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结局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6
转发:0
评论:0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结局如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宋濂是明初时期的文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濂是明初时期的文坛翘楚,在当时的文学圈中鲜有文人能与其比肩。

  与其他同时期的读书人相同,宋濂终生以延续儒学道统为目标,提出“宗经”、“师古”等理论,倡导时人效仿唐、宋。宋濂一生留下著作无数,开国皇帝朱元璋赞其为“开国文臣第一人”,刘伯温更是赋予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的美誉。

  朱元璋平定江山后,曾打算提拔宋濂,让他参与到实际的政务中。不过,宋濂却婉拒了皇帝的美意:“臣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学会治国之策,只懂得一些文墨之道。今天圣上已命臣执掌翰林院,这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宋濂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接过治国的重任,想要继续留在翰林院主持文学工作。朱元璋十分赏识宋濂,他尊重了宋濂的想法。

  虽说,宋濂无意跻身政坛,但是,朱元璋却时常向其讨教治国之道。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多次召宋濂入宫,两人共同用膳。朱元璋时常向宋濂探讨当下的典章礼法,并参考宋濂的意见对典章进行了数次修改。两人每次都相谈甚欢,往往会持续到深更半夜。据说,当时的所有祭祀事项、宴会规格、礼制的制定,均有宋濂的参与。

  朱元璋出身寒门,在成为皇帝后不忘节俭躬行,朝中政务力求亲力亲为。

  据记载,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奏章数百件,每天堆在案几上的奏章就像小山一样。或许,上天格外眷顾这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洪武五年天降甘霖,各地丰收。朱元璋大喜之下,召见宋濂,二人围坐在鼎旁,朱元璋亲自用勺子煮甘露汤,与宋濂分享。

  朱元璋对宋濂说道:“这碗是由天下和气凝结而成的甘露,可以治疗病痛,益寿延年,朕愿与你分享。”至于甘露究竟是何物,古往今来有许多种说法。根据李时珍给出的解释来看,甘露其实就是晨露。古人科学知识有限,晨露通常会被视作至洁之物,是上天给予世人的恩赐。

  由于,皇室采的晨露均出自花朵,所以,晨露中往往会有花粉,尝起来会有些许甘甜之味,故晨露又被称作“甘露”。

  既然,朱元璋愿意将甘露与宋濂共享,说明在他心目中宋濂的地位极高。

  洪武八年,朱元璋命大臣尹程以江河为题,作了一首《秋水赋》。尹程写好后,朱元璋认为这篇文章读起来不尽人意,于是,便邀请翰林院群臣,让他们各写一篇《秋水赋》。群臣写罢后,朱元璋逐个点评,并安排酒宴款待大臣。

  宴会上,朱元璋见宋濂只吃菜不饮酒,便问宋濂为何不喝酒。宋濂答道:“臣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但臣害怕在圣上面前失礼,辜负了圣上对臣的恩宠。”朱元璋说:“无妨,爱卿不妨喝一杯。”宋濂喝下一杯后,放下酒杯继续吃菜。

  见此,朱元璋又说道:“爱卿不妨再喝一杯,两杯酒总不会让你喝醉。”此时的宋濂已年过花甲,酒量早已不可与早年同日而语。此时虽已一杯下肚,但宋濂的神志已经出现了些许的不清醒,宋濂将酒杯放在嘴唇边,犹豫着要不要喝下去。

  朱元璋指着宋濂笑道:“男人就应该慷慨豪迈!”宋濂答道:“圣上的威严就在咫尺,臣不敢僭越。”说罢将杯中酒吞下肚。朱元璋见宋濂痛快地喝酒,龙颜大悦。两杯酒下肚,宋濂已醉得不成样子。

  朱元璋见宋濂脸色通红,连坐都坐不稳,就像置身云中一样,顿时想与宋濂开个玩笑。朱元璋调侃道:“爱卿现在可否给朕作诗一首?朕也给你写一首醉歌。”听闻朱元璋要挥毫,左近的小太监立即端来文房四宝,只见朱元璋提笔挥毫,只片刻功夫就写好了一首《楚辞》:

  西风飒飒兮金张,会儒臣兮举觞。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玉海盈而馨透,浮琼斝兮银浆。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这时的宋濂已酩酊大醉,连话都说不清楚。朱元璋并未怪罪宋濂的失礼,只是叫文官重新编撰自己的《楚辞》,并将此文交到宋濂手中,对其说道:“爱卿一定要好好珍藏这首辞,作为你我君臣道合的见证,以后拿给你的儿孙看,让后人都知道朕有多宠爱卿。”

  宋濂与朱元璋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轶事,这些故事不但为我们展现了朱元璋和蔼的一面,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明初第一文臣宋濂。

