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自成能横扫大明,面对满清却败得如此迅速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2
转发:0
评论:0
李自成能横扫大明,面对满清却败得如此迅速,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自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自成能横扫大明,逼死崇祯,面对满清为何却败得如此迅速彻底?本是农民义军的首脑,结果却被山民锄杀,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明朝末年,由于后金的野蛮扩张,朝廷在北方边境用兵不断,加之天灾连年,明廷财力告罄,政府又向农民加派三饷,三饷综合超过正常田赋一倍以上,广大人民十室九空,因而引发了饥民举义反明。李自成正是由此加入高迎祥的义军,并最终取而代之的。

  李自成能够以一驿卒起家,横扫大明,逼死崇祯,创出了一片新天地,绝对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但是,闯军在进京之后,龙椅还没坐絷,就不得不逃北京,不久便在九宫山为山民所锄杀,实在令人吧惋。最终,大清铁骑于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初三入主北京,成为华夏新主。

  本来有望成为华夏新的李自成,为何如此迅速地就败给了满清?纵观闯军的成长史,其注定落败的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劫掠为生,没有巩固的后方

  李自成部从一开始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巩固的后方,兵员与补给跟不上,所以一直被人污不流寇,似也不冤。同样是起步于底层的汉高祖刘邦,就清醒地认识到这点,所以,他外出征战时,就让萧何在后方给他撑起一片退可守、进可攻的稳固大本营。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是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基础。

  刘邦在总结建国成功的原因时,对此就有过非常中肯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其二,为反而反,没有明确的纲领

  闯军之兴、之败,都是有迹可寻的。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运用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限制义务军流动,各个击破,最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只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杞县举人李信投奔李自成后,给他提出了“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宣传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不是不真的不纳粮,而是无粮可纳,因为,他们是走一路,抢一路。生活在底层的贫苦百姓,加入闯军后,不仅可以不纳粮,还可以抢他人粮。所以,败退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才因了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又才能迅速崛起。

  李自成进京后,闯军上下仍沿用在南方诸省的做法,向官宦富商逼捐。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李自成进京后,沿用的还是劫掠南方诸省的老办法,结果,弄得民心尽失,死走逃亡者无数。满清入关后就不一样,大量任用大明的降将降官,从而快速稳定了各级政权。

  其三,不解时局,是急于求成

  同样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在强手如林的霸王争夺战中,听从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其他义军奋勇当先时,养兵休战,积蓄力量,待机而动。当元军被其他义军给消耗得差不多了,各路义军也自损严重的情况下,才适时出手,一举夺得天下。

  李自成如果不那么急于称帝,不急于进京,给大明一丝喘息的机会,让崇祯有力气与多尔衮放手一搏,时局或有所变。李自成则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借机会巩固后方,以逸待劳,坐山观虎斗,待明清两败俱伤时,再率部北上,如此,才或可问鼎天下。

  其四,流寇作风不改,加速大顺灭亡

  据《北略》记载,“贼初破城,先假张杀戮之禁,云‘如有淫掠民间者,立行凌迟'。”于是居民脸贴“顺民”二字,簟食壶浆焚香夹道迎接闯王人马进城;商贾营业,街市如常。未几,大顺兵沿街大呼索马骡,"居民尽驱马骡出产外,贼争骑去。”

  当时,闯军进城约有四十余万士卒,“贼令京城造捧门册,派养贼兵”(《平寇志》卷9),自此这四十余万散居民宅的士卒,便不受军营约束,在居民中为非作歹起来。

  闯军进城时也曾申令纪律,但是,从上到下都难执行,从将军到士后,匪气依旧,将京城纵掠一空。刘宗敏因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一下子将吴三桂推向敌人的阵营,从而加速了大顺的灭亡。

  李自成为什么如此迅速地丢掉了辛苦得来的天下?其实也很简单,这一切都关乎民心。民心是可怕又可爱的东西,李自成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他顺应了民心。

