:功成身退【近似成语】: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退食从容: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语本《诗–召南–羔羊》:...
·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刘禅的锅吗事实真相却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为何投降呢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有个成语叫做“乐不思蜀”,大家一般只知道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外玩乐的很开心,乐的找不着北了,却不知这句话竟然是刘备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所说的。据《三国志》记载,刘禅投降后成为了曹魏的俘虏,一直在魏国宫廷中,很快乐的样子。有一天大将军司马昭就问他:“你是否会思念蜀地呢?”却没想到刘禅竟回答说:“我在这里天天都很快乐,一点都不思念蜀国”。乐不思蜀因此得来。说起刘禅,人人都道他是昏庸之主,刘备都觉得这个儿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尤其是有关于他乐不思蜀的那番话语,更是让人觉得这皇帝怕不是个傻子?因此蜀汉被灭亡的罪责,一般也都是被归结到他头上。不过蜀汉灭亡真的全都是刘禅之过吗?如果换个清明的皇帝来,都不一定可以扭转蜀国的颓势,刘禅开门投降迎敌之举,能说他没骨气,能说他不会治理国家,但不能说蜀汉灭亡全是他的错。蜀汉灭亡主要有这几点。第一、诸葛亮...
· 曹操在世时期为何司马懿没有造次呢真相却是这样的
还不知道:曹操在位时期司马懿为何不敢造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在位的时候,司马懿加入曹魏集团只有12年之久,而且当时曹操基本上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相对来说战事要少一点,这就在客观上减少了司马懿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司马懿想要在短短的12年内兴起来,没有足够的战功,在当时那个三国纷争的年代是比较困难的。司马懿出仕的时候,曹魏的政治格局已经基本确立下来,司马懿在汝颖文士集团中本来就已经属于后进,而他这时候又被界定为文士,所以很难得到建立较大功勋的机会,也就不容易出头。此外,曹操时期,曹魏的军权始终由曹魏外围宗亲军功集团把持,司马懿更加难以得到表现的机会。曹操在位之时,兵强马壮,曹操也是一位军事家,不光是理论上,曹操得作战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古代带兵打仗的将军门都是经历过很多战役打出来的,并非天生就会打仗。纸上谈兵的赵括不是挂了么,所以真刀真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