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变法了吗?变法和改革的区别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1
转发:0
评论:0
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变法了吗?变法和改革的区别是什么?,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变法了吗?变法和改革的区别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

  战国时期只有秦国变法了吗?变法和改革的区别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西汉)刘向《战国策》

  春秋战国,是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

  如果要用两个字形容这段历史的话,那就是“战”和“变”。

  何为战?

  各诸侯国变法示意图

  其实就是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各自为政、相互攻伐,这些被分封的诸侯国本来是用来巩固王室统治的,但自从周平王东迁之后,周朝的“礼”已经无法在维持统治,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强大,只有吞并小的诸侯国,扩充自己的土地和人口,战争自然无法避免。

  何为变?

  说白了,就是变法,也就是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大换血,变法不仅能强大国家,还会革掉旧贵族的命,所以这条路各个诸侯国走得并不顺当。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人得了小病,打个针吃药就能好,这就是改革,假如一个人生了大病,必须要通过开刀做手术的方式才能治愈,这就是变法。

  变法能富国强兵

  那么战国诸侯为何要相继变法?原因是土地私有制让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不变不行,这阶段各个诸侯国的君主也都意识到了国家是得了“大病”,非变法不能生存。

  山东诸侯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国家强大的路径,为何不学秦国彻底变法,而只是浅尝辄止呢?这是因为变法不同于改革,想变未必就能变。

  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

  井田制,出现于夏商,鼎盛于西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说白了,土地是天子个人或是王室的私有财产,因为道路或者沟渠把土地分割成“井”字状,故称井田制,《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曾记载: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这种土地所有制,耕户只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当然更不能买卖和转让,被分封在这块土地上的贵族,更要承担缴纳赋税的义务,为了让自己得到的更多,旧贵族只有加大剥削实际耕者的力度。

  牛耕图

  井田制的出现,是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土地上的生产关系,渐渐地无法满足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耕者开始用牛来耕地,这一变革看似微不足道,却在中国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相比较传统的人力种地,牛耕提高的生产力可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铁制农具在提高生产力方面也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铁制农具相比较木头、石头等工具,不仅锋利得多,也更有利于生产,牛拉着铁犁耕地,提高耕地效率的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又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土地国有制。

  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出现,让原先无法耕种的土地,转变为了良田,这些新开发的土地,渐渐地就成为了开发者自己的私有财产,拥有者自然不会将其上交给国家,这就形成了土地公有制下,出现了大片的私田。

  在公田上的耕作,还要上缴赋税,而私田上产物,全都是自己的,那些旧贵族和奴隶主以及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也会竭尽全力致力于私田(《左传》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这也是分封的诸侯国逐渐做大的原因。

  井田制

  耕地面积和粮食的亩产量提高了,这也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这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经济形势,也是更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生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大而起的诸侯国,皆是看到了生产力提高而产生的变革和享受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所以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诸侯国君主,都不遗余力地想在国内进行变法,当然只想是不行的,还要做。

  变法不是你想变,说变就能变。

  说起诸侯国的变法,魏国李悝的变法就不能被忽视,因为后世的商鞅、吴起等人的变法都是以李悝的变法为蓝本的,魏国的率先崛起,更让其余诸侯看到了国家该如何向前走。

  只不过可惜的是魏国的变法仅仅维持了两代半就无疾而终,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也仅仅推行了一代人,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最后的结果也是秦国攻灭了六国,如果仅从变法而言,秦国在了政治上已经赢了。

  商鞅

  秦国之所以能变法彻底,其实是因为秦国自秦孝公之后的君主,都能坚定不移的贯彻变法,即使秦惠文王恨透了商鞅,而把他给车裂了,但是秦惠文王也没有废除商鞅变法的法令,正所谓商鞅虽死,商法犹在。

  而反观山东诸侯,虽然也尝试变法,但最终却都只是变了皮毛,这是不仅是因为旧贵族的势力太多强大,而加以阻挠,甚至不惜拼个鱼死网破,也少不了继任的君主没有雄才伟略,当然也和实施变法的人不如商鞅有关。

  飞鱼说:

  战国诸侯为何要变法?土地私有制让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不变不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推动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的普遍推广,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这已然已经导致了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的变法运动,正是顺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的一种。

  变法者不成功便成仁

  山东诸侯为何不学秦国彻底变法?变法不同于改革,想变未必就能变,变了也未必能变成功,一种经济制度势必会成就一部分人,当变法要革掉他们的既得利益时,他们不会束手就擒,而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阻挠,新君即位就是最好的时机,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旧制。

