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史之乱后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河朔三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9
转发:0
评论:0
安史之乱后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河朔三镇,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唐玄宗时期爆发,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一直是唐朝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唐玄宗时期爆发,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给予唐朝重创,它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样,将唐朝“拦腰斩断”,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历时七年,在唐朝将士的艰辛奋战下才终于被平定。不过安史之乱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唐朝的藩镇割据问题彻底解决,事实上,唐朝的藩镇问题,反而愈演愈烈。

  河北地区在唐朝时既是经济中心,又是军事重地。在唐朝时河北已经高度开发,经济发达,《全唐文》载:“河北贡篚徵税,半乎九州。” 而且,河北多产战马与勇士,杜牧说“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 ,“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河北本是唐朝的重镇,然而在安史之乱以后,它却成为唐朝最大的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唐代宗将降将李怀仙就地封为幽州等三镇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张忠志据成德,这就是河朔三镇的雏形。朝廷希望李怀仙等人镇守西北重地,守卫唐朝屏障。然而唐代宗没有想到,河朔三镇竟尾大不掉,成为唐朝的心腹大患。

  不久以后,李怀仙被部下杀害,田承嗣死后,他的侄子田悦承袭。德宗时,张忠志死,其子要求承袭。德宗已经看出河朔三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父死子继只会让他们不断坐大,于是他拒绝了张忠志其子的要求。

  然而河朔三镇已经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德宗的拒绝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于是河北各藩镇联合造反抗命。德宗连忙让李希烈率军讨伐,可是李希烈却临阵倒戈,与河北藩镇勾结。眼看安史之乱的惨剧就要再次上演,德宗惧怕不已,仓皇下罪己诏,河北之乱这才平息。自此以后,河北三镇开始独立于中央,自立节帅,中央已经失去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尽管河朔三镇不断,杀将夺权屡见不鲜,但这些家族大多都不臣服于中央。陈寅恪认为,唐朝“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而这个“二国”,就是河朔三镇。

  不过,河朔三镇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统,各地节度使也时常向中央进贡。起初唐朝想收复河北三镇,但在后来朝廷退而求其次,只要求他们拱卫京城即可。唐文宗时,宰相牛僧孺曾说:“范阳自安、史以来,非国所有……今日志诚得之,犹前日载义得之也。因而抚之,使捍北狄,不必计其逆顺。”

  就这样,河朔三镇与唐朝朝廷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河朔三镇的节度使需要朝廷名义上册封,才可以名正言顺,而朝廷亦需要河朔三镇等割据势力来守卫京城。然而这种情况终究是病态的,唐末天下大乱,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尹源才会评说道:“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朔三镇
藩镇之患的肇始唐代的河北已经高度开发,“河北贡篚征税,半乎九州”,再加上“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将安史降将李怀仙等人就地封为范阳节度使,田承嗣据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李宝臣据成德(河北中部);其后,河朔三镇逐渐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政府难以控制,乃“藩镇之患”的肇始。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李怀仙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杀,此三人相继为节度使。大历十四年,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求继。德宗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李惟岳与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联兵抗命。唐朝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讨伐,李希烈反与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据许州(今河南许昌市),乱事进一步扩大。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德宗下罪己诏,河北三镇之乱才逐渐平息。此后,河北三镇自...
·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而已。因为,“安史之乱”结束的同时也开启了,中晚唐时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困局。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后期,为了应对吐蕃的侵袭,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叛军采取了招降的方法。而这一举动,使叛军得以盘踞的在“河朔三镇”,以至于成为日后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唐朝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自代宗之后唐朝皇帝皇帝,便频频出击“河朔三镇”,但最终也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其中,“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抗最为激烈的唐德宗在位时期,更是一度上演出了称王的闹剧。而...
· 唐朝河朔三镇是怎么形成的最后又是怎么被消灭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藩镇割据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河朔三镇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死亡结束,然而唐朝并没能把叛军彻底消灭。为了安抚投降的安史旧部,唐代宗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封为成德、魏博、卢龙节度使。然而河朔三镇名义上归属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官吏自己任命,财赋也不上交中央,招兵,逐渐形成地方割据。朝廷无礼过问,只能采取姑息政策,致使藩镇越做越大。为了应对河朔三镇,唐朝在中原地区设置众多藩镇,防止河朔三镇的扩张和反叛,同时保护东南财赋可以来供给中央。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中》中精辟地将唐代的藩镇分为河朔割据型...
·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祸害唐朝百年也没被消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奢望而已。因为,“安史之乱”结束的同时也开启了,中晚唐时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困局。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后期,为了应对吐蕃的侵袭,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叛军采取了招降的方法。而这一举动,使叛军得以盘踞的在“河朔三镇”,以至于成为日后遗祸唐朝百年之久的藩镇势力。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唐朝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是因为,自代宗之后唐朝皇帝皇帝,便频频出击“河朔三镇”,但最终也没能将“河朔三镇”连根拔起。其中,“河朔三镇”同唐王朝对抗最为激烈的唐德宗在位时期,更是一度上演出了称王的闹剧。而到了宪宗一朝,三镇虽...
·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如何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大唐帝国——中国古代的巅峰,雄汉盛唐绝非浪得虚名。即成就了唐太宗“天可汗”的赫赫威名,也创造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场景。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这个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再也不复当年开元盛世的风采。从外部看,唐朝的边境线从今天的阿富汗一直退到了甘肃,大片疆土被吐蕃占领。从内部看,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几乎使中央政权形同虚设。一、唐朝前期的藩镇势力有利于唐朝的统治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在英明君主的领导下,再加上名将名帅的指挥,大唐帝国的疆土迅速扩大。高句丽、东、西、吐蕃等一个个强劲的对手都败在了唐军的手里,唐太宗天可汗的威名远播中亚和西亚,汉族和唐人的说法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到了李世民的重孙子李隆基在位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开元盛世的壮丽景象出现。各国使臣、商人络绎不绝,长安城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诗人王维用诗句讲述了大唐千古唯有的风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个时期,从内到外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