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汉军制是怎样的?武帝时期为何实行募兵制?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0
转发:0
评论:0
西汉的京兵按职责不同分为四部分:一是南军,是负责皇宫各殿外至皇宫宫墙内的卫士,最高长官是卫尉,办公衙门在皇宫内,卫士们沿着宫墙扎营;因为卫士们驻防在皇宫未央宫,而未央宫又地处长安城的南部,故此又称为南军。南军在创建初期约两万人,至武帝时约为一万人;南军士兵从郡兵中的优秀者选调,一年一换。卫尉属下有一名南宫卫士令,统帅南宫卫士;一名北宫卫士令,统帅北宫卫士;左都侯、右都侯各一名,负责日常巡逻;每个宫门各设一名司马,掌管进出宫的盘查事宜。二是北军(又称屯兵),是负责守卫京城的驻屯军,平时维持治安,遇边警、内乱则以一部或全部出征,最高长官是中尉,因其驻地在长安城内北部故又称为北军,士兵也从郡兵中选调,具体人数不定,视时局时增时减。武帝时曾经对京兵改制,中尉改称执金吾,加派监军御史辅助、牵制之,防止专权。执金吾通常有一支亲兵,称为缇骑,是一支全由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执金吾下设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

  西汉的京兵按职责不同分为四部分:

  一是南军,是负责皇宫各殿外至皇宫宫墙内的卫士,最高长官是卫尉,办公衙门在皇宫内,卫士们沿着宫墙扎营;因为卫士们驻防在皇宫 未央宫,而未央宫又地处长安城的南部,故此又称为南军。

  南军在创建初期约两万人,至武帝时约为一万人;南军士兵从郡兵中的优秀者选调,一年一换。卫尉属下有一名南宫卫士令,统帅南宫卫士;一名北宫卫士令,统帅北宫卫士;左都侯、右都侯各一名,负责日常巡逻;每个宫门各设一名司马,掌管进出宫的盘查事宜。

  二是北军(又称屯兵),是负责守卫京城的驻屯军,平时维持治安,遇边警、内乱则以一部或全部出征,最高长官是中尉,因其驻地在长安城内北部故又称为北军,士兵也从郡兵中选调,具体人数不定,视时局时增时减。

  武帝时曾经对京兵改制,中尉改称执金吾,加派监军御史辅助、牵制之,防止专权。执金吾通常有一支亲兵,称为缇骑,是一支全由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执金吾下设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三辅都尉,职权范围由长安城内至京畿。

  三是郎官(又称郎卫),类似于清朝的御前侍卫,负责皇宫中各殿内的护卫、陪同皇帝出巡,人数不定,最高长官为郎中令,武帝时改名为光禄勋。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外郎,武帝时增设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期门(后改名虎贲郎)、羽林孤儿(收养的战死将士的遗孤)。郎官通常选自西北诸郡孔武有力的良家子弟和功臣、勋贵之后,待遇优厚、装备精良、对皇帝无限忠诚,属于死士。

  四是城门屯兵,最高长官为城门校尉,负责守卫京城长安的12个城门,人数不详。但如果遇有大规模战事,还会频繁补充兵员,主要形式有:谪发刑徒,又称为“七科谪”,即被判刑的人、杀人者,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祖父母有商贾市籍的人等是当时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随时会被充军,这些人多重利轻生,战斗力很强。

  自武帝时实行募兵制,盖因武帝时用兵地方很多、“买复”(即交纳一定的钱粮或奴婢可免除劳役、兵役)日盛,也因为募兵长期以此为生,大都受过良好的训练,战斗力较强。为了保证必须的,规定不能出“更卒”的适龄男子每人每年要交“更赋”300文钱;还有“算赋”。

