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最忠诚的藩国,明亡200多年仍用其年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8
转发:0
评论:0
明朝最忠诚的藩国,明亡200多年仍用其年号,明朝建立后,虽然版图跟元朝相比大大“缩水”,但依然是亚洲的头号霸主,东亚、东

  明朝建立后,虽然版图跟元朝相比大大“缩水”,但依然是亚洲的头号霸主,东亚、东南亚、中亚甚至南亚、西亚很多国家都向它称臣,真可谓“君临天下,”。在大大小小的藩属国中,对明朝最忠诚的莫过于朝鲜王国(又称朝鲜王朝、李朝,1392-1910年)。

  朝鲜王国建立后,主动对明朝称藩,凡国中重要事务,如国王、世子的废立及对外战争、签约及媾和等,必须要向明朝皇帝汇报,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能施行。与此同时,朝鲜还采用明朝的正朔、服色、官制,普及儒家教育,并将“事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贯彻始终,不许臣民有任何违逆之意。不仅如此,朝鲜还向明朝进贡各种物品,其中还包括大量的美女,其态度之恭顺,远超其他藩国。

  对于朝鲜的效忠,明朝自然也懂得“投桃报李”,朱元璋在位时曾颁布“祖训”,将15个藩国列为“不征之国”,其中排名榜首的便是朝鲜。明朝非但不侵略朝鲜,而且在它遭受敌国入侵或大规模内战时,总会在第一时间出兵相救。嘉靖帝在位时,正是凭借着明军两度入朝作战,才帮助朝鲜击败日本的大举入侵,使其避免亡国覆邦的危险。正因如此,朝鲜对明朝感恩戴德,视其为“重生父母”。

  清朝建立后,为切断朝鲜与明朝间的关系,曾于1627年、1636年两度用兵朝鲜,不仅攻破王京平壤,迫使国王流亡,还在朝鲜境内大肆烧杀劫掠,导致军民死伤无数,州郡残破者比比皆是,史称“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战后,朝鲜被迫向清朝称臣,并派遣世子做人质,真可谓屈辱至极。

  清朝征服朝鲜后,对该国滥施淫威,不仅多次直接、蛮横地干涉其内政,而且还强行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各种战事(例如,雅克萨之战中,清朝便强征朝鲜鸟枪手参战),端的是霸道至极。清朝的种种压迫激起朝鲜君臣的愤慨,他们视满清为“犬羊”、“夷狄”,私下里称呼清朝皇帝为“胡皇”,称呼清使为“虏使”,并拒绝“剃发易服”,以保留明朝的发饰、衣冠为荣。

  非只如此,出于对明朝的感激和对清朝的愤恨,朝鲜孝宗李淏在位时(1649-1659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多次声明“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而对于大臣的担忧和劝谏,李淏悲愤地说道“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且天意有在,予以为似无覆亡之虞也”(两处引文均见《朝鲜王朝实录》)。

  然而,李淏深知反清复明事业的艰巨性,再加上朝鲜国小民贫、军力孱弱,所以他便把希望寄托在联络南明、台湾郑氏集团、日本身上,期望形成一种夹击清朝的局面。可惜,南明不旋踵而亡,郑氏集团与日本不予配合,再加上朝鲜内部反对、阻挠北伐的势力强大,导致李淏的反清复明计划最终“胎死腹中”。1659年,朝鲜孝宗抱恨而终,年仅41岁。

  虽然孝宗的反清复明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朝鲜对明朝的忠诚、思念却一直延续下去。此后,朝鲜不仅继续沿用明朝的服色、官制,而且还在国内长期使用“崇祯”年号,一切内部公文皆是如此,只有向清朝献上公文贺表时,才会使用后者的年号。这种情况一直沿用到清末,时间长达252年,直到朝鲜高宗李熙在1896年改国名为大韩帝国,并自建年号为建阳。

  除了长期使用“崇祯”年号外,朝鲜历代国王对明朝的各种追思活动也与日俱增,凡是带有明朝年号的御画、文书、古印乃至马牌都予以收集、珍藏。不仅如此,每逢重要节日,朝鲜王室都会在大报坛设下太牢之礼,用以祭祀明太祖、神宗、崇祯帝,并在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此类祭祀活动年年进行,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后。

