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时期一个比皇帝权利还大的官职 200多年只有两个人担任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7
转发:0
评论:0
清代时期一个比皇帝权利还大的官职200多年只有两个人担任过,清代比皇帝还大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

  清代比皇帝还大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制度一直盛行,自从公元221年由秦始皇建立之后,皇帝一直是唯我独尊,国家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是皇权至上,生杀大权都唯有皇帝一人主宰,在清朝皇帝制度维持了276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这些年来皇帝的身份不容置疑,可是却诞生了可以制约皇帝,权力比皇帝还大的“摄政王”,很多皇帝决定不了的事情,都要和摄政王商量,由摄政王去决议。

  可是到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摄政王的权力比皇帝还大,那么为什么摄政王不当皇帝呢,这样一来岂不是不需要摄政王这样一个人去制约他?

  清朝比皇帝权力还大的官职,276年仅2人担任过,多尔衮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是溥仪皇帝的载沣。提到多尔衮,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本来也是先帝的儿子,但是在先帝死后,他并没有紧盯着皇位伺机出动,而是选择辅佐皇帝,多尔衮是比较强势的,虽然不能当皇帝,但是他在权利上制约皇帝。

  无论多尔衮不当皇帝的原因是什么,多尔衮对于后来大清的建功立业确实功不可没。但是其实历史上对于多尔衮的评价肯定不是绝对的,有人说他残忍至极,有人说他为国家奉献了许多,开垦疆土等等,后来多尔衮英年早逝,顺治在治理国家上肯定也可以自由些,那个时候他也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皇帝,不再需要别人替他决定国家大事了。

  第二位载沣他就没那么多的亮点了,他作为溥仪的父亲,在溥仪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作为摄政王替溥仪决定国家大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清朝,已经不像清朝开始那样的繁荣,他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也许他能做的只是尽力不把国家局势变得更为糟糕。有人说他是清朝的宿命,其实不然,他主动学习,积极地去处理国家政事,只不过当时局面实在是太艰难,仿佛清朝的灭亡已成为了必然,再加上当时的溥仪比较软弱无能,对于外国的侵略一再的忍让,最终沦为了日本人的傀儡,成为了大清的一大败笔,也导致了大清最后的灭亡。所以那个时候就算摄政王再努力,似乎灭亡也成了大清最终的宿命。

  同为摄政王,他们有相同点,当然也有不同点。摄政王不是每一个时期都有的,只有在皇帝年幼无知或不能处理政事的时候,摄政王才会出现帮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或者是亲戚,多尔衮就是顺治皇帝的亲兄弟,载沣就是溥仪皇帝的亲生父亲,通俗点说,就是代理皇帝。

  大清一头一尾,终于结束了皇帝制度,再也不需要摄政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最大的官职,权利有时比皇帝还大,仅5人当过
在明朝有一个官职拥有很大的权利,甚至权力有时凌驾于皇权之上,对皇权造成了威胁,这就是宰相,因为宰相太厉害,让朱元璋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因此很快就取消宰相这一职位。而在明朝276年历史里也只有五个宰相,这就是徐达、李善长、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宰相并不是具体的官职,是对帮助皇帝掌控朝政的最高级官员的统称,因为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被称为相,而周朝时辅佐国王处理朝政的权利归太宰所有,因此有了宰相这一称呼。宰相可以单指一个人,也可以指同时具有权利的一群人。秦朝时这一权利归左右丞相所有,汉朝的丞相很长时间只有一个人,而后来汉成帝设立了三公制,那么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都是宰相。其实从汉朝开始,皇帝一直想分宰相的权利,唐朝干脆不设立宰相,像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等都可以被称为宰相。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才又设立了左右丞相。朱元璋刚刚登基之后,外面的局势还不稳定,为了更好地处理朝政,就任命了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
· 区区一个王妃墓为何建的比开国皇帝陵还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即使百年之后也是要风风光光地走,陵墓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唐朝有一座王妃墓,建筑规模大过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献陵,区区一个王妃竟然敢抢天子风头,她是什么来头?网络配图这座陵墓叫做唐顺陵,乍一听仿佛是皇帝陵,它之所以敢用这个名字、敢建这样的规模,都是因为墓主人与武则天的关系不简单——她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她那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玩起手段可不比男人逊色。能生出这样一个女儿,想必母亲杨氏也非同寻常人一般。网络配图杨氏将近不惑之年才出嫁(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高龄剩女了吧),之后便生下武则天,最后92岁高龄的她驾鹤西去。起初她的陵墓是以王妃级别来建的,后来武则天准备称帝,便追封其父亲为“忠孝太皇”,其母亲为“忠孝太后”,杨氏的王妃墓也就改墓称陵为顺义陵,待武则天真正登基以后,又追封母亲为“孝明高皇后”,于是顺义陵又升为...
· 刘备是否重用赵云?赵云担任过哪些官职?
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不过,对于赵云在五虎上将中的地位,历来都是存在一定争议的。比如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册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就当时的赵云,则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并且,在五虎上将中,赵云还是最后封侯的一位,直到后主刘禅即位后,才给赵云封侯。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刘备显然不够重用赵云这位名将。不过,在笔者看来,重用与否,不仅要看官职的高低,更要看赵云官职的实际权力。对于刘备来说,特别为赵云发明了三个官职,等你了解这三个官职之后,就会明白刘备是否重用赵云了。牙门将军牙门将军,古代官职名,为三国时代刘备创立,于长坂坡之战后授予赵云。牙门将军的任职者与主公关系亲近...
· 包拯的官职究竟有多大他还担任过什么职位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包拯的官职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包拯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包拯一生做过许许多多的官职,包拯,人称“包青天”,对于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铁面无私的人物,他敢于弹劾权贵并不是因为他的官位有多高,更主要是因为宋朝的整体环境。所谓的“关公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进士出身,曾经做过监察御史、转运使、三司副使、龙图阁直学士,最著名的就是其做过御史中丞与开封府尹。包拯包黑子史书记载包拯最后实际的官职是三司使与枢密院副使,北宋时代,相权被分割。宰相的参...
· 王安石也曾担任过参知政事这个官吗?这个官权利大吗
中国古代的官制在不同的时期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宋代,官职名称更是奇葩,什么押司、提辖、都头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个叫做“参知政事”的职位,大家知道是什么官儿吗?王安石参知政事开设于唐朝时期,唐太宗时的李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这个时候参知政事才被当作宰相的官名来使用。在唐宋时期,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朝的时候直接划为副宰相,可见其职位有多高。王安石其实设置参知政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削弱宰相的权力。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权力极大很容易就威胁到皇权,所以唐朝时期设立此职位来分宰相的部分职权,这样宰相手中也就没有多大权力了(参知政事最多的时候设四个)。苏轼王安石最初只是个地方官,后来调到京城之后上书皇帝请求变法。皇帝虽然同意,但是王安石一个小小的官儿怎么能主持变法呢?最后决定升任他为参知政事,用副宰相的权力来操纵变法事宜。一个宰相,一般人也不敢得罪啊,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