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为什么既有太祖又有成祖?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4
转发:0
评论:0
明朝为什么既有太祖又有成祖?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朝都是太祖后面是太宗,为什么明朝既有太祖又有成祖?感兴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朝都是太祖后面是太宗,为什么明朝既有太祖又有成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咱们知道封建王朝给君主定庙号是很讲究的,比如开国皇帝(初代目)在死后往往被尊为太祖或者高祖(就比如说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等等),意思即为王朝的老祖宗和奠基之人,而初代目死了之后接任的二代目庙号往往是太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等),后世子孙们对于君主庙号确定是严肃而端正的(毕竟是对先人一生的评价嘛),太祖之后是太宗,依次排列秩序井然。君主的庙号和功绩威望没有任何关系,就算你李世民功劳再大,再英明神武,给的庙号照样是太宗,你也别想成为祖,所以咱们可以说“一祖一宗”几乎是王朝的标配。

  但很奇怪的是明代似乎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定,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紧随其后的老四朱棣庙号却不是太宗而是成祖,这是个什么情况?

  也有同学对此提出异议,这所谓的“一祖一宗”模式有很大问题,比如说东汉的刘秀庙号就是世祖,加上刘邦就有两个祖。清朝就更牛叉了,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外还有两个祖!一个清世祖顺治,一个圣祖康熙,三个老祖就问你怕不怕!

  咱们必须指出东汉是从王莽新朝手里夺了江山,那时候西汉已经正式宣告灭亡,所以尽管都姓刘,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王朝(要西汉不灭亡压根没有刘秀这个偏远旁支的宗室什么事,你就乖乖的种田好了),所以评价刘秀的功绩就是定鼎天下,为开创王朝之祖,定义为世祖没啥问题。

  至于清朝嘛,那就单纯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捧臭脚而已,努尔哈赤创建大清称为太祖没啥异议,但就因为多尔衮保着顺治入关,满清由此窃取中华神器,这就定义顺治为世祖水分太大。康熙到底有没有资格称为千古一帝咱们慢慢讨论,但是定庙号为圣祖只不过雍正对自己老爹无限崇敬强制要求而已,再说清朝年间士大夫哪还有什么骨气节操,皇帝说啥就是啥呗,所以清朝才有所谓的“三祖一宗”。

  那么明朝既没有子孙胡乱定庙号,也没出现王朝断代的历史,为什么出了个太祖,又出了个成祖呢?

  这个锅就得由嘉靖帝来背了。

  其实从永乐到嘉靖这一百多年朱棣的庙号一直都是太宗(压根就不是什么成祖),不过就在嘉靖十七年,朱厚熜正式把朱棣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于是乎朱棣的庙号就由“太宗”变成了“成祖”,从此以后朱棣和朱元璋成为了“二祖”。

  过了这么多年,其他皇帝都没改,朱厚熜着哪门子急想着要给朱棣改庙号呢?

  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首先朱厚熜是明朝的第11任皇帝,他的皇位并不来自于父亲,而是那个贪玩胡闹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孝宗、武宗一脉无子,所以只能找近亲宗室来继承大统,而朱厚熜老爹朱祐杬正是孝宗的兄弟。所以在首辅杨廷和的提议下,大明皇位“兄终弟及”,这天大的馅饼就砸在了朱厚熜脑袋上。

  当了皇帝之后的朱厚熜并不满足,他可是个大孝子,既然我当了皇帝,那我老爹也应该是皇帝啊!所以刚登基不久的朱厚熜立即着手追封老爹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为此也引发了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在大臣们看来你老父亲就是个普通藩王,怎么可以当皇帝呢!于是皇帝和文官集团们就“谁才是我的亲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按照宗族法理来说明孝宗是朱厚熜的皇考,但是嘉靖皇帝不愿意认这个爹,所以双方就嘉靖生父的尊号撕得不可开交)。经过三年多的拉锯战,在廷杖和降职的双重攻击下嘉靖皇帝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将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加尊为献皇帝,生母则被封为兴国皇太后,至于本应该是自己亲爹的明孝宗朱祐樘则改称为“皇伯考”(就是伯父的意思)。

  大获全胜的朱厚熜并没有停止追封老爸的脚步,在生父被尊为皇帝后朱厚熜又想着让亲爹入太庙。什么是太庙?其实就是供奉历代皇帝的牌位,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太庙的正殿里应当放置7个祖宗的牌位,同时周礼对此牌位的放置顺序作了规定,“亲尽则祧”。也就是说太庙的主殿供奉的皇帝牌位如果不够了,就将离现任皇帝关系最远的先祖请到太庙的偏殿(即“祧庙”)来供奉。三昭三穆指的是自开国皇帝以后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的这么一个排放顺序。

