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2019-08-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26
转发:0
评论:0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今日“秋分”秋分的传统习俗
景逢三五秋分夜,光异寻常月满时宋·杨公远《癸未中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9月22日,是秋分时节,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之后暑气退却,慢慢进入深秋。一、物候现象雷始收声:一年里,春夏打雷比较多,而秋分之后,就很少回出现打雷的现象了。蛰虫坯户:温度逐渐降低,虫子逐渐在洞穴里,用土把洞口封闭,抵御冷空气。水始涸:秋高气爽,水蒸发的速度变快,江河湖里面的水减少,小一点的沼泽,水池慢慢干枯。二、农忙秋收:稻谷,玉米,各中豆子类开始收割,秋收冬藏,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而丰收的季节,是让人开心的。秋种:小麦开始播种。秋耕:农民会翻耕田地,撒草木灰等,增加土壤的肥力。三、传统习俗秋祭月:在商朝,周朝祭祀盛行的年代,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规定。现在祭月节主要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然而祭月在某些地方还存在这样的风俗。竖鸡蛋:小孩子的游戏,鸡蛋煮熟以后,把它竖着放,若是能够立起来...
· 秋分
地球上的现象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时到达黄径180度,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和“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的说法。秋分也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金菊正黄。秋分种麦正当时,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物候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到来。它不仅是一个季节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文化气息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立秋的世界,感受这个节气的魅力。一、立秋的含义立秋,通常发生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左右,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立秋的到来意味着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二、气候特点立秋之后,虽然白天依然炎热,但早晚温差开始增大,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三、养生保健立秋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需要随之调整。此时,应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等,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四、民俗活动立秋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比如,有些地方会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立秋当天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如红烧肉、烤鸭等,以补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外,还有“咬秋”习俗...
·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遥远的诗经里,就写下了白露这个词汇。白露是入秋以来,排行第三的节气,代表着仲秋的到来。1、时间与由来时间:2024年的白露节气是在公历9月7日23时32分。由来:白露之名,来自暑气消散,夜晚天空中水汽遇冷凝结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上,看上去是白色的,所以叫“白露”。2、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立秋,处暑这2个节气还很热,然而到了白露,就变成白天热,晚上开始冷了。天气转凉:白露以后就不会非常热了,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是每年由热转凉的转折点。3、物候现象大雁:大雁南飞,开始迁徙到南方。群鸟养馐:各种鸟类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贮存过冬的食物。4、农事活动作物管理:准备采摘成熟果蔬,预备秋收。果树管理:葡萄、猕猴桃等水果进入采收期。播种与规划:小麦开始播种,农民伯伯需要提前预备好种子及其他农用物资。5、传统习俗收清露:一些地方的人认为白露节气的露水有治病养生的...
·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立冬,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公历11月7至8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立冬之后,阳光骤减,北风凌冽,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趋于休止。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时节,水已经能结成冰。此时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蜃”为大蛤。立冬后,雉类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外表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是雉入海变成了大蛤,而“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吐气而成。天有四时,人有四季。人之四季犹如天之四时,有序且有节。若春如“人之初”,当立志;夏如“而立年”,当立德;中年之“秋”,当立功。那可把立冬看成是“暮年人生”的开始,到了需要总结一生、思考人生和世界,对自己、对后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