  秦国能彻彻底底地变法,并不是说秦国内部来自旧贵族的压力比较小,而是继任的君主都具备只有变法才可以强国的理念,当变法出现了不利的局面时,君主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秦国自立国之后,数次迁徙国都,不单单是因为要图谋东进,其实也是为了要摆脱国内旧贵族的束缚、继续推行变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实施变法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成功了
还不知道:为什么商鞅变法成功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的变法。在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尤其如此,各国为了强国,都进行了各自的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齐威王的“人治”,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燕国燕昭王时期在乐毅主持下的变法。但是,在这些变法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秦国的商鞅变法,哪怕在后世,人们对于商鞅的为人处世有着这样那样的批评,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变法是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变法,并且影响最为深远。那么,为什么商鞅的变法成功了,而与他同时代的人,甚至他之后的变法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秦国在当时国力最弱为什么说秦国国力最弱成为了他成功的一个要素呢?在当时,七国的势力已基本形成,其他小国造不成影响,就不作数了。在当时,以经过李悝变法,并且拥有吴起编练的魏武卒的魏国实力最为强悍...
· 商鞅变法具体改革了哪些东西?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好处在哪?
商鞅变法与阡陌众所周知,商鞅在秦孝公(前361—前338年)在位期间主持了变法。其变法内容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时值孝公十二年(前350),秦迁都于咸阳之际,曾将城市和农村进行重新划分,变成了四十一县(也有史料记载为三十一县),并垦荒田开阡陌。阡陌是指用来分隔农田的纵横交错的细长小道(田间小道)。可以说阡陌是“条里”(条里是日本古代土地区划制度。将土地以道路式水沟区划成一町〔60步〕)的方格,为坪。30坪为1里。有利于完整地实施班田收授)的前身,也是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同样标准区划土地的制度这时候也非常流行。这种规矩的土地区划是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但是其实在战国时代领土国家实施这种土地区划之前,人们早就开始了土地的修建。历来被大家广为误解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田地的形态。我们从水田开始说起吧。藤原宏志等学者在进行中日共同调查中,从草鞋山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了水田遗迹。这一发现还给大...
· 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为何只有秦国成功了
威震天下的秦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时期,秦国正是靠着精锐的秦军一扫海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这支新锐的秦军正是秦国商鞅变法的产物,秦国通过变法成为一个崛起的西方大国的同时,山东六国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变法,那么为何只有秦国通过变法成为强国并吞天下,而山东六国毫无招架之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揭露山东六国是如何变法以及为何只有秦国成功的原因。齐国临淄复原图齐国是传统的东方大国,是齐国首开变法风气,春秋时期管仲开始在齐国变法,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之后齐国“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确立霸主地位,但是齐桓公死后,诸子争立,齐国内乱,霸业衰落。田氏代齐后,齐威王任用邹忌进行,但是只注重吏治,选材,官场风气有所改变,但是难以触动齐国...
· 思美人屈原是如何改革变法的?他为什么要改革变法呢?
大型历史传奇剧《思美人》播出以后,让观众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以振兴楚国为己任的爱国之人,在剧中屈原也承袭了这样的特点,唯一不同的是,大众和屈原的感情更近了,原来他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生活的普通人。剧中屈原和莫愁女展开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虽然最终没能在一起,但是两个人都投身于楚国的振兴大业,弥补了没能在一起的遗憾。在真实的历史上,屈原很出名,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还专门将他抱石沉江的忌日记录下来,每年在此时都要来到江边撒饭食,就是为了让鱼儿不要去吃我们这位大诗人的尸身。大家都知道屈原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大才子,知道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词,知道他创立了“离骚”这种文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屈原除了文学造诣极高以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改革家。屈原是楚国继吴起变法以后第二个敢于变法的人,在他的主导下,楚国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楚国在那...
· 李悝变法的内容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哪个更早
战国初期,魏文侯让李悝担任宰相,实行自己的变法大业,李悝在任期间,得到了统治者和同僚的大力支持,李悝的变法是成功的,魏国在李悝的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让老牌大国产生警惕的新兴国家。那么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李悝主张废除世袭制,他认为世袭是不公正的,导致的贵族垄断局面,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于那些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却依旧可以凭借父辈的官职拿到厚禄的人来说,要奋斗有什么用,李悝主张把这些人的官职非给天下有才能的人,给那些对国家有作用的人。李悝编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较为完整的封建法律《法经》该法律涵盖的范围广,用明定来制约,让投机取巧,钻空子的人无处藏身,有了法律作为基础,民间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凡,还好人一个清白,百姓都十分支持。李悝废除就旧的,影响深远的封建井田制,他鼓励百姓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种多种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利用空间,而且奖励产量高的农户,调动农民积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