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州是现在的哪个地方?曾是唐朝北庭都护府最后坚守的城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07
转发:0
评论:0
西州是现在的哪个地方?曾是唐朝北庭都护府最后坚守的城池,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逃难于蜀地。安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逃难于蜀地。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紧急组织了一万五千人的勤王兵马奔赴中原。由于边关兵力空虚。吐蕃趁机大肆入侵,于公元763年切断了安西、北庭与中原的联系。两地唐朝守军孤悬绝域,泣血相守几十年。最终,北庭都护府在公元791-792年全部陷落。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北庭全部沦陷后,唯独西州仍顽强坚持了一段时间。《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讲的就是这个西州在最后一刻的故事。这个西州,就是今天的吐鲁番。

  唐朝古城堡遗址

  西州(吐鲁番),中国最干旱的地方

  西州,又称为高昌,指的就是今天的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盆地有五万平方公里大,它虽然紧邻天山山脉高耸的群山,但它却是一个非常低的洼地。吐鲁番盆地里地势最低的艾丁湖,海拔只有-154米,也就是说这个高度是在海平面以下一百多米的,这里是海拔最低的一个地点。

  吐鲁番这个地方有三个中国之最,第一个就是在中国陆地上海拔最低。第二个是有一处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火焰山,火焰山曾留下了最高气温49.6℃的中国纪录,地表温度能达到89℃。第三个,就是吐鲁番在中国是最干旱的地方,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且日晒蒸发能力特别强,年蒸发量超过3000毫米。

  古时候的吐鲁番,也就是高昌和西州,同样也是一个气候非常恶劣的地方,高温、干旱、沙漠兼备。尽管如此,在汉唐时期的吐鲁番盆地,却是当时西域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南北朝时这里就诞生了著名的高昌王国,唐朝时西州更是北庭都护府的重镇,唐朝以后这里还兴起了高昌回鹘。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大量的出土文物,更是吐鲁番辉煌历史的见证。

  吐鲁番盆地的人类奇迹

  我们知道,今天的吐鲁番是中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吐鲁番的葡萄和西瓜都特别甜,而且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兴旺的传统农业。为何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在古代会有发达的农业呢?根本原因,这里有丰富的地下水!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之下,天山的冰川融化后,大量的水会渗入地下,并从高海拔的地方流向低海拔的盆地,相当于一个看不见的地下河流进了吐鲁番盆地。而且,火焰山的山体也会发挥了地下大坝的作用,火焰山在盆地中央阻挡了继续向地底渗透的地下水,抬高了地下水位,使得地下水在盆地很多地方露了出来,成为了泉水,从而滋润了吐鲁番盆地。

  与此同时,吐鲁番还有一个人类建筑奇迹,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这就是“坎儿井”。“坎儿井”并不是简单的水井,而是一种在戈壁荒漠地区创造的特殊灌溉系统。

  坎儿井大致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四个部分组成,它巧妙地截取地下水,并通过地下渠道引导这些宝贵的水资源,灌溉当地的农田。由于坎儿井的引水渠藏在地下,所以避免了日晒和狂风导致的水分蒸发。

  据历史研究,坎儿井的技术,是随着汉朝开通西域带来的。西汉时期,中原就派遣军队在吐鲁番一带进行屯田,并在当地设立戊已校尉。屯田军队和中原移民到来后,和吐鲁番本地人民一起,利用中原的技术经验,创造了坎儿井这种灌溉设施。经过2000多年的建设,今天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到了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被称颂为地下的“万里长城”。

  西州,唐朝在西域最繁华的城池

  综上所述,吐鲁番盆地从汉朝开始,就成为中原政权重点开发的地方。到了唐朝贞观年间,高昌王国被唐朝灭亡,在当地设置了西州,并曾经作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后来,安西治所转移到了龟兹,西州则成为北庭都护府的重镇,辖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县,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即哈拉和卓古城)。

  开元二年(714),唐朝设天山军于西州城内,驻兵五千,马五百匹。《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中最后的白发老兵们,就是这只唐军部队。

  从755年开始,北庭和安西都再也没有得到中原的支援,763年更是中断了联系。但是,北庭都护府下属的西州、庭州、伊州均为正州,大部分是汉人移民,以及粟特、等归化民族,并且和内地一样完成了编户齐民,推行了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学校等中原制度,与北庭、安西的一些羁靡州完全不同。

  尤其是西州,管辖户口高达1.9万户,庭州、伊州每州才2千多户,拥有很强的人口基本盘。西州不仅拥有充足的谷子、麦子等粮食产出,还盛产葡萄、棉布等商品,同时还是扼守天山南北交通的枢纽,经济繁华程度甚至要高过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等安西四镇,是唐朝在西域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因此,尽管北庭、安西被隔绝了数十年,但凭借当地的人口、物产足以支撑几万守军的补给,甚至进行部分的兵员补充。

  790年,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被吐蕃大军攻陷。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领两千残军退守西州。次年,杨袭古率军联手回鹘反攻庭州,失败后被回鹘大相所杀。西州的最后结局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在791年当年陷落于吐蕃。但也有人认为,西州军民闭境自守,仍然坚持了数年。

  从军事角度看,西州确实有长期坚守的能力,不仅粮草、水源有保证,而且四周都是沙漠、戈壁,不利于外来入侵者的补给,对吐蕃大军非常不利。具体的历史真相,还需要更多考古发现来探寻。

