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莲鹤方壶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7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莲鹤方壶,劫后余生的东周遗宝莲鹤方壶1923年秋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为扁方体,修颈斜肩

劫后余生的东周遗宝

莲鹤方壶1923年秋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为扁方体,修颈斜肩,腹垂鼓,双耳,圈足。壶盖铸作莲花形,立雕双层莲瓣,花瓣上布满小镂孔。莲花的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上立鹤,昂首振翅,似鸣似舞。盖边饰窃曲纹,两兽尾部相连,连接处插设一目。壶腹遍饰蟠龙纹,龙角竖立,回首反顾,塌腰卷尾,身雕鳞纹。壶腹四隅各有一神兽,兽角弯曲,顶端分叉,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之下压两只怪虎,抬首屈肢而伏。

令人称道的装饰风格

莲鹤方壶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是因为它造型巧异精妙,铸造亦很工致。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最具特色的是壶盖上之莲鹤:莲花肥硕盛开,仙鹤站立花芯,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巧妙。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它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

被郭氏称道的时代精神

郭沫若先生称道壶盖之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细品他的评价,可以看出,他这里所指述的,既是莲上之鹤,又是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开创一代新风,故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实在精辟而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莲鹤方壶
劫后余生的东周遗宝莲鹤方壶1923年秋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为扁方体,修颈斜肩,腹垂鼓,双耳,圈足。壶盖铸作莲花形,立雕双层莲瓣,花瓣上布满小镂孔。莲花的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上立鹤,昂首振翅,似鸣似舞。盖边饰窃曲纹,两兽尾部相连,连接处插设一目。壶腹遍饰蟠龙纹,龙角竖立,回首反顾,塌腰卷尾,身雕鳞纹。壶腹四隅各有一神兽,兽角弯曲,顶端分叉,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之下压两只怪虎,抬首屈肢而伏。令人称道的装饰风格莲鹤方壶之所以闻名天下,主要是因为它造型巧异精妙,铸造亦很工致。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最具特色的是壶盖上之莲鹤:莲花肥硕盛开,仙鹤站立花芯,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巧妙。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它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被郭氏称道的时代精神郭沫若先生称道壶盖之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细品他的...
·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龙耳虎足铜方壶
龙虎共处的世界龙耳虎足铜方壶1979年于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口微侈,颈修长,腹扁鼓,有圈足,形体秀丽俊俏,与西周时期铜方壶相仿,而其附设配件和花纹,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壶盖内外壁皆雕镂精细的蟠虺纹,盖体下缘之四个兽头正好卡住壶口边沿,设计精妙合理。壶之双耳加饰两条回首伏龙,圈足下为两只立体伏虎,圆雄浑壮,生动逼真。壶颈、肩和圈足皆以粗细不等的阳凸线雕出娟丽清秀的纹饰,腹部则留出四块空白,给人以清新感,避免了通体细密花纹造成的繁芜。春秋时期的代表器类似的龙耳虎足铜方壶,在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新郑彝器”中也有一件,形制、花纹均与这件方壶相同,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应为春秋时期的代表器。
·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龙耳虎足铜方壶
龙虎共处的世界龙耳虎足铜方壶1979年于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口微侈,颈修长,腹扁鼓,有圈足,形体秀丽俊俏,与西周时期铜方壶相仿,而其附设配件和花纹,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壶盖内外壁皆雕镂精细的蟠虺纹,盖体下缘之四个兽头正好卡住壶口边沿,设计精妙合理。壶之双耳加饰两条回首伏龙,圈足下为两只立体伏虎,圆雄浑壮,生动逼真。壶颈、肩和圈足皆以粗细不等的阳凸线雕出娟丽清秀的纹饰,腹部则留出四块空白,给人以清新感,避免了通体细密花纹造成的繁芜。春秋时期的代表器类似的龙耳虎足铜方壶,在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新郑彝器”中也有一件,形制、花纹均与这件方壶相同,两相比较,如出一辙,应为春秋时期的代表器。
· 酒文化—夏商周时期酒具—铜斝
腹足相通之铜斝此铜斝1984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第九号墓中,器口基本呈圆形,外敞,口沿有两个三棱锥状矮柱,单把,束腰,部外鼓,平底。三棱形空足。腹与足相通。铜斝的鼻祖铜斝与铜爵一样,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而其源头则是龙山文化广泛出现的陶斝。据考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这件青铜平底铜斝为夏王朝晚期遗物,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铜斝之一。兼作温酒器之注酒具"斝"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见到,为商代双柱平底斝之象形。周代礼书中也常常提到斝,是一种酒器。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发现,铜斝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专门向爵内注酒,又兼作温酒器。《礼记·礼器》云"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明确了铜斝在酒器中的地位列于铜爵之后。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白瓷执壶
釉色均匀纯净,洁白光润白瓷执壶1991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侈口长颈,短流,三股曲柄,肩部丰满,腹高而直,圈足。该壶器形浑圆饱满,胎质致密,除足部外均施白釉,釉子均匀纯净,洁白光润,为白瓷之佳品。唐代的白瓷器白瓷首创于隋代,成熟于唐代,唐人曾称颂当时制造的白瓷说:“大邑烧瓷轻且坚,好似美玉天下传。君家白碗盛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时白瓷的制作工艺可谓高超之极。然而,这件白瓷执壶虽也精致非常,但与美玉相比似乎还差得很远,可能是唐代平民所用之器,并非唐时白瓷烧造的最佳水平。唐代瓷执壶的用途唐代的瓷执壶出土不少,但其用途却有两种,可作酒器,也可作茶具。唐太和三年王明哲墓土的瓷壶上写有“老导家茶社瓶”等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壶上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泛花泛蚁”等题识,表明唐代瓷执壶分别可用为酒器和茶具,作茶具者叫茶瓶,作酒器者称酒瓶或酒注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