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卫鞅为什么选择秦国变法 他是怎么得到重用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卫鞅为什么选择秦国变法他是怎么得到重用的,还不知道:卫鞅为什么选择秦国变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

  还不知道:卫鞅为什么选择秦国变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卫国国君后裔,贵族少年公孙鞅,又称卫鞅。在年少时游仕于魏,拜于公叔痤门下,是法学与军事双修的奇才。相传在公叔痤快要病死之时,对推荐的后继之人就是卫鞅,但魏君并没有采纳魏相公公叔痤的建议,之后公叔痤对魏君说,如果不用卫鞅那就要杀了他。公叔痤将此事告知了卫鞅,因为忠于国君是公叔痤的使命,但卫鞅无辜也是可怜之人,卫鞅对公叔痤说道:“魏君既然没有听你的话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说完卫鞅不慌不忙地走了,走的时候卫鞅带了一本《法经》,朝着秦国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秦国,地处荒蛮之地,是当时才子避之不及的地方,但秦国国君秦孝公广纳天下才子,不论出身。卫鞅与秦孝公见面时,卫鞅站在冰天雪地里,秦孝公骑着战马,卫鞅拿着《法经》,对秦孝公说道:“我能助你秦国变法图强,成就大业!”秦孝公刚开始觉得卫鞅出言放肆,没有理他。

  但卫鞅在秦军营地外站了一整天,请人将法经拿给秦孝公,秦孝公看完之后将卫鞅请于账内,相传两人在账内相谈三天三夜,最后秦孝公下令,在秦国全面实施变法,卫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将变法的条令一个个地普及到各个机构中。秦国变法时期,各国战乱不止,秦国的劳动力非常害怕征兵,一旦离开了家,可就生还几率渺茫。但商鞅对于征兵方面也颁发了相应条令,对于杀敌者都有相应的奖赏,慢慢地在士兵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变法后的权威,使得士兵不止是为了秦国,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地征战沙场。

  变法之后的秦国能做到令行禁止的地步,在变法之后,秦孝公看卫鞅对秦国贡献之大,特敬卫鞅为商君,赐封地为商,才有了后来的商鞅。秦孝公在变法成功后不久就去世了,但商鞅仍遵守着变法的各项条令,将变法之后的秩序一直尽自己所能,维系到自己去世之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鞅是卫国贵族为什么最终选择为秦国效力?
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如果不把商鞅变法搞清楚了,基本上就是说来说去,你找不到根本。所以商鞅变法,一方面打造了一个,最适合那个时代的一种国家体制,那么随着这个国家主宰了天下以后,他又把他这个体制推向全国,所以两千年的很多间题,长处、短处、缺陷、优点都从这儿开始。所以商鞅变法我们就要从头说起。秦穆公是明智的君主。却跨不过三晋向西发展,他死后,秦国是四大国之一。可是秦的文明历史发展都是逆水行舟。一是君主换来换去,古代政治有一个标准,看帝王的在位时间长短,常换肯定乱套。秦国一度陷入乱局,躁公上台,这是谥号,看得出他的暴躁。秦孝公上台,下求贤令。“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回顾历史,全民一听,每个国民对本国历史的情感是天生的。秦孝公接着说,“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这是说困难,“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受三晋...
· 解密:商鞅为何会在秦国得到重用来主持变法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所以又称之为卫鞅、公孙鞅。他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过一个小官,公叔座知道卫鞅有能力,还没有等到向魏王推荐,公叔座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座,问他后来的继任人选。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是个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帮您治理国家。”魏惠王听后沉默不应。当魏惠王将要离开的时候,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惠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走了。公叔座把卫鞅叫来,对他说:“刚才大王询问国相人选,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从先君后臣方面考虑,又建议大王不用你就杀了你,大王答应了。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就会被杀的。”卫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而魏惠王认为公叔座已经是病糊涂了,所以既没有任用卫鞅,也没有杀卫鞅。公叔座死后不久,卫鞅...
· 解密:商鞅为何会在秦国得到重用来主持变法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所以又称之为卫鞅、公孙鞅。他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过一个小官,公叔座知道卫鞅有能力,还没有等到向魏王推荐,公叔座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座,问他后来的继任人选。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是个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帮您治理国家。”魏惠王听后沉默不应。图片来源于网络当魏惠王将要离开的时候,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惠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走了。公叔座把卫鞅叫来,对他说:“刚才大王询问国相人选,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从先君后臣方面考虑,又建议大王不用你就杀了你,大王答应了。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就会被杀的。”卫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而魏惠王认为公叔座已经是病糊涂了,所以既没有任用卫鞅,也没有杀卫鞅。公叔座...
· 从商鞅变法中得到莫大好处的秦国,会这么恨商鞅呢?
变法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益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有一拨人获利,就会有一拨人失利。比如商鞅变法其中有一条是‘’按军功授权,废除贵族世袭制‘’,平民百姓肯定举双手赞成,而那些贵族势必强烈反对。以前,平民世代为民,他们上升的路子被完全堵死了。可现在不同了,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多砍几个人头回来,就可以按军功做官,老百姓当然双手赞成。那些贵族可就惨了,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喝享乐的日子一去不返了,现在要想保住爵位,还要在战场上拼命,试问哪个乐意?从古至今,那些变法的反对派们,十有八九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没有几个不计个人得失真正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反对变法的,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立马杀猪般的嚎叫。同理,支持变法的人大多也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只要变法对他们有利,没有多少人会在乎主持变法的人是谁,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贵族毕竟是少数派,再加上秦孝公不遗余力的支持变法,所以反对的声音在孝公一朝得到了...
· 秦国卫鞅之死
大家都知道,为秦国力行变法二十余年的卫鞅最后是车裂而死的。初中高中时我们学历史,卫鞅死于车裂为大家所熟知,可我知道绝大多数人跟我是一样的,可能只知道春秋时期有个秦王朝在卫鞅变法后真正强大起来了,也知道变法强臣最后死于非命,但却没想过为什么,为什么春秋时期那么多的变法人士中唯独卫鞅能独树一帜,而最后又为什么会死于非命,读完此书,我有了答案,而且是震撼心灵的答案!对秦国老世族来说,变法后重分权利,重分土地,秦国强大了,而他们手上的“祖业”也消磨的差不多了,于情于理都是恨卫鞅的,也是希望卫鞅死于非命的,尤其是很多在变法中触犯法律被处罚者更甚,长公子赢虔,太子右傅公孙贾等等,他们都巴不得卫鞅早点死于非命!对春秋时期其他列国而言,对卫鞅的恨相比秦之老世族是有过之儿无不及。卫鞅强秦,却是其他国家如芒在背。其中魏国尤甚,因为卫鞅当初就是从魏入秦的。对秦孝公赢渠梁来说,英年早逝含恨而终,但他觉得最对不起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