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康熙和孝庄祖孙感情到底如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康熙和孝庄祖孙感情到底如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熙二十六年(168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庄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康熙皇帝万分焦急,他亲自到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边。他还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之事,不要上奏。

  康熙帝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他给刑部下谕:“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欢,谨遵慈训,竭诚奉养。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朕日夜牵挂,寝食难安,默默祈祷上天保佑,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内外问刑衙门,见监重人犯,除十恶不赦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概行减免发落。

  在人世的一切办法均告无效的情况下,康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让祖母病好,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为了使太皇太后康复,康熙甘愿做违例之事。

  不久,康熙向几位大学士下圣旨,称:“自太皇太后圣体违和以来,多方医治,均为奏效,病逝渐增,甚为可虑。朕夙夜忧惧,现欲亲自前往郊垣,虔诚祷告祭祀,以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慈躬和像,永获康宁。可将朕的意思传谕九卿。”

  九卿重臣得到圣旨后,上奏到:“皇上至孝,超越万古,太皇太后违和,皇上朝夕在慈宁宫,席地奉侍,亲调药饵,寝食俱废。圣孝之诚,必当感格穹苍。臣等愚见,似不必皇上亲到天坛致祭,天心自为默佑。”

  显然,众臣虽然不便违背康熙的旨意,但对皇帝亲自到天坛致祭,还是觉得不大合适。因此,他们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通过大学士转奏给康熙。

  康熙决心已下,并不听从众臣的建议。再次发下谕旨要前往天坛祭祀,谕旨下发后,再无人出面阻拦。按照规矩,祭祀之前,必须有一段时间只食素食,以示对上天的尊敬。这一过程称为。礼部因此上奏:“请皇上选择、告祭日期。”

  康熙马上传谕:“朕在宫中,每日都在,可于明朝步行,恭祭祈祷。”接着,康熙帝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官员等,步行到天坛致祭。康熙帝亲自撰写了祝文:

  “……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群臣,呼吁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玄烨龄,以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为此匍伏坛下,仰祈洪佑,不胜恳祷之至。”

  34岁的康熙帝对上天祈祷,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以延长太皇太后的在世之日。此种诚意,令在场之人无不感动。堂堂的康熙大帝,亲历过多少风云变幻,将一个诺大的帝国带向盛世。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是一个至情的孝子孝孙,他哭喊着,痛苦着。

  饱受病痛折磨的孝庄,看到自己的孙儿如此孝顺,忍不住老泪纵横。晚景如此,即便自己受再多的苦再多的难,也值了。她拉着康熙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因我老病,你日夜焦劳,竭尽心力,所有服用以及饮食之类,无所不备。我感到很满足。你如此竭诚体贴,实天下之至孝。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此时的孝庄仍在想着国家社稷,想着康熙如此孝顺,可以作为“以孝治国”的典范,使大清王朝更加和谐稳固。可是康熙帝如此下去势必要被熬倒。诸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侍郎、侍卫等,一同跪在慈宁宫前,请皇上回宫,稍微休息。

  康熙并不答应,说:“太皇太后病势,渐觉深笃,朕心忧虑焦灼,即便回宫,也觉不安。你们所奏,朕知道了。”他仍然守候在祖母身边,给祖母以安慰。

  孝庄自知不起,告诫孙儿凡事以大清江山为重,不要为私情所感。康熙含泪点头。弥留之际,孝庄向孙儿交代了最后一件事:“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75岁的孝庄病逝于慈宁宫。在清廷公布的遗嘱中,孝庄简要讲述了自己再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中的经历,然后着重回顾康熙朝的经历,表达了对孙儿康熙及太平盛世的欣慰之情。最后提出,要皇帝勉自节哀,中外文武群臣恪尽职守,共承无疆之福。

