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板子是什么?有何作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0
转发:0
评论:0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板子是什么?有何作用?,相信小伙伴们都看过古装电视剧,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这样一幕,那就是古代官员

  相信小伙伴们都看过古装电视剧,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这样一幕,那就是古代官员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拿着一个板子,在上朝的时候还总是盯着板子看,而且不同的大臣拿的板子还不一样,那这个板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下。

  其实这个板子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芴板(wù bǎn),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从清朝开始芴板这种仪式就被废除了,这也是我们看有的古装电视剧中古代官员没有手持芴板的原因。

  大臣们上朝时手持芴板,首先是记录大臣们想要上奏的事情,古代皇宫制度、守卫都很森严,大臣们进入皇宫是不能带其他物品的,所以大臣们可以把想要上奏的事情简单地记录在芴板上,相当于现在备忘录之类的东西。

  其次就是记录皇帝下达的旨意,有的时候皇帝说的内容也挺多的,要是记不下来难免会遗忘其中的一些事情,如果真的遗忘了皇帝下达的事情,那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就是礼仪作用了,在古代皇帝绝对是地位最高最尊贵的那一个,所以朝堂上的大臣绝对不可以随便地挺直腰板直视皇帝的尊荣,而这时芴板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后就是不同的芴板可以体现出大臣们的级别,从唐朝时期开始,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象牙制成的芴板,六品及六品以下的官员是竹子或木头做的芴板,不仅材质不同,级别不同的官员所用的芴板的形状也会有所不一样,在明代之后就没有那么严格的等级之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大臣上朝的时候他们手里拿的东西叫什么
你们知道大臣的手里拿的白板,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古代大臣手里那块白板,叫做笏[hù]。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防止遗忘。提到笏板,不得不说一个典故“满床笏”。《旧唐书·崔义元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然而,这个故事在流传中却将主角换成了郭子仪。于是故事变成了这样: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满床笏”这一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旧时中国民间有钱人家,要把郭子仪的画像悬挂中堂,称作“天官图”,以祈全...
· 古代官员上朝拿的板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又是谁发明的呢
在很多讲述古代历史的影视剧中,尤其是关于唐朝、宋朝等历史的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文武百官整齐的分列在朝堂两边,每人手中端着一块板子,而且还总是盯着这块板子。那么很多人就会感到好奇了、大臣们手里拿的这个板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呢?因为是古代官家所使用的东西,所以这个板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叫笏板,当然有时候它也会被形象的称为手板、朝板或者玉板。那么什么是笏板呢?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说∶“笏,忽也,备忽忘也。”说白了,笏板就相当于现在我们使用的备忘录或者记事簿。据记载,笏板在商朝时期就已经成了官员们的办公工具,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书写的纸张,所以笏板一般情况下多由竹木制作而成,并且其他人员也可以把它当成备忘、书写工具来使用,并不是官员们的专用品。直到纸张出现并普及以后,这种笏板才逐渐成为官员们的专用办公工具。到了唐朝武德四年以后,便开始形成了一种官员使用笏板的规定:以五...
· 古代太监和尼姑手里拿的拂尘是什么意思?
太监拿拂尘是戏剧和电视剧里为了表现太监身份而特的设置的,但道士尼姑拿拂尘另有深意:引一段文字:拂尘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一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拂尘的演练风格独特,技法鲜明、软硬兼施,开合紧凑;舞动起来如天马行空,洒脱飘逸,闪展跳跃,灵活多变。拂尘的动作以劈、缠、拉、抖、扫为主,有刀、剑、鞭、镖等器械的动作特点,练习拂尘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运用时要求自然流畅,绵绵不断,一气呵成。具有良好的防身之效,倍受人们喜爱。
·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一块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一块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咱们看历史剧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上朝,文武官员整齐的分列两边,每人手里还端着一块板子,如果谁有事上奏则出列,躬身,以板挡脸向皇帝启奏。话说这块木板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有什么用呢?您可别小看了这木板,它的官方称呼为笏板(也叫朝笏),笏板并不一定是木质,官员官阶的不同决定了笏板的材质。官位比较低使用竹子或木片,而官阶较高则使用玉石或象牙,唐武德年间规定五品官以上使用象牙笏,而六品以下使用竹子所知朝笏,而明代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官员能持象牙笏,五品以下则不执笏。可见虽然是小小的一块板子,但在官员们的眼中可是荣誉和官职的象征!《红楼梦》里有“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所说的笏就值得是笏板,感慨贾府当年烈火烹油般的繁华和眼下家破人亡的凄凉;这“满床笏”其实是个典故,说的是唐朝的名将、拯救大唐于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的事...
· 古代打仗时拿军旗的士兵有人保护吗?
咱们纵观世界历史会发现我们国家古代的时候战争是非常频繁的,而且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古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一般是有两个,一个是为了人口,一个是为了领土。这是咱们所了解的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在影视剧之中,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是有阵形的。而也就是因为古装剧的误导,导致很多人认为打仗的时候,谁站在最前面,死亡的几率就越大。可是实际上真的不是如此,由于是方阵的原因,可能不是第一排的最快死也说不定。而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应该也有所观察到,那就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会有士兵专门扛着自己这边的大旗,冲向对方。所以说军旗在战争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战争之中的存在非常关键。军旗可以提醒自己这方的士兵,这里全部都是自己人,对面则是对方的士兵,要分清楚阵营,避免造成误伤。另外军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鼓舞士兵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宣告自己的主权。另外挥动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