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两次北京保卫战,其中一次竟是由徐达女儿燕王妃指挥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0
转发:0
评论:0
明朝两次北京保卫战,其中一次竟是由徐达女儿燕王妃指挥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王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时期,成功的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王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朝时期,成功的北京保卫战,共发生过两次,一次广为人知,一次却鲜为人知。

  广为人知的那一次,就是兵部尚书于谦于组织的北京保卫战,历史上也叫京师保卫战。

  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

  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

  由于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危机得解。

  另外一次北京保卫战,则是由徐达的女儿,燕王朱棣的王妃所指挥,对手则是建文帝所派,李景隆为大将军的五十万北伐大军。

  为何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非常出名,而燕王妃徐妙云指挥的这次保卫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可能是于谦指挥的这场战役,是为了抵御外族瓦剌的侵略,最后取得这场的胜利,大涨了明朝廷的志气,所以史书上大写特写。

  而燕王妃徐妙云指挥的这场战役,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朝廷派兵北伐,而进行的一场保卫战。这是一场内部的争斗,没有保家卫国那么壮烈所致吧。

  但是这场保卫战从战役的规模上,还是激烈程度上,一点都不亚于于谦的那次。

  可是这么大一场战役,为何由徐达的女儿,燕王妃来指挥,让人看了直奇怪,京城没人了?

  当时北京城真的没有担任这个重任的人物了。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明朝建立后,他的爵位列在开国“六王”之首 。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朱元璋对臣子的这个评价之高,简直是无出其右了。

  过去有过传闻,说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其实这都是野史罢了,因为《明史》明明记载徐达是因病而逝。

  大家试想一下,正史是清朝时期的张廷玉他们编写的,在史书中,他们在许多地方对朱元璋进行了抹黑,如果真有此事,他们还不详尽的描写徐达的遇害经过,能放过抹黑朱元璋的机会?

  对于这么一个功臣,朱元璋是厚爱有加的。恩宠的方式,除了给他赐予爵位外,还有其他方式,比方说结成儿女亲家。

  一日,朱元璋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亲。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

  朱元璋一透漏这个意思,做臣子的自然是喜出望外。于是这么亲事就成了。不对,不是一门亲事,而是三门亲事。

  徐达共四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先后嫁给燕王朱棣、代王朱桂和安王朱楹。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称帝,是为建文帝。由于朱家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最终逼迫燕王于公元1399年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一举兵,朝廷马上派兵讨伐。先是老将耿炳文带领了30万大军北伐,但打了败仗,灰溜溜的败退了,最后遭到撤职处分。

  后来朝廷方面更换了统帅,由李景隆率50万大军,再次北伐。

  趁朱棣亲自率精骑奔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期间,李景隆率兵围困了北京城。

  当时,当时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

  朱棣当年南征北战,为大明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朱元璋眼里,他的这个四皇子,是自己20几个儿子中,军事素养和战斗经验最出类拔萃的。

  但朱高炽就不一样了,他生长在和平时期,平时老师教导的都是“之乎者也”,“和为贵”的这些儒家思想,哪经历过这血与火的考验?所以,当听说李景隆围困北京城的消息后,他一筹莫展,彻底的麻爪了。

  看到自己儿子这么没用,王妃徐妙云不得已走到了前台。

  俗话说, 巾帼不让须眉,在名将徐达女儿这里,这句话最适用了。你想啊,名将的女儿,至少身上有那个遗传基因不是?

  针对李景隆的攻城特点,徐妙云有针对性的部署防御。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明史》)

  由于精锐兵力都让燕王带到漠北去了,城中兵力缺乏,徐妙云便激励将校、士兵、百姓的妻子,发给她们铠甲,让她们都登城拒守。

  此仗从九月打到十一月,在最危急的时候,面对李景隆的猛烈进攻,眼看就要破城了,徐妙云临阵观战后,决定用往城墙泼水的办法坚守。

  此时已进入冬季,夜晚的北京甚是寒冷,于是守城部队夜里汲水浇于城墙上,次日城墙结冰,这样,高高的砖墙立刻变成冰墙,进攻的部队往上一攻直打滑。

  两个月的坚守终于等来了燕王的凯旋,朱棣回师北平后,立即与李景隆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展开了会战。

