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专家提示说,大暑节气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专家提示说,大暑节气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要当心中暑,小心防晒。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它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夏至以后,经过三个“庚日”就入伏了。今年7月18日初伏开始,因此交大暑节气的时候已经“进伏”,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叫“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大暑时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极端的热”。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带来很多影响。
赵之珩提示说,大暑时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出汗多了,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适当喝一点盐水;不要在电风扇或开着的空调下面睡觉,以免患空调病和热伤风;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冷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亲爱的小伙伴们,夏天的热浪滚滚而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这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来了,大家准备好迎接大暑的热烈了吗?一、大暑的特点大暑,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这时太阳达到黄经120°。大暑,指炎热之极。此时气温飙升,湿热并重。白天阳光强烈,夜晚闷热难耐,是典型的“桑拿天”。大自然中,蝉鸣声声,稻谷成熟,万物生长达到鼎盛。二、大暑的风俗1、吃苦瓜:大暑期间,人们喜欢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苦瓜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能够清热解毒,还能增强食欲,是夏日里的健康佳肴。2、喝绿豆汤:一碗冰凉的绿豆汤,是炎炎夏日的最佳伴侣。它能解暑降温,还能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深受大家喜爱。3、晒伏姜:在一些地区,有晒伏姜的习俗。人们将生姜切成薄片,晒干后收藏,用以驱寒暖胃,尤其是在冬季,是抵御寒冷的好帮手。4、贴秋膘:大暑过后不久便是立秋,此时人们会开...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天的到来。它不仅是一个季节的转折点,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文化气息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立秋的世界,感受这个节气的魅力。一、立秋的含义立秋,通常发生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左右,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立秋的到来意味着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二、气候特点立秋之后,虽然白天依然炎热,但早晚温差开始增大,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三、养生保健立秋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需要随之调整。此时,应多吃一些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等,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四、民俗活动立秋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比如,有些地方会有“贴秋膘”的习俗,即在立秋当天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如红烧肉、烤鸭等,以补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外,还有“咬秋”习俗...
·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遥远的诗经里,就写下了白露这个词汇。白露是入秋以来,排行第三的节气,代表着仲秋的到来。1、时间与由来时间:2024年的白露节气是在公历9月7日23时32分。由来:白露之名,来自暑气消散,夜晚天空中水汽遇冷凝结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上,看上去是白色的,所以叫“白露”。2、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立秋,处暑这2个节气还很热,然而到了白露,就变成白天热,晚上开始冷了。天气转凉:白露以后就不会非常热了,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是每年由热转凉的转折点。3、物候现象大雁:大雁南飞,开始迁徙到南方。群鸟养馐:各种鸟类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贮存过冬的食物。4、农事活动作物管理:准备采摘成熟果蔬,预备秋收。果树管理:葡萄、猕猴桃等水果进入采收期。播种与规划:小麦开始播种,农民伯伯需要提前预备好种子及其他农用物资。5、传统习俗收清露:一些地方的人认为白露节气的露水有治病养生的...
· 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立冬,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公历11月7至8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立冬之后,阳光骤减,北风凌冽,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趋于休止。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时节,水已经能结成冰。此时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蜃”为大蛤。立冬后,雉类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外表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认为是雉入海变成了大蛤,而“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吐气而成。天有四时,人有四季。人之四季犹如天之四时,有序且有节。若春如“人之初”,当立志;夏如“而立年”,当立德;中年之“秋”,当立功。那可把立冬看成是“暮年人生”的开始,到了需要总结一生、思考人生和世界,对自己、对后人...
·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