  这位为大清江山效力近半个世纪的一代女政治家,就这样走完了她的一生。就连她最后的遗嘱,也体现了她的一贯作风:凡事均为大清社稷着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有个好祖母,孝庄也有个好孙儿!康熙和孝庄的祖孙情!
康熙有个好祖母,孝庄也有个好孙儿!康熙和孝庄的祖孙情!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庄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康熙皇帝万分焦急,他亲自到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边。他还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之事,不要上奏。康熙帝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他给刑部下谕:“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欢,谨遵慈训,竭诚奉养。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朕日夜牵挂,寝食难安,默默祈祷上天保佑,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内外问刑衙门,见监重人犯,除十恶不赦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概行减免发落。在人世的一切办法均告无效的情况下,康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让祖母病好,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为了使太皇太后康复,康熙甘愿做违例之事。不久,康熙向几位大学士下圣旨,称:“自太皇太后圣...
· 康熙孝庄祖孙感情深厚为何将孝庄遗体空置38年
在中国古代,死者去世以后,向来崇尚入土为安,让死者得到死后的安宁。而在清朝,一位对社稷曾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太皇太后,遗体却被空置三十八年之久,而未下葬。这人就是清朝的孝庄。网络配图孝庄原本是皇太极的妃子,在皇太极去世以后,辅佐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如何做好一个皇帝,等到福临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顺治帝以后,他却因为董鄂妃的死,撂挑子不干了,最终英年早逝;孝庄没办法,只好再次扶持自己年仅八岁的孙子玄烨,好在这个孙子总算没让她失望,成了一个好皇帝。康熙从小深受祖母的教导,对他来说,祖母对他的影响,比父母还要深厚,自然也是对祖母尊敬有加,祖孙感情深厚。然而,奇怪的是,在祖母死后,康熙不但没有为她风光大葬,反而将她的遗体安放在奉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直到他的儿子雍正登基三年以后,才将孝庄下葬。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原来,这正是孝庄自己的要求,康熙正是因为尊敬祖母,才不得不按照她的遗愿来做。孝庄死前,对康熙...
· 康熙和孝庄祖孙的关系怎么样?在孝庄病逝前,更体现的无微不至
康熙和孝庄祖孙感情至深,这一点在孝庄病逝前,更体现的无微不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孝庄突然病倒。此次病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康熙皇帝万分焦急,他亲自到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地陪伴在祖母的病榻边。他还特地传谕内阁:非紧要之事,不要上奏。康熙帝尽管召集了天下名医,他给刑部下谕:“朕侍奉太皇太后,朝夕承欢,谨遵慈训,竭诚奉养。现太皇太后身体不适,朕日夜牵挂,寝食难安,默默祈祷上天保佑,延长太皇太后的寿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愿意以宽待世人来祈祷上天保佑太皇太后。所有内外问刑衙门,见监重人犯,除十恶不赦罪及贪官、光棍不赦外,其余已经奉旨监候死罪重犯,概行减免发落。在人世的一切办法均告无效的情况下,康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冥冥之上天。只要能让祖母病好,康熙愿意做一切事情。为了使太皇太后康复,康熙甘愿做违例之事。不久,康熙向几位大学士下...
· 康熙和孝庄最信任的苏麻喇姑何许人?
苏麻喇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清朝初年最受崇敬的宫女。我们看过很多关于康熙的电视剧,他的身旁总会有一个叫苏麻喇姑的侍女,在旁边照顾他,教育他,如果康熙要做什么出格的事,就以要告诉“孝庄太后”来拦着他,这个苏麻喇姑并不是编剧的杜撰,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康熙和孝庄都非常信任的人,是康熙一生都敬重的女人,她死后以妃子礼仪陪葬在孝庄的昭西陵附近,而她只是孝庄的一个侍女,这说明她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听小编编慢慢道来。苏麻喇姑在电视剧中的形象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原为名苏墨尔(蒙古语里毛制的长口袋的意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蒙古牧民家庭,作为孝庄的陪嫁嫁给皇太极(清太宗),通晓蒙满文字。皇太极驾崩后,孝庄经过精心策划,让自己的儿子福临当上了皇帝,就是顺治皇帝,但当时军政大权都在多尔衮手中。顺治年幼,非常需要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清朝祖制,他们母子二人每月只能见面一次,所以孝庄和顺治皇帝就经常秘密联络,这...
· 揭秘康熙孝庄祖孙情:相依为命几十载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努尔哈赤的儿媳,皇太极永福宫庄妃,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她机智过人,善于谋略,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两辅幼主,权位并隆,是清朝唯一的一位太皇太后。她对清朝贡献大,故事也多。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有种种传闻和故事。传闻最广的,当今家喻户晓的是所谓“太后下嫁”。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有三条专记太后下嫁一事。民国八年(1919年),署名“古稀老人”编写的《多尔衮轶事》则更记得如同亲闻目睹,说“当时朝廷情势,危于累卵”,“太后时尚年少,美冠后宫,性尤机警……故宁牺牲一身,以成大业”。而多尔衮本来就好色成性,此时更以陈奏机密为由,出入宫禁。也有人借顺治帝的话而认为孝庄搬到睿王府住居:“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三)。至今仍有人认为“太后下嫁”确有其事,并提出以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