  15—56岁的男女每人每年120文钱,商、奴、入赘婿加倍,年满15岁的独身女子要交600文钱(鼓励早婚早育以繁衍人口)。另外,武帝击匈奴时,因其辟地万里,粮草转运艰难,故此征集边兵60万人戍边、屯田(《史记。平淮书》),新设屯田校尉、护田校尉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的军制是怎么样的?京兵分四部分,募兵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
西汉的军制是怎么样的?京兵分四部分,募兵制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的京兵按职责不同分为四部分:一是南军,是负责皇宫各殿外至皇宫宫墙内的卫士,最高长官是卫尉,办公衙门在皇宫内,卫士们沿着宫墙扎营;因为卫士们驻防在皇宫未央宫,而未央宫又地处长安城的南部,故此又称为南军。南军在创建初期约两万人,至武帝时约为一万人;南军士兵从郡兵中的优秀者选调,一年一换。卫尉属下有一名南宫卫士令,统帅南宫卫士;一名北宫卫士令,统帅北宫卫士;左都侯、右都侯各一名,负责日常巡逻;每个宫门各设一名司马,掌管进出宫的盘查事宜。二是北军(又称屯兵),是负责守卫京城的驻屯军,平时维持治安,遇边警、内乱则以一部或全部出征,最高长官是中尉,因其驻地在长安城内北部故又称为北军,士兵也从郡兵中选调,具体人数不定,视时局时增时减。武帝时曾经对京兵改制,中尉改称执金吾,加派监军御史辅助、牵制之,防止...
· 唐朝实行募兵制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唐玄宗画像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自行解决。同时这些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壮丁,如果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依旧还存活于这个世界,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并不是继续接受军事操练,而是回家继续种田,即从普通百姓中走出来的士兵,并没有专门的军事训练,作战能力相较于正规军是非常低下的。什么是募兵制,他是在征兵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社会时,为了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而重新建立起来的选拔制度。关于此征兵制度,首先要求全副三层衣甲,“上身甲”、“股甲”和“胫甲”。其次是从百姓中选拔出来后成为了正式的士兵后,国家就会给予他们军饷,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也不用解甲归田,会继续...
· 西汉徐乐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重要侍臣学者
徐乐是西汉时期的重臣,大约是出生于汉景帝的初期,在武帝的中后期左右去世,他一生为官的时间主要在汉武帝时期,在前128年的时候,徐乐和主父偃等人一起上书,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成为了汉武帝的侍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徐乐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算多,唯一的记载就是在《汉书》上记载的那篇将近千字的谏书,在这篇谏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徐乐杰出的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知道国家的兴旺在于是否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因此他才能够针对着当时的朝政,提出恳切的观点来劝说汉武帝不要继续这么无谓的动兵,要关注百姓的生亡,虽然他没有提出改革的方式,同时将挽救国家的重任交给了君主自己修身养性,但是他长远的目光依旧值得后人敬佩。徐乐这样深刻的认识不只是他一人的功劳,也是自从汉初以来无数思想家对于大秦灭亡的教训经验的总结,秦朝的灭亡带给当时人的震动是毫无疑问的,结束了数百年的混乱一统天下的大秦居然没过多久就灭亡了,这让西汉的人都非
· 明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实行“募兵制”?
对于明朝军队的卫所制度,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总是贬大于褒。因为其“古董”般的管理模式使得明军的作战能力极为低下,已经无法承受明朝中后期的大规模战争压力,因此,明朝君臣在后来便推出了营伍制来取代卫所制。但这种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对于明朝而言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首先,谈一谈卫所制度的产生背景。在洪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后,明军的规模达到了空前水平——“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合计军队数量约为三百一十多万,而在明朝初年,军队几乎没有缺额,所以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也就是说,在刚刚平定天下、国家生产力尚未恢复、全国生产人口较少的情况下,明军的规模就达到了三百多万人,是后世明朝常备军的三到四倍,这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无法承受的。但是贸然地裁军会让社会瞬间多出为数众多且无所事事的,不仅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更会威胁到建立未久的皇明政权,因此施行屯田卫戍制度成了不二之选。卫所制度,造就了明...
· 清代的军制
清代军制是从八旗制度发展而来,并以旗作为军事编制的单位。满族崛起于东北初期,军制即政制,两者并无重大区别。随着后金国势力的迅猛发展,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开始定八旗年军官职名,按班章京相当于总兵,梅勒章京相当于副将,甲喇章京相当于参将,牛录章京相当于守备。九年,增编蒙古八旗,设官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又增编汉军八旗,设官与满洲、蒙古八旗同。因此,在入关前夕,清朝在关外,已有满、蒙、汉军共24旗,兵额达10余万人。各旗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旗籍的,均有军籍。当时,各旗主即为一旗之长,身兼行政长官与军事指挥官双重责任,组织比较单纯,指挥也比较灵活有效率,令行禁止,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应指出,这种严格地按照不同民族组成不同军队的原则,虽然各旗在编制形式上大体相同,但它们的兵源、待遇以及在政权内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不相同的。满洲八旗是清代军事力量的核心,蒙古和汉军八旗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