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在各朝各代的帝王中 他们吃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0
转发:0
评论:0
在各朝各代的帝王中他们吃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还不知道:皇帝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还不知道:皇帝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说起皇帝,九五之尊嘛,这都后宫佳丽三千了,吃食肯定也是丰盛无比的,那么,各朝各代的帝王,他们吃的御膳究竟是怎样的呢?

  史料显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礼仪已经十分完备了,从菜品到烹饪,从进食方式到筵席等,都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规定。

  周天子的伙食可从《周礼》和《礼记》中一见,《诗经·鲁颂》说“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周朝的主食以粟、麦、黍、稻米蒸饭、羹类为主,其实也就是黄米、小米一类的东西,讲究精挑细选。

  《礼记·玉藻》中记载: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

  就算是天子,吃饭前也要先祭个祀,可真累啊!这时的饮食是一天早晚两顿饭,吃饭规矩还十分多,比如吃饭时有专门的音乐,还要穿不同的衣服,早餐穿朝服,晚上穿深衣。一天下来,也都折腾的。

  周朝最出名的"周代八珍",是2饭6菜组成的,分别是肉酱油浇大米饭(淳熬)、肉酱油浇黍米饭(淳母)、煨烤炸炖母羊羔(炮牂)、煨烤炸炖乳猪(炮豚)、牛、羊、鹿的里脊肉(捣珍)、酒糟牛羊肉(渍)、类似五香牛肉干(熬)、烧烤肉油狗肝(肝)。

  够精细丰盛了吧?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已经种上了小麦,面食成为上层贵族的宠儿,而肉中之首成为了羊肉,一日两餐制变成了一日三餐制。

  为了让皇帝吃好饭,建立一个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皇帝一顿饭能有3000下人忙碌着,这阵势,真是足够目瞪口呆了吧!

  汉代可算是食物文化上的一大分水岭,各种食物烹饪形式都已趋于完善,此时可以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做菜的方式有酱、腌、糟、醉、蒸、煮等,多种多样,特别是铁锅发明了之后,这烹饪方式就更完善了。

  汉朝时鲁、川、粤三大菜系已经形成,皇帝吃饭规定必须要有必有八珍之味。

  其中“水陆八珍”有:鱼翅、海参、明骨、花胶鱼肚、燕窝、熊掌、鹿筋、雪蛤。

  “动物八珍”有:熊掌、象拨、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燕窝。

  菜品讲究之程度,真是令人咋舌!

  唐宋时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美食更不用说了,规模极尽奢华,简直无可出其右。

  唐时有道“烧尾宴”,是大臣向皇帝进献盛馔的,烧尾宴有多奢侈呢?

  《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食单,共列菜点58种,糕点有20余种。

  食材上,有北方的熊、鹿、驴,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鹌鹑、猪、牛、羊、兔等等。

  不仅食材丰富,品相也要好,像用来装饰和观赏的工艺菜,足足有70件,每一道菜的造型、营养搭配等,都十分细致。

  到明朝时,据《明宫史》载:“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其奢华程度可见一斑,这一时期,宫廷的食材,有如天花羊肚菜、石花海白菜、鹿角、紫菜、蒿笋、糟笋、松子、莺嘴笋、黄精、木兰菜等等,应有尽有。

  据说朱元璋时期的一顿午膳,就有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也太生猛了,这菜单看着都要流口水了!

  而清朝帝宫美食可算是中国几千来的巅峰,紫禁城里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膳房,食材来自五湖四海,上天入地的都有,皇室不仅奢侈,还爱搞排场,规模最高时能达到三百多种菜肴,毕竟满汉全席可不是白吹的。

  总的来说,皇帝就是皇帝,跟一般人还是没有可比性的,奢华是真奢华,浪费也是真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各朝代名称的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
· 关于中国各朝代的盔甲
中国古代铠甲,由于材料、保存上的问题,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很少,大部分只能根据史籍和出土的零碎来推测研究。我国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而欧洲铠甲除了本身材料特点易于保存外,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再加上现在盔甲成为高档装饰品,更加深了现代西方人对盔甲的兴趣。这里推荐一本书,书名叫,作者是日本的蓧田耕一(唉),由香港万里机构出版,在三联书店应该可以买到,港币是85元。书中以“斩”、“打”、“扎”、“射”、“城”、“火”、“暗”、“甲”八个类别对中国古代兵器进行描述。书中对各种不同类型古代兵器的长度和重量数据描绘非常精确,长度单位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日本人的严谨认真可见一斑。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
· 历史上各朝代是怎样反的
夏朝衰亡是因为太康骄奢贪逸,商纣亡国也是贪贿所致,周厉王被国人赶走还是缘于其重用贪臣……历史上,因贪亡国的教训数不胜数。于是,历代贤君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仅举起“肃贪”大旗,而且“败”的招数不断翻新——周公考察官吏“廉政”为重要“尺度”夏时,帝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I,作《五子之歌》。旨在告诫统治者不要骄奢贪逸。此后,周公姬旦深刻总结商亡教训,要求统治者“应像保育自己的幼儿一样保育百姓,像关心自己疾病一样关心民间疾苦。”不仅如此,周公还作《周礼》,规定把“廉”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重要尺度。法家管子把“廉”比喻为国家大厦的四根大柱之一,如果任一柱子倒了,那么大厦也就岌岌可危。也就是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朱元璋亲自编印教材《醒贪简要录》《醒贪简要录》是中国历史上首部教材,其编写思路很吸引眼球,方法就是帮你算政治账、经济账:书里先详细计算官员所得俸禄,如折合成稻谷是多少...
· 田氏各朝代郡望
田氏各朝代郡望秦汉时期,人们主要以开宗立派的始祖来区分统一姓氏的人群;魏晋隋唐时期,人们主要以居住区域和血缘关系的结合――郡望来区分同一姓氏的人们。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郡望来代表某些显赫姓氏的家族。魏晋南北朝前期,由于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士族与庶族之间不相往来,士族往往控制政权,十分显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氏郡望主要以北平田氏为代表。这些田姓望族现了不少闻名后世的人物,他们中有足智多谋、淡泊名利的义士;有屡建奇动、清廉朴素的将军;有做事认真、憎恶腐败的清官;有奉公守法、百姓信赖的廉吏。北平田氏:(西汉置郡。郡治:河北满城。)议郎田畴(169―214)始祖是田文(孟尝君)。杰出的将军田豫(172―254)为官清廉。京兆田氏:(汉时置郡。田`之族所在)冯翊太守田安兴冯翊太守田长乐(安兴子)渭南太守田式(长乐子)高平田氏:足智多谋的骠骑大将军田弘。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田仁恭(弘子)。尚书驾部...
· 中国各朝代内衣发展史,清朝的最具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它是从古代内衣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小编可不觉得古代内衣比现代保守。反而觉得古代内衣比现代还要好多倍。清朝女子的肚兜无比,不输于现代的,跟小编一起去来看看古代女子从古至今内衣的变化,有没有你喜欢的款呢?近代:小马甲到了中国近代,即民国初年,女性开始注重身体曲线的变化,这时对的约束力就来自内衣了,于是便产生了形制较窄的“小马甲”。小马甲”通常情况下以对襟上的扣子开合,它进一步吸收了西方内衣的收腰束胸的特点。以后逐步演变成了现代大家所熟知的“”。可是小编看了下面各朝代女子内衣后,真不觉得现代人们的了,反而觉得古代内衣更吸引人。清代:肚兜古代内衣清代把“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系带套于颈间,腰部另有两根带子,束在背后,系带的材质不一。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