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肇庆庆云寺祖师墓塔群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2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肇庆庆云寺祖师墓塔群,清肇庆庆云寺祖师墓塔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和云溪两风景区内。庆云寺初代祖

清 肇庆 庆云寺祖师墓塔群 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和云溪两风景区内。庆云寺初代祖塔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代祖塔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历代住持普同塔建于康熙三十年。当时,庆云寺立碑,合山僧众相约:“今后历代住持,不宜再在庆云寺周围建骨灰塔。另建一历代住持普同塔,今凡继本山席者,佥奉灵骨入内”(所指即是此塔)。但其后,一些住持和地位显赫的尊宿长老和尚圆寂后,不遵碑约,另行建墓(塔)。如:常朗和尚墓,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德霞和尚墓,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六代住持墓以及四十代住持墓,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作云和尚墓以及正辉祖明老和尚墓,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十六代住持墓,建于民国4年(1915年)、六十一代住持墓,建于民国16年(1927年)、六十八代住持墓,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六十九代住持墓,建于民国30年(1941年)等。

 初代祖师栖壑和尚墓塔与二代祖师在犙和尚墓塔坐落在寺后南侧,距古龙泉约200米的后山,两座墓地依山势上下相连,占地一亩多。墓的地面都用打磨后的青石块铺陈,后面和左右墓壁用大石块砌成,坟手用方石板刻浮雕图纹作装饰。墓地中央,各建一石塔,塔座刻两层莲花瓣图案,塔顶用一整块雕琢成莲花状的大石覆盖。塔周长4.5米,高2.1米,塔前设置石供桌和方形石香炉。两座墓塔均有一块碑记,竖在墓地之旁,青石制作,高2.4米,宽1.2米,分别刻有铭文,记载佛教活动及庆云寺初代、二代祖师的行状。其中二代祖在犙和尚塔铭由梁佩兰撰文、陈恭尹书丹,正文隶书,艺术价值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宋广州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宋广州六榕寺祖师墓塔群位于广州市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20世纪60年代后期墓塔遭受破坏。经近年修葺整理,现存垅环形墓5座,环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并建有围墙进行保护。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墓塔碑记,该地原有祖塔七座,因岁久石塔湮没,天启三年将原7位大师祖塔合建为一大墓穴。七位大师是:梁朝敕命建塔净慧寺始祖翁昙裕智大法师,还有前住山彻翁证老和尚、景岩坪老和尚、理田继嵩老耆旧、前住山月堂照老和尚、逊庵谦老和尚、瑨老和尚。到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现该墓为两重垅环形墓,用不规划的麻石加灰砂砌筑墓壁,正中立一块雕祥云拱月的青石碑,碑文刻昙裕智大法师等7人名字。墓长10.4米、宽7米。除祖师墓外,还有则安棉老和尚墓塔,明代央禅真柱老祥师、沛然洁老和尚、守素节老禅师3人合葬墓塔;具五乘...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肇庆蚬壳洲墓群
新石器时代肇庆蚬壳洲墓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龙一村东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84年发现,1986年与1987年两次发掘共378平方米。遗址的第四、五层为文化层,其中第④层含大量的贝壳。清理墓葬27座,发现人骨架31具,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蹲葬、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部分头骨上有人工拔齿痕迹。个别墓葬有1~2件随葬品。出土陶器中,夹砂陶比例大于泥质陶,手制,火候低。夹砂陶器多饰绳纹,泥质陶有白色陶衣,其上绘制赭色带状纹样,属于一种彩陶。器形有釜、罐、盘,流行圜底器或圈足器。石器有双肩锛、多孔刀,以及骨器笛、笄。出土的贝类标本中,处于淡水环境的种属个体数量占80%,处于咸淡水之交环境的种属个体数量占20%,说明遗址形态属于河岸型贝丘遗址。碳十四测定人骨标本的年龄为距今5130年±1...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肇庆蚬壳洲墓群
新石器时代肇庆蚬壳洲墓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区桂城龙一村东北面,南距西江300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阶段。遗址面积两万多平方米。1984年发现,1986年与1987年两次发掘共378平方米。遗址的第四、五层为文化层,其中第④层含大量的贝壳。清理墓葬27座,发现人骨架31具,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合葬和三人合葬。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也有蹲葬、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部分头骨上有人工拔齿痕迹。个别墓葬有1~2件随葬品。出土陶器中,夹砂陶比例大于泥质陶,手制,火候低。夹砂陶器多饰绳纹,泥质陶有白色陶衣,其上绘制赭色带状纹样,属于一种彩陶。器形有釜、罐、盘,流行圜底器或圈足器。石器有双肩锛、多孔刀,以及骨器笛、笄。出土的贝类标本中,处于淡水环境的种属个体数量占80%,处于咸淡水之交环境的种属个体数量占20%,说明遗址形态属于河岸型贝丘遗址。碳十四测定人骨标本的年龄为距今5130年±100年。蚬壳洲...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唐清肇庆端溪砚坑遗址
唐-清肇庆端溪砚坑遗址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背后北岭山一带及西江羚羊峡以东斧柯山一带。年代为唐至清。主要遗存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老坑又称水岩、皇岩,位于羚羊峡南岸江湄,自唐代起,历代均有开采,坑洞很多,今存大西洞和水归洞。大西洞长125米,水归洞长100多米。老坑砚石质地为端溪各名砚之冠,被视为砚中之宝。石质细嫩,叩之无声。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老坑自开采以来曾多次塌方,清末停止开采,直至1972年又重新开采。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水岩之南山上,距水岩洞约600米。砚石质优,细腻,坚实,滋润,青紫带红。自宋治平年间开采以来,历代均有开采,后因塌方,已停采100多年,至1978年又重新开采。麻子坑位于水岩之南山上,距水岩3000多米,分旱洞、水洞二坑,水洞石质可与水岩媲美,居第二位。砚石质地高洁,娇嫩,细腻,石色青紫略带蓝色。自清乾隆年间开采,后因塌方淤塞而停采,至1962年恢复开采。...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唐清肇庆端溪砚坑遗址
唐-清肇庆端溪砚坑遗址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背后北岭山一带及西江羚羊峡以东斧柯山一带。年代为唐至清。主要遗存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等。老坑又称水岩、皇岩,位于羚羊峡南岸江湄,自唐代起,历代均有开采,坑洞很多,今存大西洞和水归洞。大西洞长125米,水归洞长100多米。老坑砚石质地为端溪各名砚之冠,被视为砚中之宝。石质细嫩,叩之无声。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老坑自开采以来曾多次塌方,清末停止开采,直至1972年又重新开采。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水岩之南山上,距水岩洞约600米。砚石质优,细腻,坚实,滋润,青紫带红。自宋治平年间开采以来,历代均有开采,后因塌方,已停采100多年,至1978年又重新开采。麻子坑位于水岩之南山上,距水岩3000多米,分旱洞、水洞二坑,水洞石质可与水岩媲美,居第二位。砚石质地高洁,娇嫩,细腻,石色青紫略带蓝色。自清乾隆年间开采,后因塌方淤塞而停采,至1962年恢复开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