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东禺村梁氏族规碑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东禺村梁氏族规碑,清肇庆东禺村梁氏族规碑位于肇庆市黄岗镇东禺村梁氏宗祠内,清雍正九年(1731年
清 肇庆 东禺村梁氏族规碑 位于肇庆市黄岗镇东禺村梁氏宗祠内,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碑高1.30米、宽0.61米,楷书阴刻,从右至左31行,满行101字,共1800余字。族人梁端山撰文。碑文记述族长等人在族内的职责,祭祖所规定的仪式、仪物以及训诲族人的规条。其中有经当地县令批准在案并勒石于祠堂的箴规。男规有“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勤力耕种、早完钱粮、忍性为高、为善最乐”等十条;女箴有“侍奉翁姑、尊敬丈夫、和睦婶姆、闺门谨守、夜眠早起、勤俭家务”等六条。此箴规另有注解,每逢朔望及时节祭祖,则在祠堂宣讲。碑文还订出严格的奖罚办法,其目的在于使族人能“人人乐善,个个循良”。
该碑为研究封建社会的民间习俗、宗法制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1987年出版的《肇庆市文物志》辑录了此碑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东禺村梁氏族规碑
清肇庆东禺村梁氏族规碑位于肇庆市黄岗镇东禺村梁氏宗祠内,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碑高1.30米、宽0.61米,楷书阴刻,从右至左31行,满行101字,共1800余字。族人梁端山撰文。碑文记述族长等人在族内的职责,祭祖所规定的仪式、仪物以及训诲族人的规条。其中有经当地县令批准在案并勒石于祠堂的箴规。男规有“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勤力耕种、早完钱粮、忍性为高、为善最乐”等十条;女箴有“侍奉翁姑、尊敬丈夫、和睦婶姆、闺门谨守、夜眠早起、勤俭家务”等六条。此箴规另有注解,每逢朔望及时节祭祖,则在祠堂宣讲。碑文还订出严格的奖罚办法,其目的在于使族人能“人人乐善,个个循良”。该碑为研究封建社会的民间习俗、宗法制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1987年出版的《肇庆市文物志》辑录了此碑全文。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康熙御书碑
清肇庆康熙御书碑立于肇庆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内,原有6方,现存5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其时两广总督郭世隆,在阅江楼西侧嵩台驿建御书碑,把他父子所得康熙手迹摹勒石上。据现存于阅江楼的郭世隆述御书来历碑载:“曩在直隶之清苑,闽之庐宫,曾特建御书亭楼,勒之贞珉,以志盛遇于不朽。今移驻岭表,道里悠长,依恋徒切。特于嵩台胜地,将前后御书,并摹诸石”。5方碑刻都是双龙顶额,云纹镶边,下有雕龙碑座,均高2.22米、宽1.10米,端石质。康熙御书碑之一,“端方”二字为大字楷书,《净名斋记》为小字行书。碑中提到的净名斋,在阊门山。康熙三十三年,帝路经阊门山,赐“端方”绫匾及临董字诗扇给郭世隆,当时郭在此督修水利。康熙御书碑之二,诗两篇,行书,第一首是康熙于四十二年赐给郭第三子郭朝祯,第二首是康熙于四十四年赐给郭第四子郭朝祚。康熙御书碑之三,为扇面诗,行书,是康熙于三十五年赐给时任闽浙...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肇庆康熙御书碑
清肇庆康熙御书碑立于肇庆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内,原有6方,现存5方,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刻。其时两广总督郭世隆,在阅江楼西侧嵩台驿建御书碑,把他父子所得康熙手迹摹勒石上。据现存于阅江楼的郭世隆述御书来历碑载:“曩在直隶之清苑,闽之庐宫,曾特建御书亭楼,勒之贞珉,以志盛遇于不朽。今移驻岭表,道里悠长,依恋徒切。特于嵩台胜地,将前后御书,并摹诸石”。5方碑刻都是双龙顶额,云纹镶边,下有雕龙碑座,均高2.22米、宽1.10米,端石质。康熙御书碑之一,“端方”二字为大字楷书,《净名斋记》为小字行书。碑中提到的净名斋,在阊门山。康熙三十三年,帝路经阊门山,赐“端方”绫匾及临董字诗扇给郭世隆,当时郭在此督修水利。康熙御书碑之二,诗两篇,行书,第一首是康熙于四十二年赐给郭第三子郭朝祯,第二首是康熙于四十四年赐给郭第四子郭朝祚。康熙御书碑之三,为扇面诗,行书,是康熙于三十五年赐给时任闽浙...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
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水月宫。此碑原在肇庆城隍庙,抗日战争中移至龙顶岗,1962年移至七星岩南华亭,现收回今址。明弘治七年(1494年)刻。碑名《肇庆城隍庙记》,陈献章撰并书,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端砚石质,晕首,行楷,“茅龙”字体,自右至左竖写14行。碑左下角缺一大块,原文共371字,现见328字。陈献章束茅为笔,世称“茅龙字”。弘治七年应学生陈冕之请到肇庆,写有《大水浮舟至七星岩题其上》、《双凤石》等诗。该碑亦作于此时,清宣统《高要县志》有载。碑文介绍了肇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赞扬郡守黄琥的政绩,阐述为官者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的观点,认为人神一理,神的存在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此碑是陈献章晚年书法佳作。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
明肇庆肇庆城隍庙记碑位于肇庆市七星岩水月宫。此碑原在肇庆城隍庙,抗日战争中移至龙顶岗,1962年移至七星岩南华亭,现收回今址。明弘治七年(1494年)刻。碑名《肇庆城隍庙记》,陈献章撰并书,碑高1.5米、宽0.9米、厚0.15米,端砚石质,晕首,行楷,“茅龙”字体,自右至左竖写14行。碑左下角缺一大块,原文共371字,现见328字。陈献章束茅为笔,世称“茅龙字”。弘治七年应学生陈冕之请到肇庆,写有《大水浮舟至七星岩题其上》、《双凤石》等诗。该碑亦作于此时,清宣统《高要县志》有载。碑文介绍了肇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赞扬郡守黄琥的政绩,阐述为官者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的观点,认为人神一理,神的存在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此碑是陈献章晚年书法佳作。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