  明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加,祭祀皇帝的数目变成了9位,作为明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太庙的9个位置已经满了,根本就没办法把老爹的牌位移入太庙,所以必须要先移一位皇帝进偏殿才能给老爹腾出位子。

  那移谁呢?太祖作为老祖宗当然是不能动的,这叫“万世不祧”,并且永远要放在最中间。太祖不能动,那就只能动太宗朱棣了。

  但朱棣也够呛啊,人家起兵靖难夺了侄子的江山才有你们这些后代当皇帝的机会,不然你们永远就是个藩王而已,再加上朱棣雄才大略,就算朱厚熜再不要脸,恐怕也不敢把这个老祖宗给移出去。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移别人了,这样又违反了“亲尽则祧”的老规矩,朱厚熜还必须要找出个借口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把朱棣移出去……

  那该怎么办呢?解决方法很简单,表彰太宗皇帝的功绩,同时把朱棣的庙号“太宗”改成“成祖”,这样的话朱棣和朱元璋就并立为二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于是嘉靖帝就名正言顺的把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移到了偏殿,而把自己老爹移入了太庙主殿。(明仁宗表示我招谁惹谁了,简直哭晕在厕所!)

  但问题真是这样么?咱们来掰扯一下到嘉靖帝为止太庙供奉的那几位,从太祖开始,太宗,仁,宣,英,宪,孝,武一共才八个皇帝(至于建文帝朱允炆和景泰帝这两位被排除在太庙之外,根本没资格享受供奉),九人都没满,朱厚熜想把自己老爹移入太庙压根就没有任何阻碍,关朱棣什么事?所以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那么朱厚熜出于什么原因要尊朱棣为成祖呢?其实也和老爹有关,自己老爹没有真正做过皇帝,所以朱祐杬没有进入太庙的资格,朱厚熜只能在太庙边上单独建了个不伦不类的世庙祭祀,但他始终不死心,于是剑走偏锋来了一出恢复“明堂”制度。

  什么叫明堂制度?其实说白了就是和郊祭相对应,皇帝在郊外进行祭祀上天的大典,这时候是以始祖神位配祭,而明堂就指的是在宫殿里祭祀上天,须以有功德的祖先神位配祭。作为明朝的开国始祖,郊祭主角是朱元璋,而朱棣作为再造社稷的太宗则作为堂祭的主角享受祭祀(西周郊祭的对象是周人始祖后稷,而堂祭的对象则是周文王,对应到明朝,郊祭的主角是朱元璋,而堂祭的对象就应该是朱棣),但是汉、唐、宋皇帝在堂祭时一般都用自己的老爹做主角去享受祭祀,所以嘉靖帝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试图曲线救国让自己的父亲享受祭祀,并进入太庙。

  但嘉靖老爸毕竟是个没啥功劳的人,连皇帝都不是的人还好意思去和朱棣争夺祭祀,还要不要点脸了,这实在是有违祖宗的制度啊!所以有大臣上疏表示反对,认为明堂祭祀的主角应该是朱棣,而嘉靖虽然处罚了这些大臣但毕竟心里有鬼,所以想了个折中的方法:尊奉自己的生父为睿宗,祔庙,配享堂祭。这不是抢了人家朱棣明堂祭祀的资格么,干脆就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级为成祖,这样的话朱棣也成了祖,两个老爷子一起享受郊祀,既满足了嘉靖皇帝让生父称宗祔庙的要求,同样也补偿了朱棣,两全其美!