  别看李景隆打孤儿寡母时显得威猛无比,在朱棣的面前就原形毕露了。

  朱棣率精骑为先锋,左右冲击,连破李景隆七座营寨,将军张玉列阵进击,大军直抵北平城下。

  远远的看到解围的大军冲杀而来,经验丰富的燕王妃立刻把握时机,命城中守军全力杀出,前后一夹击,李景隆大败,抛弃物资,连夜撤退。

  就这样,北京之困终于得解。

  又经过三年的苦战,燕王朱棣终于打到南京城,最后在南京称帝,称之为明成祖。

  而当年的王妃徐妙云也水涨船高,顺利上位当了皇后,史称仁孝文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秘:关羽两次中箭其中一次险些死去
关羽是三国名将,是万人敌,在万军中斩杀袁绍大将,河北名将颜良,关羽斩其首还,袁绍大军居然无人能抵挡,这在正史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关羽虽然勇猛,但是,关羽一生,史书也明确记载曾两次中箭,其中一次,差点死去,非常惊险。关羽都是哪两次中箭呢?关羽第一次中箭,在“水淹七军”之前,具体是哪一次战斗,是谁所射,没有明确说明。《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m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只说关羽曾经被流矢射中,具体谁射的,不知道,这一箭很严重,射穿了关羽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当到了阴雨的天气,骨头痛疼,有医说,箭头里面有毒,而且,毒已经进入骨髓,如果不去毒,就非常危险。于是,关羽就伸出手臂,让医生刮骨去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刮...
· 探秘:关羽两次中箭其中一次险些死去
关羽是三国名将,是万人敌,在万军中斩杀袁绍大将,河北名将颜良,关羽斩其首还,袁绍大军居然无人能抵挡,这在正史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关羽虽然勇猛,但是,关羽一生,史书也明确记载曾两次中箭,其中一次,差点死去,非常惊险。关羽都是哪两次中箭呢?网络配图关羽第一次中箭,在“水淹七军”之前,具体是哪一次战斗,是谁所射,没有明确说明。《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只说关羽曾经被流矢射中,具体谁射的,不知道,这一箭很严重,射穿了关羽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当到了阴雨的天气,骨头痛疼,有医说,箭头里面有毒,而且,毒已经进入骨髓,如果不去毒,就非常危险。于是,关羽就伸出手臂,让医生刮骨去毒,这就是历史上有...
· 万国来朝——北京保卫战
于谦实践了他的抉择,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铠甲,离开了他的住所,向德胜门走去。在那里,他将获得他人生中的最大光荣。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前锋战开始。也先原先认为,京城已经是个空架子,只要兵临城下,自然会不战而胜,可当他来到北京城下,整兵出战时,才惊奇地发现,那些他认为绝对不堪一击的明军已经摆好阵势,在城外等待着他。也先是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人,单从气势上,他就已经看出,守在门前的这帮人是来拼命的,实在不好惹。但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能不打,于是他决定先试探一下。他选择的目标是西直门。在他的命令下,上千名瓦剌士兵挟持着俘获的百姓向西直门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西直门的守将是刘聚,他迅速作出了反应,派遣部将高礼、毛福寿迎敌。瓦剌士兵还没有从土木堡的胜利中清醒过来,他们依然认为眼前的明军会像土木堡的那些人一样任他们宰割。其实在战争中,恶狼和绵羊的角色是经常替换的,这一次,主演恶狼的是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他...
· 明京师保卫战:明朝第一次面对亡国的直接威胁
明京师保卫战是明朝以于谦为首的军民抵抗蒙古瓦剌军侵犯的正义战争。瓦剌是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三部之一。明朝初年,脱欢统治瓦剌。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子也先继父即太师位,自称淮王。他东征西讨,势力大盛,梦求再现大元的局面,其锋芒直指中原的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0人向明朝贡马,诈称3000,希图冒领赏物。明廷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削减了马价。也先闻悉大怒,七月,统率所部进攻明朝,自己率领人马攻打大同。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挟英宗仓促亲征。八月初,英宗带领50万大军前往大同迎战,刚至大同,王振听说各路军马接连失败,急忙退兵至四面环山的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境内),被也先追至,从征官员和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也先乘明廷无主,国无重臣,主力溃散,京师空虚,人心未固之机,继续南攻,企图占取明都城京师,迫明投降。败讯传到京师,举朝震恐,文武百官聚集在殿廷上号啕...
· 解密:天京保卫战的双方是由哪两位统帅指挥的?
李秀成(1823-1864年)是汉族客家人。父李世高,弟李明成。自幼家境贫寒,曾随舅父读过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当时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十岁后便要工作帮补家计,到了廿六至廿七岁间,才听过洪秀全传教的事,李秀成也信了教。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路过李秀成家乡时,李秀成一家烧了自己的房屋,加入太平军。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其后屡次升职,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设五军主将,李秀成被封为后军主将,1859年洪秀全封他为忠王。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于苏州建忠王府。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悬梁自尽,太平军陆续攻占浙江大部份地区。1862年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虽然有些进展,兵至现今上海思南路一带,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1864年初,湘军完全包围天京,7月攻陷天京,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