  但是,帝王梦成后,他又忽视民意,纵兵毁城害民,其结果就是,其兴也匆匆,死亡也匆匆。“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简单的因果,李自成到死,也许都没能悟透其中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横扫大明的李自成,为什么迅速败给了满清王朝?
横扫大明的李自成,为什么迅速败给了满清政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自成能横扫大明,逼死崇祯,面对满清为何却败得如此迅速彻底?本是农民义军的首脑,结果却被山民锄杀,他到底做错了什么?明朝末年,由于后金的野蛮扩张,朝廷在北方边境用兵不断,加之天灾连年,明廷财力告罄,政府又向农民加派三饷,三饷综合超过正常田赋一倍以上,广大人民十室九空,因而引发了饥民举义反明。李自成正是由此加入高迎祥的义军,并最终取而代之的。李自成能够以一驿卒起家,横扫大明,逼死崇祯,创出了一片新天地,绝对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但是,闯军在进京之后,龙椅还没坐絷,就不得不逃北京,不久便在九宫山为山民所锄杀,实在令人吧惋。最终,大清铁骑于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初三入主北京,成为华夏新主。本来有望成为华夏新的李自成,为何如此迅速地就败给了满清?纵观闯军的成长史,其注定落败的原因大致有四:其一,劫掠为生,没有巩固的后方李自成部从...
· 李自成曾横扫中国大地却惨败收场是谁坑了他
明朝末年,李自成作为当时做出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可以说是霸气无比。从1634年开始到1644年,他横扫整个中国。但让人疑惑的,却在进入北京之后,开始迅速的败落,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么入京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李自成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思想觉悟不高,很容易产生骄傲。当进入北京城之后,他自然有了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因此对于军队的管理他已经疏于关注——连首都都被自己占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网络配图所以,进入北京后的大顺军,开始了疯狂的搜刮之中。而李自成更是定下了类似于抢劫一般的规定助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所以,大顺军在北京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和抢劫。他的手下刘宗敏更是其中的“BOSS级”人物,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一下子,整个北京城被所有的恐惧笼罩了,每个人都惊慌...
· 李自成曾横扫中国大地却惨败收场是谁坑了他
明朝末年,李自成作为当时做出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可以说是霸气无比。从1634年开始到1644年,他横扫整个中国。但让人疑惑的,却在进入北京之后,开始迅速的败落,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么入京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李自成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思想觉悟不高,很容易产生骄傲。当进入北京城之后,他自然有了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因此对于军队的管理他已经疏于关注——连首都都被自己占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进入北京后的大顺军,开始了疯狂的搜刮之中。而李自成更是定下了类似于抢劫一般的规定助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所以,大顺军在北京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和抢劫。他的手下刘宗敏更是其中的“BOSS级”人物,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一下子,整个北京城被所有的恐惧笼罩了,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不...
· 李自成曾横扫中国大地却惨败收场是谁坑了他
明朝末年,李自成作为当时做出名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可以说是霸气无比。从1634年开始到1644年,他横扫整个中国。但让人疑惑的,却在进入北京之后,开始迅速的败落,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么入京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李自成身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思想觉悟不高,很容易产生骄傲。当进入北京城之后,他自然有了一种“天下无敌”的感觉,因此对于军队的管理他已经疏于关注——连首都都被自己占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进入北京后的大顺军,开始了疯狂的搜刮之中。而李自成更是定下了类似于抢劫一般的规定助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所以,大顺军在北京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和抢劫。他的手下刘宗敏更是其中的“BOSS级”人物,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一下子,整个北京城被所有的恐惧笼罩了,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不...
· 大明不是亡于李自成也不是满清,而是不为人知的他们
于大明王朝的灭亡,人们普遍认为是明朝无法应对起义的农民军,以及后金的铁骑。但是当时明朝的国力其实并不弱,指挥得当的话,还是有后路的。而人我们也忽略了明朝末年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的西南土司叛乱。这场战争对明朝最后的命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朝云贵川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采取世袭土官制度,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管理所辖区域,朝廷一般不干预其人事变动,只负责收税边防等事宜。不少地方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这种特殊的地方自治模式就是著名的土司制度。有许多土司首领自恃天高皇帝远在本地横征暴敛作威作福,甚至对抗中央。万历年间发生的杨应龙叛乱,也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役,明军用兵十万激战一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此后明朝廷在当地推行改土归流,但由于阻力太大,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万历后期官场腐败,此时后金势力已经崛起朝廷为筹措军饷大增赋税,土司官员也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各族百姓苦不堪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