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乐僔开窟之由来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1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乐僔开窟之由来,三危山,虽不是名山大川,但它那粗犷雄健的气势,那惊心动魄的佛光山色,使人心荡

  三危山,虽不是名山大川,但它那粗犷雄健的气势,那惊心动魄的佛光山色,使人心荡神移。每逢雨后,云遮雾罩的三危山时隐时显,被鲜红的夕阳照耀得五光十色,扑朔迷离。据传,这就是三危山上的佛光。举附闻名的莫高窟就是在佛光的下才开凿的。那么是谁在三危山下首先发现了佛光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呢?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敦煌有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对佛一心供养,非常虔诚,经常身披袈裟,手持禅杖四方云游。  

  有一天,乐僔云游到了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经过一天的奔波,他又饿又渴,十分疲惫,坐在绵软的沙滩上歇息。这时候,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映照在三危山上。他蓦地抬头一看,奇迹出现了:对面的三危山金光万道,放射着五颜六色的耀眼光环。三座危峰的金光中化作“三世佛”显出真容,倏地一晃,好似有无数菩萨在诵经说法。金光明暗交替地闪烁着,又隐约看到飞天仙女在金光中飞舞:有的在散花,有的在弹奏乐器……一心持戒修行、礼佛诵经的乐僔被这佛国奇景炫惑了,他认为三危山上的金光就是佛光显现。这佛光照在他身上,顿感身心愉悦,疲惫尽消。心想,找苦苦寻求、顶礼膜拜的佛祖灵光不就在这三危山吗?还要到那里去追寻呢?他决心就在此修行拜佛。
 

  于是,乐僔四处募捐化缘,请来工匠,在大泉河西岸的峭壁上开凿了一个石窟。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就这样于1600年前在这块沙漠圣地上诞生了。从此,三危山下的峡谷燃起了拜佛的香火,响起了诵经的木鱼声。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乐僔当时所见到的金光千佛,只是一种自然奇景引发的幻觉。这种自然奇景,我们今天在三危山上仍可看到。因为三危山是剥蚀残山,山上无草木,岩石为黯红色,其中含有石英、云母等矿物质,夕阳反射,灿烂若似金光。当然,生活在千余年前的乐僔对这种自然奇景无法理解,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就把它完全归之于“佛”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又有一个和尚来到大泉河谷,也在一个雨后傍晚看到了三危山上的“佛光”,坚信这儿是佛祖圣地,在乐僔首开的洞窟旁边,又开凿了第二个洞窟。这个和尚名叫法良。
 

  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都在这里捐资开窟,火建寺院。洞窟的规模也渐渐扩大。僧侣们来来往往,香客、朝拜者络绎不绝。丝绸之路的兴旺,佛教文化的交流,更使莫高窟红火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失落的文明!莫高窟,你永远属于敦煌
从江南坐火车,颠簸二天二夜到兰州,再换乘汽车,晓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我们到了敦煌。来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个西北边陲小镇,伫立在黄沙红柳之间。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浅薄,敦煌城繁华得很,基本上东部开放城市有的它全有,包括健康的不健康的。当车穿越长长的防风林,驶入市区的时候,这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已不再使我们关注,重要的是历经艰辛的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欢呼一声:敦煌,我来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去莫高窟。在车上,领队一再告诫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单独行动,不要离开导游,不要胡乱照相。他称之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坚守。车驶出敦煌城这个绿洲,向荒漠中进发,大概开了40分钟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虽然敦煌除了莫高...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失落的文明!莫高窟,你永远属于敦煌
从江南坐火车,颠簸二天二夜到兰州,再换乘汽车,晓行夜宿,在第5天傍晚我们到了敦煌。来敦煌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它不过是个西北边陲小镇,伫立在黄沙红柳之间。到了敦煌,才知道自己浅薄,敦煌城繁华得很,基本上东部开放城市有的它全有,包括健康的不健康的。当车穿越长长的防风林,驶入市区的时候,这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已不再使我们关注,重要的是历经艰辛的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欢呼一声:敦煌,我来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去莫高窟。在车上,领队一再告诫大家,到了莫高窟,不要单独行动,不要离开导游,不要胡乱照相。他称之为"三不"政策,要求大家一定坚守。车驶出敦煌城这个绿洲,向荒漠中进发,大概开了40分钟的路程,才到了莫高窟。莫高窟坐落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稀疏的树林掩映着一个个洞窟,一条早已干涸的河床在它脚下横亘着,荒凉极至,萧瑟极至,却又神秘极至。虽然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鸣沙山月牙泉那...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洞窟研究
中国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石窟寺(古代又写作漠高窟)。近代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各代开凿的石窟鳞次栉比地密布于15~30米高的崖面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现存洞窟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洞窟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现存洞窟487个。各窟均由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因题材的不同而相异,彩塑多置于佛龛内或佛坛上,壁画绘于四壁、窟顶和龛内。造像均为泥质彩塑,分单身像和群像。小者10厘米,高者33米,以夸张的色调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所有壁画如以2米高排列,可形成25公里长的画廊。敦煌壁画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希腊、波斯艺术风格。有的洞窟地面铺设花砖,窟外建木构窟檐。北区现存洞窟2...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洞窟研究
中国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石窟寺(古代又写作漠高窟)。近代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各代开凿的石窟鳞次栉比地密布于15~30米高的崖面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现存洞窟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洞窟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现存洞窟487个。各窟均由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筑形式因题材的不同而相异,彩塑多置于佛龛内或佛坛上,壁画绘于四壁、窟顶和龛内。造像均为泥质彩塑,分单身像和群像。小者10厘米,高者33米,以夸张的色调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所有壁画如以2米高排列,可形成25公里长的画廊。敦煌壁画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希腊、波斯艺术风格。有的洞窟地面铺设花砖,窟外建木构窟檐。北区现存洞窟2...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敦煌年谱
公元366年,僧人乐僧和法良游方到鸣沙山下,时近日落看到三危山的"佛光",决意在此造窟修行,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窟。1524年,明帝国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关外,莫高窟"佛教屡遭毁坏,龛亦为沙所埋"。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光禄少卿汪隆奉命督修沙州(敦煌),并以诗纪颂莫高窟艺术。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著名的西北史地学家徐松曾游历莫高窟,并入载其《西域水道纪》。1877年5月,匈牙利塞切尼考察团到达敦煌,"发现"莫高窟。团员包括地质学家洛克齐。他们的著作《于远东》载有对莫高窟的描述与速写。1900年农历5月26日(公历6月22日),王道士发现藏经洞,随后藏经洞卷子在西北作为古董和书画珍品流传。1904年,敦煌县令汪宗翰责令王道士清点藏经洞遗书,并就地封存,暂为保管。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进入藏经洞:&qu...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