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图案研究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8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图案研究,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各处不贩特点与风格。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今人继承这部分遗产,美化社会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历经千年,在四百多个石窟里留下了难以数计、美如花朵的图案彩绘。这是古代无数匠师们的妙手神笔描绘的花朵,是先人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刀在过去千年的艺术长河中,曾吸引着无数人们入窟赞叹膜拜,愿她今天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并走出石窟,为美化人们的社会生活献艺。

北朝图案(上)——敦煌图案(一)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各处不同特点与风格。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今人继承这部分遗产,美化社会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北朝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从公元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发期,整个艺术形态都呈现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互映的艺术特色。图案亦是这样。 

  北朝石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中心塔柱式”和“覆斗形顶式”。中心塔柱式石窟平面纵长方形,窟顶后部为平顶(即平棋),前部为起人字式顶,窟中央有一方形立柱,方柱四面凿龛供佛。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木构庙堂建筑与印度“支提式”式石窟(即窟中立塔)相混合的窟形。窟内的图案也都为着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分布的。窟顶后部即是模仿平棋的图案,窟顶前部即是模仿起脊屋架的枋、椽、斗拱及其彩绘的图案,斗及其彩绘的图案,斗下的竖条边饰即示意立柱,四壁下总后边饰即表示横枋。佛龛图案上为楣,侧为柱。窟内一切图案都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北魏之后,中心塔柱式窟逐渐演变为覆斗形顶窟,即石窟平面方形,窟顶如一倒斗形状,正凿一龛供佛。窟形的变化,先期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纯粹的装饰了。 

  北朝图案简练鲜明,纹样种类少,形象单纯,组合也不复杂,同一纹样反复连续即为边饰,几种边饰相联,中置一莲花即为藻井。纹样主要有莲荷纹、忍冬纹、几何纹、云气纹、祥禽瑞兽纹等。莲荷纹是我国传统的纹,可望而不可及,战国时已用于器物装饰,奏汉时已装饰于建筑。在佛教艺术中则有特定的含义。莲花净洁溢香,是佛国净土的象征,在佛教艺术中是至圣庄严的纹样。忍冬纹是我国各地北朝石窟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北魏木构建筑,织物刺绣中都有应用。在敦煌石窟中非常丰富,有单叶波状、又叶分枝、四叶边锁等多种。几何纹在我国彩陶上已普遍应用,汉代织物上已织成色线彩锦。在石窟艺术中,内在石窟尚未见到,新疆石窟中也很少见。敦煌石窟则极为丰富,有方格想方设法、斜方格纹、菱形纹等多种。云气纹是我国传统纹样,战国漆器,汉代织锦应用已至纯熟。在北朝石窟中,仅见于敦煌石窟。祥禽瑞兽纹有龙、以、虎、猴、孔雀、长尾鸟等。多与人组合画于人字披的椽间另外,还有光焰纹、鳞甲纹、散点花草纹等。 

  北朝图案纹饰的主要特点是造型简洁鲜明。如忍冬纹,它虽是各地北朝石窟中通见一种纹样,而在莫高窟则显得格外突出。造型简洁朴实,自由活泼,变化多姿。多以三瓣或四瓣植物叶形,利用正、反、俯、仰的变化,设计卫个像剪纸、影画那样简练鲜明的形象。它既不同于大同云冈石窟雕刻中的忍冬边饰那样华丽,也不似新疆石窟壁画中忍冬边饰那种强调凹凸变化,不露空地的繁缛式样。而是以一个单叶忍冬纹样作基本单位,不论组成单叶波状、双叶藤蔓分枝、四叶边琐式样,其侧视叶状的形象和结构脉络总是那么清晰完整。在土红色底衬托之下,给观者以单纯、朴实的美感。又如几何纹,它只是用不同斜度的线组成不同的几何形状,利用“数”的变化规律,相间填色,使简单的网状,变现出丰富多彩,如织锦般华丽的纹饰。再如云气纹,它不同于忍毛主席纹和几何纹,是以各自固有的形象与格式表现其面貌特征,而是用连续S形曲线形成的韵律动势,显示其形象特征的。它没有也不需要有具体的固定不变的形象,要表现的只是其化莫测的流动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图案研究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壁画、塑像、建筑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就不算完成,整个石窟艺术就缺乏一个完整体。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各处不贩特点与风格。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今人继承这部分遗产,美化社会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历经千年,在四百多个石窟里留下了难以数计、美如花朵的图案彩绘。这是古代无数匠师们的妙手神笔描绘的花朵,是先人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刀在过去千年的艺术长河中,曾吸引着无数人们入窟赞叹膜拜,愿她今天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并走出石窟,为美化人们的社会生活献艺。北朝图案(上)――敦煌图案(一)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装饰于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形态。图案与...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