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典故趣闻—欧阳修自号“醉翁”
酒文化—典故趣闻—欧阳修自号“醉翁”,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说】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宋史》卷319有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欧阳修说他“在乎山水之间”,但在我国,这句妇儒皆知的名言,则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饮酒态度,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的精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酒文化―典故趣闻―欧阳修自号“醉翁”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说】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4岁中进士,任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等。《宋史》卷319有传。“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欧阳修说他“在乎山水之间”,但在我国,这句妇儒皆知的名言,则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饮酒态度,从而形成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的精髓。
· 酒文化―典故趣闻―清圣浊贤
三国魏初建时,曹操严厉禁酒,人们只好私下偷着饮酒,但讳言酒字,故用“贤人”作为“白酒”(或“浊酒”)的隐语,用“圣人”作为“清酒”的隐语。清贤浊圣演变成一个典故。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辩别酒的好坏,他则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喻“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他把坏酒称做“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 酒文化—典故趣闻—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
· 酒文化―典故趣闻―石达开异闻
石达开被磔于成都。见诸骆秉章奏报。或云其实石固未死也。数年前浙人李君。游幕蜀中。一日雇舟往他处。将解缆矣。突有一老者。请与附载。李君见其鹤发童颜。须眉甚伟。许之。老者既下舟。谓舟子曰。顷刻当有大风起。勿解缆也。舟子亦老于事者。仰视天空。知所言不谬。谈次。狂飙陡作。走石飞沙。正一时许。始息少焉云散月明。命酒共酌。老者饮甚豪。酒半酣。推篷眺望。喟然欢息曰。风月依然。而江山安在。李心疑之。叩其姓名。老者慨然曰。世外人何必以真姓名告人。必欲实告。恐致骇怪耳。李遂不敢再诘。而老者已酣然伏几。鼻息雷鸣矣。破晓欠伸而起。谓李曰。老夫行将告别。同舟之谊。极荷高情。后如有缘。尚当再会。遂举足登岸。其行如风瞬焉已远。李既送客。比返舟。则一伞遗焉。防其复来攫取。为之移置则重不可举。异之。视伞柄。系坚铁铸成。傍有羽异王府小字。始恍然知为翼王也。茫天壤。今是知尚在否耳。
· 酒文化―典故趣闻―失马赠酒
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日:“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身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解说】秦缪公:即秦穆公(?~前621年)春秋秦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名任好,秦德公第三子。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统治期间,任用贤才百里奚、蹇叔等,使秦国出现了强盛局面。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与中原大国晋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间)大战,俘晋惠公。晋惠公,春秋时晋君,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服:古代一车四马,两马在中者为服,两马在旁者为骖。野人:指务农的奴隶或平民。秦穆公失马,不仅不处罚或责怪食马肉的“野人”们,反怕他们吃骏马肉不饮酒伤亡,于是“以酒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