  李熙虽然将朝鲜王国改名为大韩帝国,并就此断绝对中国的藩属关系,但民间对明朝的怀念却一直没有断绝,以至于在日本吞并朝鲜之前,依然有印着“崇祯二百六十五年”字样的书籍出版,可见明朝遗泽之深。1910年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生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并强制全社会都使用日本年号。由此,朝鲜与明朝也算是“与国同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仁宣之治”为何会成为明朝200多年中的极盛时期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十八日,65岁的明成祖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同年九月七日,其长子朱高炽正式登基,是年四十七岁,次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即位仅十个月,庙号仁宗。洪熙元年(1425)六月二十七日,朱高炽长子朱瞻基正式登基,是年二十八岁,宣德十年(1435)一月三十一日于北京紫禁城乾清宫逝世,即位十年,庙号宣宗。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清初史学家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仁宣之治”,是明朝276年国祚中的极盛时期,这主要得益于仁宗尤其是宣宗宽仁治世,实行息兵养民政策。然则,蛰龙欲凌空升腾呈气象万千之态,必借风云之势。仁宣宗虽英明睿智,若无股肱之臣鼎力辅佐,恐怕亦难出现为后世称颂的“仁宣之治”的局面。仁宣...
· 为什么明朝200多年都没有消除蒙古北元残余的势力?
蒙古人在草原崛起之后急速扩张,到了忽必烈时代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疆域广袤的庞大帝国。然而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其实际控制区域也只有蒙古祖庭和宋金故地。元朝自忽必烈后,政局动荡,到了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就在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中被推翻。元顺帝从元大都仓皇北窜,回到了蒙古人的龙兴之地。继续保持了史称“北元”的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时一次外来政权在中原失败后可以全身而退的一个奇迹。就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然而元廷被迁之后并没有土崩瓦解,而是一度企图再次入主中原,不断发动对大明的反攻。朱元璋则打算趁此机会一举消灭蒙古残余势力,彻底解决北方边患。但无论时朱元璋时期的七伐蒙元,还是朱棣的五征漠北,都没有能够彻底摆平蒙古。在永乐皇帝驾崩后,大明和蒙元进入了相当长时期的对峙和拉锯阶段。虽然总得来说明朝前期一直处于攻势,但是到了明中后期也有土木堡之变这样大明皇帝被生擒的悲剧...
· 明朝的皇帝整天不务正业为何还能延续200多年之久呢
还不知道:明朝为何能延续200多年之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自1368年开国道1644年总共是延续了276年,这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延续时间相当长久的一个王朝了,仅仅是比唐朝短那么几十年而已。但是通过我们对明朝历代皇帝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开国的那两位以来,后面的想要做大事做出点成绩出来的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反倒是那些一天到晚不干正事,不是玩乐就是炼丹的皇帝反而在位时间非常的长。首先就是号称能与“文景之治”并称的“仁宣之治”,这这短短的十一年了整个明朝迅速的摆脱了战争造成的伤害,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连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在当今社会都是备受收藏家们追捧,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状况。可惜整个“仁宣之治”加起来都只有十一年,其中仁宗只在位一年都不到,很多好的政策仅仅是开始颁布,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中断了。又或者是被誉为“弘治中兴”的明孝...
· 古代最勤奋的皇帝竟为国家续命200多年!
中国五千年历史,王朝不断更替,产生了几百万皇帝,这些皇帝中有的成为万世流传的一代明君,有的却成为千夫所指的大暴君。而通常被称为暴君的,一般都会断送大好江山。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死后也被称为暴君,但是他不但没有亡国,更是为国家续命200多年。网络配图这位皇帝就是雍正,被称为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为什么说雍正是最勤奋的皇帝呢?我们先来看几组数字。雍正的皇位来之不易,所以他很珍惜在位的每一天,从登基开始,雍正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雍正可不是在享乐,他是在工作,比起现在的工作狂一点不逊色。即使现在的工作狂遇到生日,或者什么重大节日也会休息一天,但是雍正只休息7个小时,可以说,没有比他更操劳的皇帝了。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的13年,共批阅过的奏章超过24万件,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每天需要批阅50多个奏章,别说是皇帝,就是现在的老师每天让你批阅50多份试卷,看你烦不烦。当然,有人会说雍正批阅奏章...
· 南北方的教育差距让明朝皇帝头疼了200多年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在宋朝时期,培养出了的文人还是比较有实际价值的。但是经过元朝的折腾以后,明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走上畸形的道路。在明朝科举考试中,忠君是第一位的,至于能力问题可以向后排。君主权力开始无限扩大,官本位的思想严重。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明朝皇帝们这就是科举录取问题。由于南北方教育的差距,南方与北方的教育矛盾开始出现。一、朱元璋动用行政权力,可以扭转了局面明朝建立的初期,北方经过战争的反复蹂躏之后,人民的生活都是基本问题,至于接受教育只能向后排。但在南方,由于战争的影响比较小,所以极大的一部分人都接受过教育。南北方的教育差距逐渐出现,这一点从明朝初期的录取比例中就看出了端倪。在朱元璋在位的31年时间内,他一共录取了867名进士。在这些天之骄子中有620人是南方人,占到了总数了71%。而北方、西北、西南加在一起也才29%,这是当时的现实情况决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