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根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9
转发:0
评论:0
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根治?,公元802年,大唐元和十五年。这一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君主离开了人世,这位君主就

  公元802年,大唐元和十五年。这一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君主离开了人世,这位君主就是唐宪宗李纯。后世人对于唐宪宗的离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其中传播最广的说法,就是唐宪宗命丧于宦官的手中。不论如何,唐宪宗作为中晚唐时期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最终迎来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而历史上唐宪宗李纯的死,似乎也在隐喻着大唐江山的积重难返。

  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十五年时间中,对于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陷入了持续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当时以“河朔三镇”为首的地方藩镇势力,始终都同唐庭采取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局面,直到唐宪宗时期才得到改变,以至于,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时期被史料称为“元和中兴”。可是,“元和中兴”最终还是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在唐宪宗死后,局面立马又重回到了失控的局面之中。

  唐宪宗李纯的存在,对于中晚唐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说,仅仅是一个缩影而已。在唐王朝败乱景象的背后,实际上是藩镇之祸的反复。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一百四十四年时间里,唐朝始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藩镇祸乱的反反复复。以至于,唐王朝也最终也亡在了地方藩镇的手中。那么,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何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根治?

  首先,唐朝藩镇之祸始终无法得到根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在于节度使有多么专横,有多么居心妥测。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节度使的背后始终都有一支强大的力量作为支撑,这支力量就是牙兵。在唐朝乃至五代十国时期,牙兵集团一直都是主导朝代更迭的重要力量。牙兵本来是唐代府兵制瓦解的产物,随着节度使职位的普遍开设,“兵随将走”的情况也就成为了中晚唐历史的一个真实写照。

  从某种意义上讲,唐朝所对抗的并非是节度使,对抗的是整个牙兵集团,唐代节度使可以说是牙兵集团利益的代言人。而一旦节度使不能维系牙兵集团的利益,那么牙兵集团往往会选择重新拥立节度使,来维系既得利益。可见,对于唐朝皇帝来说,要想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不是简单的换个节度使,平定一些叛乱能够解决的,更为重要的是要彻底解决牙兵的问题。而以中晚唐时期的唐朝国力,应付整个牙兵集团显然有些杯水车薪。

  除了牙兵集团外,唐王朝无法根治藩镇问题,还在于唐王朝本身。我们回顾中晚唐时期的历史就能发现,唐朝的国策实际上并非是持续性的。当时的“牛李党争”就对如何应对藩镇势力形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对藩镇进行,而另一派则要默认藩镇势力的存在,这样自然就使得藩镇问题愈发恶化了起来。

  “牛李党争”只是晚唐时期的一个缩影而已,在如何对待藩镇问题上,唐朝始终都没有一个既定的国策。并且,中晚唐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也十分明显,这就使得唐王朝不停地处在变动之中。举个例子,唐武宗时期的名臣李德裕在对待节度使藩镇问题上,始终都采取的姿态。而在宣宗继位之后,李德裕也随之被贬。李德裕的被贬黜,从一定程度上讲,使得唐王朝刚有起色的削藩情况,最终功亏一篑。

  历史就是这样,唐王朝的藩镇之祸始终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究其根本原因,无疑就是牙兵与朝臣,当然还有许多原因。因为中晚唐时期的历史,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当我们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连续在一起看的话,便能发现,唐宪宗死后唐王朝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削藩的大好机会。而元和十五年,自此也成为了唐王朝一个始终难以愈合的伤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的藩镇之祸为什么得不到根治?真相是什么
唐王朝的藩镇之祸,为何始终都没有办法得到根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802年,大唐元和十五年。这一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君主离开了人世,这位君主就是唐宪宗李纯。后世人对于唐宪宗的离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其中传播最广的说法,就是唐宪宗命丧于宦官的手中。不论如何,唐宪宗作为中晚唐时期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最终迎来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而历史上唐宪宗李纯的死,似乎也在隐喻着大唐江山的积重难返。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十五年时间中,对于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陷入了持续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当时以“河朔三镇”为首的地方藩镇势力,始终都同唐庭采取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局面,直到唐宪宗时期才得到改变,以至于,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时期被史料称为“元和中兴”。可是,“元和中兴”最终还是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在唐宪宗死后,局...
· “元和中兴”是唐王朝的回光返照!唐朝的藩镇祸乱为什么反反复复?
“元和中兴”是唐王朝的回光返照!唐朝的藩镇祸乱为什么反反复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802年,大唐元和十五年。这一年一位正值壮年的君主离开了人世,这位君主就是唐宪宗李纯。后世人对于唐宪宗的离世,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其中传播最广的说法,就是唐宪宗命丧于宦官的手中。不论如何,唐宪宗作为中晚唐时期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最终迎来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而历史上唐宪宗李纯的死,似乎也在隐喻着大唐江山的积重难返。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十五年时间中,对于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自“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陷入了持续数十年的分裂局面。当时以“河朔三镇”为首的地方藩镇势力,始终都同唐庭采取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局面,直到唐宪宗时期才得到改变,以至于,历史上唐宪宗在位的时期被史料称为“元和中兴”。可是,“元和中兴”最终还是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在唐宪宗死后,局面立马又重回到了失控的局...
· 没有藩镇唐王朝能延续多久?为何藩镇变弱唐朝就灭亡了?
没有藩镇唐王朝能延续多久?为何藩镇变弱唐朝就灭亡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其实,如果没有藩镇存在,唐王朝其实很难延续那么长时间。为什么这么说呢?(藩镇割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有一个矛盾,就是南北矛盾。南方的中原国家与北方的部落一直是敌人。北方的部落一再要往南方打,抄掠南方的粮食、茶叶、布匹等各种日常用品。而南方的中原国家又会反对这种侵略,甚至主动发起战争,把北方部落往更远的地方追击。这种矛盾造成南北的巨大对抗。在秦汉三国的时候,南方中原国家对北方部落还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不过从两晋开始,随着中原王朝的失控,北方部落大量的内迁。而且在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这些内迁的北方部落,相互作用,攻击及融合,实际上已经让北方的部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原的国家,已经不可能像秦汉那样,对北方的部落形成压倒性优势了。...
· 藩镇割据简介:为什么唐代会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起义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国,陷于军阀混战...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金王朝竟也有“靖康之耻”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金朝灭亡之时,竟也上演了一场山寨版的“靖康之耻”。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将宋徽宗、钦宗及后妃、皇族解往金国;时隔107年,公元1233年,金国南京(汴京)留守崔立献城降蒙,蒙古军俘虏金国后妃、皇族北去,解往和林。1233年正月,金哀宗为抗击蒙古进攻,亲率数万兵北渡黄河。蒙古军半渡而击,金军大败。蒙古军迅即渡过黄河,剩余金军重新集结后,在白公庙再战蒙古军,结果全军覆没。金哀宗只得率少数近臣连夜登船,逃往归德。蒙将速不台随即指挥大军,把金国都城围成铁桶一般。城内粮尽,居民饿死无数,一时“缙绅士女多行乞于市,至有自食妻子者,诸皮器物皆煮充饥,贵家第宅,市楼肆馆皆撤以炊。”不久,金朝京城西面元师崔立杀掉完颜奴申和完颜阿不,约降蒙古,派人烧掉京城城墙上的楼橹防具,把梁王及其近亲囚禁于宫中,入皇宫私取珍宝无数,运载填充于他自己在京城的大宅子里。他又指使兵人,在城中帮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