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人物春秋—敦煌学的开拓者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1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人物春秋—敦煌学的开拓者,敦煌学的开拓者保罗·伯希和,1878年5月28日生于法国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慧,

敦煌学的开拓者

保罗·伯希和,1878年5月28日生于法国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慧,尤其对东方文化甚感兴趣,少年时即考入国立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专业,毕业后又投师于法国博学多才的世界著名东方学大师沙畹等人,为他学习了解亚洲和中国古代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伯希和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除了欧洲母语外,他还精通古汉语、梵语、蒙古语、语、藏语、波斯语、吐火罗语等十几种语言。由于他掌握了丝绸之路众多民族的古语,这对于他研究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伯希和在莫高窟期间,除了花去大量的时间翻检藏经洞中的经文遗书外,还对莫高窟的洞窟首次进行了编号,对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伯希和和他的摄影师在洞窟中拍摄了大量的壁画、彩塑照片。识别记录了壁画中的榜题,其中榜题有汉文、蒙古文、回鹘文等,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没有多少种文字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这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伯氏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做了如此大量又复杂的工作,的确是难能可贵。

1908年10月,伯希和历时两年多完成了他在中亚的考察工作,并将运回的所有文物交给了国家图书馆,敦煌的文物在那里找到了安身之地。伯氏抓紧时间进行整理工作,出版了六卷本的《敦煌石窟》大型画册,并先后出版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论文集,这对于后来的敦煌学研究起了先导作用。

敦煌艺术得到了世人的注目,敦煌学能遍及全世界,这其中与伯希和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伯希和运抵法国的敦煌文物能够完善无损地保留下来,也反映了伯氏对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一个学者的人格风范。

1911年,33岁的伯希和重返法兰西学院,专门讲授中亚语言、历史和考古学。他在这个职务上一干就是20多年,直至逝世。他用毕生的精力,对亚洲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传播、弘扬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受到了世界的高度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人物春秋―敦煌学的开拓者
敦煌学的开拓者保罗・伯希和,1878年5月28日生于法国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慧,尤其对东方文化甚感兴趣,少年时即考入国立现代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专业,毕业后又投师于法国博学多才的世界著名东方学大师沙畹等人,为他学习了解亚洲和中国古代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伯希和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除了欧洲母语外,他还精通古汉语、梵语、蒙古语、语、藏语、波斯语、吐火罗语等十几种语言。由于他掌握了丝绸之路众多民族的古语,这对于他研究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伯希和在莫高窟期间,除了花去大量的时间翻检藏经洞中的经文遗书外,还对莫高窟的洞窟首次进行了编号,对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伯希和和他的摄影师在洞窟中拍摄了大量的壁画、彩塑照片。识别记录了壁画中的榜题,其中榜题有汉文、蒙古文、回鹘文等,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没有多少种文字功底,是不可能完成这项难度极大的工作...
· 敦煌文化―人物春秋―敦煌学倡导者一代通儒饶宗颐
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时维秋初,香港酷热。90高龄的饶宗颐,几次安排时间,与我们谈古论今。话题,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学术活动中徐徐展开,还原二十世纪之初至二十一世纪之初今日的百年沧桑,在“国学”热方兴未艾的今日再贴近不过。饶宗颐清癯健谈。作为中华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文化大师,他的影响遍及大陆、港澳台及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是中国一个时代的代表学者之一,被誉为“业精六艺、才备九能”的“通儒”。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始终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具备传统儒者的全部经历,温柔敦厚,一派古学者本色。他翻译及研究世界最古老的巴比伦史诗,《近东开辟史诗》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中文译本。他致力于佛学及中印古代文化交往史等艰深课题的研究,包括古印度梵文婆罗门经典,曾深入钻研《梨俱吠陀》,并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纪念这段因缘,他将书斋命名为“梨俱室”。他在悉昙学上更是独继绝学,在...
· 敦煌文化—人物春秋—敦煌学倡导者一代通儒饶宗颐
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时维秋初,香港酷热。90高龄的饶宗颐,几次安排时间,与我们谈古论今。话题,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学术活动中徐徐展开,还原二十世纪之初至二十一世纪之初今日的百年沧桑,在“国学”热方兴未艾的今日再贴近不过。饶宗颐清癯健谈。作为中华文化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文化大师,他的影响遍及大陆、港澳台及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是中国一个时代的代表学者之一,被誉为“业精六艺、才备九能”的“通儒”。他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始终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具备传统儒者的全部经历,温柔敦厚,一派古学者本色。他翻译及研究世界最古老的巴比伦史诗,《近东开辟史诗》成为该领域的第一部中文译本。他致力于佛学及中印古代文化交往史等艰深课题的研究,包括古印度梵文婆罗门经典,曾深入钻研《梨俱吠陀》,并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纪念这段因缘,他将书斋命名为“梨俱室”。他在悉昙学上更是独继绝学,在...
· 敦煌学家项楚
项楚,浙江永嘉县人,中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对于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出版有《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等多种专著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简介1940年7月出生[1],1962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学。文革中分配到军垦农场劳动两年,又当了10年中学教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1]。1965年8月至1968年8月,四川军垦农场劳动。1968年9月至1980年2月,四川阿坝康定中学任教。1980年至今在四川大学任教,1986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评为四川大学杰...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学研究步入数码化时代
敦煌研究院近日与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将敦煌壁画及相关艺术资料制作成高质量的数码化图像,归入一个学术性电子档案“梅隆国际敦煌档案”。目前,敦煌学研究工作队已开始使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技术拍摄敦煌壁画和雕塑。梅隆基金会还将积极与有关国家联系,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大量敦煌文物及资料进行数码化处理,并纳入这个档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