  所以您看明朝之所以出现了两个祖,就是因为朱厚熜因为一己之私玩弄小动作的结果,您别看嘉靖帝颇废了一番苦心,天国的朱棣可能对这个结果不怎么满意,毕竟从太祖到太宗代表一脉相承,而朱棣另取一脉,这不就正好说明了自己这个皇位是抢了侄子朱允炆的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构为什么会传位给宋太祖的后人?原因是什么
赵构是宋太宗一脉,为何会传位给宋太祖的后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高宗赵构死后,其继位人是宋孝宗赵昚!此人身份比较特殊,他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只是他的养子,原名赵伯琮!为什么会选择养子?这个原因就比较简单!因为无后嘛!前朝后周世宗柴荣不就是因为姑父加养父郭威没有子嗣,这才得以继承大统。赵构也是如此!他原本是有一个儿子的,名叫赵旉,1127年出生,刚好是赵构称帝那一年生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孩子在不到三岁时就当过皇帝,建炎三年,时逢金军大举南侵,赵构当起了逃跑皇帝,一路狂奔。引起患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等人的不满。他们发动兵变,宋高宗。史称“苗刘兵变”;而后他们扶持小皇帝赵旉继位。不过赵旉在位仅仅26天,就因为各路勤王之师平定了兵变,还位于父亲。当然,这件事儿和他没什么关系,毕竟就以两岁多的小孩儿,又是高宗独子,兵变之后还是跟着老爸到处逃亡。来到健康后,估计时连日奔波水土...
· 反清复明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反清复明的组织明朝被外族满族人推翻后,在中国建立了满族统治清朝。满族人对汉族进行了高压政策并对违抗的汉人进行了参考的,著名的文字狱和江南地区的都发生在清朝时期。汉族人为了恢复明朝统治而在民间展开的一系列对抗清朝政权的组织被称为反清复明的组织。反清复明配图反清复明的组织大大小小有很多,其中发展势力较大的主要有几个。第一个是郑成功抗清军队,在东南沿海一带聚集和发展的南明军成为了反清抗明的主力军。郑成功祖辈都是明朝将领,在东南沿海一带有很高的威望,曾经北伐抗清,一度和清朝形成对峙局面,但最终战败,退守台湾。第二个是以宗教形势发展的反清复明组织,领袖为陈永华。他以宗教信仰作掩护,实则是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尊郑成功为大哥,在清朝统治中发展,之后还发展出了许多秘密组织,其中一个就是反清复明的社会势力天地会。第三个势力大的反清势力就是朝鲜的李朝统治。朝鲜旧臣对明朝忠诚,在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在朝鲜扶植的傀...
· 刘胥为什么没有成为皇位的接班人?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汉武帝第四子刘胥,为何最终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个皇帝的儿子,他们最大的梦想莫过于子承父业,成为未来的皇帝。但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生下的子嗣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想继承皇位并非那么简单,不仅要成为皇帝喜欢的样子,还要能够躲过其他人的,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精通小编给大家讲一讲,关于汉武帝刘彻第四子刘胥,为何最终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故事。1979年市采石场在开采石料时发现,江苏省高邮市湖西天山镇有座汉墓,是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棺木是用珍贵楠木制成,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稳重壮观,构件比例协调。从那墓土大量玉器、铜器、漆器、陶器、木佣、车等器物,而且墓中还出土有代表汉代较高等级礼仪的楠木垒成的黄肠题凑以及金缕玉衣残片。这些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制作非常精美,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为汉代考古少见。据考古学家证实,这就是...
· 宋太祖赵匡胤三下南唐的原因具体是什么
在民间流传着宋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将这一故事演绎得鲜活生动。由于时代久远,关于这一事件的史料记载很少,我们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曾经真实发生过。但是从现在广为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来看,人们有意夸大了故事的发展,将其演绎成一种传奇故事。《宋太祖三下南唐》是几年前刚出版的一本大宋系列的丛书。它在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使其更带有神话色彩。在此书中甚至还出现了妖道、法术之类的情节。错杀功臣郑恩的宋太祖遭到赤眉老祖的不满,他让自己的徒弟余鸿投到南唐李景的阵营里,兴兵作乱,企图造反。宋太祖赵匡胤率兵亲征,却中计被困于寿州城。郑恩的儿子和夫人,不计前嫌,前来营救赵匡胤。高君保和刘金锭也从潼关借来兵马前来救驾,并展开了一系列斗法施道的故事。最后,余鸿被擒杀,南唐自此被平定。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战场上打斗的场面,应接不暇的妖术,布阵等描写,让人有种在看《封神榜...
· 揭秘明朝为什么总是被黑被黑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明朝为什么总被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朱元璋爱民大多数人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残暴,大兴株连案,杀戮功臣无数。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爱民。他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多数人都知道大明律酷刑甚多,株连极广。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大明律第一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明孝宗的修律,更将“不因言杀人”写入律法。大多数人更不知道,大明律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备受推崇的法律奠基,近代的欧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从大明律中受益颇多。3“内阁制”掀起“中国热”大多数人都知道永乐皇帝残暴杀戮,高度专制,但大多数人不知道,永乐皇帝朱棣所确立的内阁制度,被西方人看做人类近代民主政治的两大支点之一,西方近代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