  洪武十年,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饯行,并命宋濂之孙宋慎送其回家。宋濂以头叩地辞谢,并约定说:“陛下,臣没死之前,请允许臣每年来宫内觐见陛下一次。”回乡之后,宋濂每年乘着帝庆节的机会如约进京陛见。但却到了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之中,导致宋濂一家惨遭横祸,不久,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而死。

  朱元璋想处死宋濂,最终,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他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简介宋濂到底有多厉害?
宋濂是个早产儿,母亲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就生下了他,所以宋濂年幼时体弱多病,吹风受凉就要昏迷几日。不过早产并没有影响他的智商,他可是被称为“神童”的人。宋濂六岁入学,每日就能记下两千个文字,九岁就能作诗,记忆力超强,可以说的过目不忘了。宋濂十五六岁的时候,收到了张继之的邀请到家中作客,因为张继之听闻宋濂极善记忆。张继之想考考宋濂,问宋濂几日能将四书经传给背诵下来。宋濂就说一周的时间即可,张继之有点不相信。没想到一周之后,张继之随机抽取取杂书、稗记等五百言要求宋濂背诵,宋濂一字不差地给背了下来,背完还能说说读书心得,让张继之大吃一惊。张继之就对宋濂的父亲说:“这小子简直太聪明了,你应该给他请个名师教学,才能不浪费这颗聪明脑袋。”宋濂聪明且好学,从《送东阳马生序》一问就可以看出,“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也因为他的博学被朱元璋召至应天府,奉命为朱元璋之子朱标教...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跟儿子孙子一道被处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很多文人都有被贬的经历,像苏东坡就是这样,曾经被贬到了湖北黄州这个地方。黄州本是长江边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之前的乌台诗案让他直接下狱一百零三天,他的死对头那可是真的想置他于死地的。可是幸好那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一个国策说不杀士大夫,所以才算死里逃生了。而到了明朝,那就更加离谱了。宋濂就是一个代表。他是元末明初的大政治家文学家,他什么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可见他的实力真不是吹的,以朱元璋的看人用人眼光,...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个怎么样的人?宋濂为什么会惨遭横祸?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个怎么样的人?宋濂为什么会惨遭横祸?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宋濂被誉为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也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宋濂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多病,好在他勤奋好学,还因此获得“神童”称号。元顺帝曾招宋濂为翰林编修,但宋濂婉言拒绝。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宋濂才决定入仕为太子讲经。不过宋濂晚年过得并不顺利,差点是被朱元璋给处死,好在朱标为宋濂求情才免得一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宋濂这个人物,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宋濂是明初时期的文坛翘楚,在当时的文学圈中鲜有文人能与其比肩。与其他同时期的读书人相同,宋濂终生以延续儒学道统为目标,提出“宗经”、“师古”等理论,倡导时人效仿唐、宋。宋濂一生留下著作无数,开国皇帝朱元璋赞其为“开国文臣第一人”,刘伯温更是赋予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的美誉。朱元璋平定江山后,曾打算提拔宋濂,让他参与到实际的政务中。不过,宋濂却婉拒了皇帝的美意...
· 宋濂为何被朱元璋怀疑?宋濂最后结局如何?
明太祖朱元璋把宋濂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是粗人一个,据传他也因此很讨厌学识渊博之人,但是却对大文学家宋濂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宋濂又多优秀了。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让很多跟他一起建功立业的开国功臣们纷纷冤死,有的臣子甚至于因为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提到了一个朱元璋不喜欢的字,就身首异处了。可是朱元璋堪称疑心病最重的皇帝了,就连他称赞不已的宋濂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受到了他的猜疑。宋濂这个人文学才识很高,他特别喜欢结交那些写文章写得好的人,遇到这样的人,他都会主动结识,还把人约出来喝酒畅聊。朱元璋就怀疑宋濂背着他在勾结朝臣,于是派了很多暗卫去监视宋濂,让他们把宋濂的一举一动都如实汇报给他。有一次,宋濂和往常一样与客人一起喝酒,谈天论地,朱元璋派去的人监视到了这一情况,将之全部报告给了朱元璋。第二天的时候,朱元璋就问宋濂:“爱卿昨天喝酒没有啊?”宋濂回答:“喝了。...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是谁?为何最后子孙被屠只剩他一个?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是谁?为何最后子孙被屠只剩他一个?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很多文人都有被贬的经历,像苏东坡就是这样,曾经被贬到了湖北黄州这个地方。黄州本是长江边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之前的乌台诗案让他直接下狱一百零三天,他的死对头那可是真的想置他于死地的。可是幸好那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一个国策说不杀士大夫,所以才算死里逃生了。而到了明朝,那就更加离谱了。宋濂就是一个代表。他是元末明初的大政治家文学家,他什么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可见他的实力真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