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世兵制与募兵制?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0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世兵制与募兵制?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世兵制与募兵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世兵制与募兵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

  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会对社会生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谧,边境无虞,若使兵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兼务,国用以舒。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卫所拥有充足的现役士卒和后备兵源,朱元璋又设置了世代为兵、父死子继的军户制度。

  洪武至永乐时期,以卫所军户为基础的世兵制和屯田制,既承担着国防军的职责,又承担着经济与生产恢复的重任,并且大量流民在军屯土地的吸引下成为军户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仁宣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战事的减少,一些头脑灵活的士卒采取收买卫所将领的方式脱离卫所。尤其是明宣宗从交趾撤兵后,明代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一度停止,卫所将领对军户的役使、压榨和克扣粮饷等问题开始加重,导致了卫所士卒战斗力的下降和大量军户逃出卫所成为流民。

  至明代中后期,卫所的情况就成了士卒缺额严重和战斗力极低,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庚戌之变中,担负戍守京师重任的京营竟然出现了士卒账面数字为三十八万实际只有八万和士卒与俺答骑兵交战时皆“流涕不敢前”的情况。

  国初京营劲兵,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而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足三十八万有奇。今武备积驰,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

  面对这种情况,明代也曾进行过一些改革,比如景泰时期曾规定卫所士卒要分批训练,比如成化时期曾将逃亡的军户编入就近的卫所,但是这些改革都是治标不治本,军户逃亡、士卒战斗力低下等问题依然在不断恶化,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代的募兵制出现了。

  明代的募兵制始于正统二年,“正统二年, 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至弘治时期“官军实有者仅六万六千九百有奇,而招募与士兵居其半。他镇率视此”,至嘉靖时期“浙江原有军队三十九总,募兵二十七总”,募兵数量占到了军队员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募兵制实施以后,给大明帝国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沉重的粮饷负担,明初卫所士卒的粮饷基本依赖屯田,甚至有些卫所还能积攒足够几年使用的粮饷,比如辽东镇就“屯粮七十万石”,而募兵的粮饷皆由户部拨付,一般为卫所士卒的二到四倍。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兵役制度无外乎世兵制与募兵制,两者的结合使用实属合情合理,同时应该根据军事和经济形势对世兵制与募兵制的比例和结构做出合理调整,但是明代在嘉靖时期募兵已经占到军队员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情况下,却仍未进行任何调整。

  明代用于卫所屯田的土地大概有四百多万顷,如果嘉靖时期能将一部分军户转为民户、将一部分军屯田转为民田,那么就可以通过向这部分民户和民田征收赋税的方式来弥补募兵的粮饷,这样就能减轻沉重的粮饷负担。

  嘉靖二十一年,广武站募军,增年例银三万两。二十二年,太原石隰等四营募军, 增银九万九百二十四两。二十三年,北楼口募军,增银四万八千五十两。三项共计一十六万八千九百七十四两。

  可惜,直至明末,朝廷都是在不减少军户与军屯田的情况下,一再通过增加募兵的方式来应对日益频繁的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而朝廷只能一再通过增加民户和民田赋税的方式来支付募兵的粮饷。

  辽事起,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 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岁额。

  如此一来,明代后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募兵——加征税赋——农民起义——募兵——加征税赋。

  一旦大明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必将会走到募兵和加征税赋都应对不了农民起义的那一步,接下来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世兵制与募兵制也就成了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募兵制与征兵制的区别在哪里?募兵制利弊分析
募兵制与征兵制都是古代的聚集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那么募兵制与征兵制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究竟是募兵制更有优势还是征兵制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呢?唐玄宗画像在古代,征兵制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军事战争的需要,强迫要求百姓参军已达到扩充军队的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百姓的观念中开始有了一种参军打仗实际上是一种义务的认知,扩充军队也更加容易被百姓所接受。募兵制在这一方面恰好是与征兵制是相对的,唐五代之后开始实行的募兵制,以雇佣的形式扩充军队的一种制度。募兵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军事力量,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后采用的征兵制度。募兵制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雇佣招兵的方式,对参军的士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不仅减轻了农民沉重的赋税压力,更加节省了府兵来回奔走的物资消耗,对国家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其存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作用,募兵制中士兵更加专业化,即是...
· 募兵制
起源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但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编制募兵分为三种,镇守京师称长从宿卫,后改名彍骑,戍边称健儿,又称长从兵或长征健儿,地方称团结兵。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边镇掌兵将领称节度使。影响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七月),镇守京师的彍骑多招募市井无赖为兵,军中腐败丛生,战斗力低下,地方团结兵缺少...
· 古代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有什么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是结合当时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军役制度,其主要区别便在于五者目的相同、性质不同。1、民军制:夏、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此称为民军制。2、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壮健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3、征兵制:征兵制,为在于一定条件下的国民,就必须有其从事军职的义务。该制度与募兵制为相对用词。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
· 募兵制影响:募兵制成为藩镇坐大的军事助力?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唐初规定府兵三年一代,但随着唐朝中期之後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加上腐败日益严重,边将侵吞士兵财物,强迫士兵为自己服苦役,因此无人愿当府兵。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唐初曾在局部边地少量募兵,自玄宗时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戍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俱为募兵充任。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镇守京师的彍骑多招募市井无赖为兵,军中...
· 大明锦衣卫:如何成为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要进行阶级或者是不同信仰之间的淘汰和权威的重新组建。当然,为了保证权威的顺利组建,一般当政的皇帝都会建立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特务组织来监督和督促权威的威严性和稳固性,这种特务组织就是一种特务政治的有力执行和护卫者。作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强有力的执政手腕和一系列针对下层民众的监视和监督机构。这些如果放在当代,可以归类于“公检法”。但是在古代,所有人必须听命于皇帝一人,也就是王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这就迫使历代的皇帝都费尽心思地建立起一支真正隶属于自己、别无二心的心腹部队。在明朝,这支部队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早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就已设立。在王朝刚刚建立的初期,皇上为什么要急于设立这样一个特务组织呢?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1949年版)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