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秦之后,儒家一直想跻身朝堂,获得话语权。但其主张的分封制不被秦始皇所喜欢。
秦始皇多强势的一个人,他会允许将自己的权力分封出去?所以儒家的分封制在秦始皇面前只会吃瘪。
秦始皇只是在地域上统一全国,但在思想上六国中还是各过各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六国遗民潜藏在民间了。
秦国统一靠的是秦始皇个人强大的武力,形式上的统一。因此始皇帝一死,六国遗民就开始造反了。胡亥也好,子婴也罢,都没有始皇帝手腕,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秦始皇光想着制度上管理六国,却不曾想过从思想上管理六国。
到了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他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既没有否定郡县制,也没有否定分封制。而是将二者合一,变成了汉朝实行的郡国制——郡县与诸侯国并存。
这个时候儒家的叔孙通,趁着汉朝新立,礼仪不完善的空挡,接近了刘邦。人才会不会被任用,关键看这个对君主有没有用。叔孙通便瞅准了刘邦的软肋:帝王威仪。
叔孙通带着儒生们制定礼仪、规范,让大臣们学习。焕然一新的朝堂使得刘邦发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谁也无法摆脱。“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估计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
但汉朝的皇帝过得确实不怎么样,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政治手腕(汉文帝就是刘氏宗亲与功臣集团博弈之后的结果)。皇帝能干掌握的权力便多。皇帝昏庸就可能成傀儡。
汉武帝便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他不会允许自己的权力受到影响。谁对汉武帝的权力威胁最大?汉朝的丞相。
汉初丞相权力极大,为百官之首,代替天子掌管百官。武帝雄心勃勃,自然不愿意让丞相等官员限制了自己的手脚。
那么他就得想法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这个时候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
当然那个时候,儒家已经遍布汉室朝堂了。诸位可以想想,若儒家在朝堂上处于弱势,那么哪怕汉武帝再强势,罢黜百家也不会太容易。
更何况,信奉黄老窦太后还活着,以她的能力与权势,也不过稍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没有妄加干涉。一是老太太看出来儒家当权是大势,二是儒家当权有利于君权专制。
对于当时汉朝内遍布的郡国,远远达不到中央集权的高度。但儒家能帮忙,可以帮汉武帝收回自己的权力。
尊儒对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有好处,自然要“提倡”。但他没想到儒家在官场上的发展,导致了世家的出现,而继世家之后又出现了所谓的“官僚阶级”。
魏晋南北朝是世家与皇权并立的时代,而随着唐宋科举的发展,世家没落官僚崛起。
有人说,科举制度使得寒族崛起,使得世家不能再独霸朝堂。
这句话也没错,但加入唐宋明官场的寒族,他还会是寒族吗?不,他只会变成一个官僚。
儒家讲究入世,没有加入朝堂前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抱负。可一旦加入朝堂,又有几人可以保持初心?又有几人不为权力所迷惑?
儒家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忠君”思想。魏晋时期的朝堂官员,大多数都是儒家经学传世的世家。但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又有几个忠臣出来说话?
晋朝的大孝子王祥(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那个),听说曹髦被弑,立马大哭,一边哭一边嚎:“老臣无状啊。”但是司马炎登基后,王祥继续当他的大晋太保,至于曹髦,是哪个?
他的弟弟王览便是东晋王氏一脉的祖宗(王敦、王导的爷爷,王羲之等人的曾祖父)。而王览的权力都来自王祥。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忠孝不能两全”?
我们把时间在往回倒,回到东汉时期。
我们知道东汉皇帝大多过早去世,继任的皇帝都是在幼年登基。这就导致了太后临朝、外戚专权。窦氏、邓氏、梁氏等等轮流掌控东汉朝堂。
外戚专权,欺负小皇帝的时候。所谓的儒家忠臣们在干嘛?与外戚在朝堂上“斗得难解难分”。
至于皇帝,不打倒外戚怎么救皇帝?可是外戚这么强,怎么能打倒?这大概就是朝堂上儒家们的想法了罢。
如此“强大”的外戚,偏偏被皇帝借助几个宦官便铲除了。若按儒家的史书所说:太监们除了邀宠于皇帝,屁的本事没有。
那么宦官们诛除外戚,究竟是宦官太强,还是大臣们太弱?
外戚邓骘专权,汉安帝的处境肯定不好过。但满朝的大臣还是愿意和邓骘打交道。毕竟从身份上来说,大臣们和邓骘是平等的,却比皇帝低一头。
有着平等掌权的机会,谁会低头为皇帝服务?儒家的忠臣们也不例外。
汉安帝借宦官的手除掉了邓骘后,却引来了大司农朱宠等人的不满,为邓骘。但当初邓骘掌权,皇帝幽居深宫的时候,你们这些儒家大臣们怎么不出来为皇帝说话?
汉武帝虽然借助儒家统一了天下的思想,但也制定了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你提拔我,等我当官后提拔你家晚辈。这便是世家的生存之道。
哪怕到了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时期,世家仍活的好好的。无论谁当权,汉人还是胡人,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无论那个朝廷,都需要世家们帮助打理天下。
八王之乱,王导、王敦兄弟早早就让司马睿避乱于江左,这是为了司马睿还是为了王家?王敦叛乱,王导却站在司马睿一边,这是忠臣还是两头下注?
世家们不会贸然参与到君权之争,但当尘埃落定之后,胜利者的身后肯定有世家的影子,为他们摇旗呐喊。
世家消亡,与朝廷政策无关,是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普及造成的。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知识,君主们的帮手多了,不用再依赖世家的知识分子。
世家能够被取代,那么他们存在的意义便没有了。不仅君主需要世家灭亡,所谓的“寒族”官员也需要他们消失。毕竟权力都是有限的,单打独斗的“寒族”,怎么会是“成群结队”的世家的对手呢?
世家虽然消亡,但儒学早已扎根官场。但进入官场的儒家还是儒家吗?
儒学是儒学,进入官场的儒家知识分子,只是一个官僚罢了。
官僚是为皇帝服务?还是为自己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