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立冬,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公历11月7至8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立冬之后,阳光骤减,北风凌冽,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趋于休止。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时节,水已经能结成冰。此时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蜃”为大蛤。立冬后,雉类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外表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是雉入海变成了大蛤,而“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吐气而成。
天有四时,人有四季。人之四季犹如天之四时,有序且有节。若春如“人之初”,当立志;夏如“而立年”,当立德;中年之“秋”,当立功。那可把立冬看成是“暮年人生”的开始,到了需要总结一生、思考人生和世界,对自己、对后人以及对社会有所交代,该是“立言”的时节了。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并将之作为凡世永恒不朽之价值,以及人生最高目标而孜孜以求。“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立德至高无上,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惟德才兼备者方能立功。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和升华,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是再立德、再立功!立言,虽非易事,但却是人人宜作之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倡导人人善立言,立善言。
北宋大家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其言简意赅,境界宏远,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可以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更是我们立言的高标!
人有品,言有格。立言是创造精神产品,尤其要杜绝不良的文风。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和信息爆炸的当下,“立言者”的队伍空前壮大,然所立之言却良莠不齐、美丑并存,有的真伪难辨,低俗庸俗流行。文风不正,“假、大、空”泛滥,“语言腐坏了,臭气还熏染了一国的良心。”文风背后是思想,字里行间见精神,文风问题往深里说,考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的是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身处“”、置身“名利场”,只能是假话连篇、套话扎堆。“两面人”作出的多是“表面文章”。文风是一面镜子,映照了能力与水平,折射出责任与品质。
文以载道,文随世运;言简意赅,言而有信。立言者应求“真”、求“新”、求“精”,更重“行”。
“文章之道,传真不传伪。”立言者所立之言,应是立言者与世人灵魂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更是立言者生命精华的凝结,它需要文华、文采,更需要真心、真情、真切、真实和真理。“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立言提倡独创,鼓励创新。韩愈指出:“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毛泽东主张:“为群众所欢迎的标新立异,越多越好,不要雷同。”然创新要以真实为前提,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需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更需要自我超越精神和打造的意识。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文贵“言简意赅”。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此,他“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此,便有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了得;有了贾岛请教韩愈,“推敲”之后得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绝句。
正是这浓浓的意识,老子短短五千言著《道德经》;孔子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写《春秋》;司马迁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史记》……正是这些渗透世间万相的经典,如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行,从未中断。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立言的最高境界是立“无言”,即“行不言之教”,就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归根到底就是立身行道,即尊天道、法天地、重身教。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对于我们的先辈来说,立冬,是拜师的重要日子,冬季,是利用农闲认真学习的最好时候。自然的四季,周而复始;人生的四季,去不可追。能够将有限的生命无限延长的最佳方式,就是“立言”。然“不学《诗》,无以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立言是最好的学习,学习型人生永远在路上……
四季冬,终也;人之冬,老也。立冬当立言。
善立言者,“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立善言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