  事实上,西州(高昌)并没有在唐朝末年遭到太多摧残,仍然保持了足够的人口和经济实力。唐朝末年,归义军将领仆固俊收复庭、伊、西三州,西州在866年名义上重归唐朝版图。仆固俊的后人在唐朝灭亡后,割据此地成立了高昌回鹘,再次发展出了繁荣的高昌文化。

  成吉思汗时代,高昌回鹘归附蒙古。长春真人丘处机曾经到访高昌,对西州胡汉混合的文化印象深刻,当地通用汉文,口语却是习语,学校里教授的都是《诗经》、《论语》、《孝经》,但却用“胡语”习读。甚至于,西州当地可以组织起僧、道、儒联合的欢迎队伍,甚至还有隆重的汉式乐队。可见,唐朝文化对吐鲁番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人是王安石嗣孙,坚守城池,最后城破殉难
南宋初年,金国铁骑南侵,在开德府(今河南濮阳)遭到知府王棣的强力抗击,血战金军的王棣不仅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还有一个更出名的身份: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嗣孙!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拜相之后,主持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一生充满争议。北宋名相王安石画像王安石长子王雱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王棣被过继给王雱为继子,成为王安石的嗣孙,此时,距离王雱已经去世已经34年了。王棣,字促仪,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之孙,父亲为王旉(音夫),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八月,赐进士出身,九月,被任命为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宫观,王棣之子珌也于同年被任命为宣义郎。(孙棣除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宫观)王棣世系图康王赵构登基后,王棣被授予显谟阁学士,并被任命为开德府经略安抚使兼知开德府。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八月,金军分兵三路,第...
· 西域都护什么时候设置的?西域都护意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匈奴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讧。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害怕遭遇不幸,率部众自愿归服西汉,匈奴设立的“僮仆都尉”随之撤消。至此,天山南北诸地均归西汉王朝管辖。西汉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设立西域都护府。意义: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
· 冀州侯苏护的介绍苏护的女儿是苏妲己吗
《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周文王讨伐商朝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故事。其中里面也有一些商朝的官员,因为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苏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本来身为商朝的大将,被任命为冀州侯,起兵造反之后,被商纣王所打败。只好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给献上,来消除自己造反的罪责。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狐狸精给附身,但是苏护对这一对奸夫都有所不满。图片来源于网络之后,以周文王为主的西岐起兵,于是商纣王就派他去攻打,但是苏护一心想归附西岐。但是被他的手将郑伦处处阻拦,导致他无法投降。并且申公豹叫来了一些人,用来阻拦苏护,也让他没机会去归顺。最终,还是被苏护找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军队,说服了郑伦,举众投降到姬昌旗下。在姬昌讨伐商纣的时候,打到了潼关,苏护跟余兆交手,却遭到杏黄幡的暗算,被一枪给刺杀。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被封为东斗星官之一。在《封神榜》中,传说...
· 她曾是掖庭的奴婢,后来成为大唐的首席秘书
今天,小编跟大家说的就是大唐的一位奇女子,提起大唐最有名的女人,想必大家想到的就是武则天了,而上官婉儿就是她身边的一个女官,上官婉儿是从小在宫廷的掖庭长大的孩子,她本应该是相府长大的大小姐,却因为自己的祖父牵涉到了武则天跟皇帝李治之间的恩怨,成为了奴婢,上官婉儿从小就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奴婢,她也知道自己的祖父是被冤枉的。14岁的上官婉儿成为了武则天欣赏的女婢,后来凭借着出色的才华,上官婉儿开始为武则天写诏书,也就成为了武则天的秘书,武则天废黜李贤(上官婉儿爱过的男人)、立李显、废黜李显等诏书,都是这个女官在写,但是上官婉儿为了武则天做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自己的幸福,武则天没有打算让她有自己的归宿,就想她一直为自己服务,甚至还给过她鲸行,也就是纹身,这也是莫大的耻辱,好不容易等到武则天去世,上官婉儿开始投靠李显,因为自己在拥立李贤为皇帝的路上,出了很大的力,最终成为了皇妃,而且自己祖父的冤屈...
· 温国的后人都怎么样了?现在都分散在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上的迁徙多是因战争和灾荒而始。温姓的迁徙应从商汤灭温开始,但见于史料上的是商末周初的战乱开始的。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何光岳研究,商末周初有一支温国人迁往了西域的祁连山昭武城。从这支温氏的迁徙,可以看出他们在夏末商初,已经从温地迁出,首先到了今山西、陕西之地,到了商末周初,才到达今甘肃的昭武城。到达祁连山昭武城的温国人,后遭到匈奴人的抗击,又继续向西,进入新疆境内,但同样遭到吐蕃人的抗击。最后,温国人一部流向疆南,后建起了温宿国;另一部温国人,越葱岭进入俄罗斯境,融入他国种族中。温国人自商代以后迁向各地,他们越走越远,逐步到了北方的内蒙古、宁夏、辽宁各地,但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温国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带“温”字的族人,如温孤氏、温盆氏、叱温氏、温都氏等。温姓向南方的迁徙,少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楚国有参将温集(见《广东温氏发展史》)。温氏大批向江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