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文化遗址—西汉清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西汉清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西汉-清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面的珠江口狮子洋畔。莲花山由40多
西汉-清 番禺 莲花山古采石场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面的珠江口狮子洋畔。莲花山由40多个山丘组成,海拔108米,总面积约231万平方米。山岗表土下主要是赭红色砂砾岩。古代,人们在此大规模开采石料,从山南的莲花山起,偏东至莲花山渔港折向延伸长约3000米,留下的采石工作面平均高约25米,最高40米。如悬崖峭壁,钎痕历历,桩孔累累,估计开采面积逾33万平方米。有的地方尚见已采凿而未运的石柱或半成品。
《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组合、岩石学特征、风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时代方面与广州近郊、南海西樵山及三水等地区的古采石场及岩石作对比鉴定,认定南越王墓主要石材采自莲花山。由此,这个采石场的开采年代推至西汉初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西汉清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
西汉-清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面的珠江口狮子洋畔。莲花山由40多个山丘组成,海拔108米,总面积约231万平方米。山岗表土下主要是赭红色砂砾岩。古代,人们在此大规模开采石料,从山南的莲花山起,偏东至莲花山渔港折向延伸长约3000米,留下的采石工作面平均高约25米,最高40米。如悬崖峭壁,钎痕历历,桩孔累累,估计开采面积逾33万平方米。有的地方尚见已采凿而未运的石柱或半成品。《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组合、岩石学特征、风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时代方面与广州近郊、南海西樵山及三水等地区的古采石场及岩石作对比鉴定,认定南越王墓主要石材采自莲花山。由此,这个采石场的开...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番禺大洲龙船遗址
清番禺大洲龙船遗址位于广州市番禺钟村镇大洲的蔗田中。1977年发现并发掘。船体全长43.6米,宽4米。是尖头平底船,没有龙骨。船头底板稍微往上翘起。船内有多个船舱,舱间距离不等。船舷板外部彩绘有许多龙鳞,由红、黄、黑三种颜色组成。船底部有十四处修补痕迹,推断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据船的结构与造型,认定是一条龙船。船舱内出有铜器镜、簪、耳勺及“康熙通宝”钱;陶器有罐、碗、擂盆等,其中两件陶罐属明代;瓷器有青花碗两件,其中一件外壁绘花草纹,属明末清初广东民窑产品,另一件内底绘花草纹,外壁绘狮子滚绣球图案,属清初景德镇产品。其它还有荔枝核、龙眼核、橄榄核、桃核、狗骨等。从结构分析,该船设有楼阁,应不是用于竞渡的船,而是一条纪念性的游乐船。清《广东新语》、《南越笔记》都有关于大洲龙船的记载,据此推断这条船就是大洲村民为祭祀梁大保公而专门建造,其时为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年)。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番禺大洲龙船遗址
清番禺大洲龙船遗址位于广州市番禺钟村镇大洲的蔗田中。1977年发现并发掘。船体全长43.6米,宽4米。是尖头平底船,没有龙骨。船头底板稍微往上翘起。船内有多个船舱,舱间距离不等。船舷板外部彩绘有许多龙鳞,由红、黄、黑三种颜色组成。船底部有十四处修补痕迹,推断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据船的结构与造型,认定是一条龙船。船舱内出有铜器镜、簪、耳勺及“康熙通宝”钱;陶器有罐、碗、擂盆等,其中两件陶罐属明代;瓷器有青花碗两件,其中一件外壁绘花草纹,属明末清初广东民窑产品,另一件内底绘花草纹,外壁绘狮子滚绣球图案,属清初景德镇产品。其它还有荔枝核、龙眼核、橄榄核、桃核、狗骨等。从结构分析,该船设有楼阁,应不是用于竞渡的船,而是一条纪念性的游乐船。清《广东新语》、《南越笔记》都有关于大洲龙船的记载,据此推断这条船就是大洲村民为祭祀梁大保公而专门建造,其时为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年)。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番禺屈大均墓
清番禺屈大均墓位于番禺市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麓。坟面呈“凸”字形,灰沙建造。前宽14.50米、后宽6.80米、纵长9.80米。坟头呈马鞍形,正中嵌高0.93米的青石碑,中刻楷书“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头后右侧,为邑人吴道镕撰书。其父屈澹足墓在屈大均墓表的左侧,墓碑楷书“明澹足屈公之墓”。其母之墓在屈大均墓右前方,墓碑楷书“明屈母黄君墓”。此墓右侧还有一座灰沙的坟头,无碑石,可能为屈大均儿、媳之墓(思贤村内的《八泉亭记》有“子铁瓢、子妇李更附于下,数弓之广,三世聚葬焉”句)。屈大均(163O~1696年),字翁山、介子、绍隆,号非池,别号冷君、三外野人、八泉翁。番禺人。明清之际学者、诗人。18岁时参与抗清斗争。顺治七年(165O年)为逃避清廷,出家海云寺,法号今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清,他由粤入湘投军,后托病辞军归里,...
·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番禺屈大均墓
清番禺屈大均墓位于番禺市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麓。坟面呈“凸”字形,灰沙建造。前宽14.50米、后宽6.80米、纵长9.80米。坟头呈马鞍形,正中嵌高0.93米的青石碑,中刻楷书“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头后右侧,为邑人吴道镕撰书。其父屈澹足墓在屈大均墓表的左侧,墓碑楷书“明澹足屈公之墓”。其母之墓在屈大均墓右前方,墓碑楷书“明屈母黄君墓”。此墓右侧还有一座灰沙的坟头,无碑石,可能为屈大均儿、媳之墓(思贤村内的《八泉亭记》有“子铁瓢、子妇李更附于下,数弓之广,三世聚葬焉”句)。屈大均(163O~1696年),字翁山、介子、绍隆,号非池,别号冷君、三外野人、八泉翁。番禺人。明清之际学者、诗人。18岁时参与抗清斗争。顺治七年(165O年)为逃避清廷,出家海云寺,法号今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清,他由粤入湘投军,后托病辞军归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