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疍民民俗—送大舅节
岭南文化—疍民民俗—送大舅节, 天后诞又称“送大舅节”,说这天,天后娘娘的大哥要来为其贺诞,故这天必起南风
天后诞又称“送大舅节”,说这天,天后娘娘的大哥要来为其贺诞,故这天必起南风,次日来贺诞的大哥要归去时,又必吹北风送大舅上路。天后娘娘的“大哥”民间称为“大舅”。这大舅的来历大概与这样一段民间传说有关:
天后小时候有兄弟四人,都从事商业,来往于各海岛之间。有一天,天后突然若有所失,眼睛半开半闭的。她的父母以为她得了急病,便拼命摇撼呼叫。天后醒来后非常懊恼地说:“为什么不让我保全兄弟呢?”父母不知她所说的意思,没有追问下去。后来兄弟中有:三人平安归来了,但哭着对他们的父母说,前三天台风大作,恶浪滔天,那时我们弟兄各在一条船上,当我们的船只摇晃将沉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位女子牵着五条桅索向我们走来,踩在波涛间就好像行走在平地上一样,她把我们的船牢牢拽住,当要再拽大哥的船时,不知怎的那女子突然不见了,因此大哥的船被海浪打沉了!这时天后的父母才知道,那时女儿是出元神救其兄弟!其大哥之所以没有救到,是正在那时父母把她叫醒了。天后的父母为此悔恨欲绝。这“大舅”就是未被天后救起的那位大哥。
天后小时候有兄弟四人,都从事商业,来往于各海岛之间。有一天,天后突然若有所失,眼睛半开半闭的。她的父母以为她得了急病,便拼命摇撼呼叫。天后醒来后非常懊恼地说:“为什么不让我保全兄弟呢?”父母不知她所说的意思,没有追问下去。后来兄弟中有:三人平安归来了,但哭着对他们的父母说,前三天台风大作,恶浪滔天,那时我们弟兄各在一条船上,当我们的船只摇晃将沉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位女子牵着五条桅索向我们走来,踩在波涛间就好像行走在平地上一样,她把我们的船牢牢拽住,当要再拽大哥的船时,不知怎的那女子突然不见了,因此大哥的船被海浪打沉了!这时天后的父母才知道,那时女儿是出元神救其兄弟!其大哥之所以没有救到,是正在那时父母把她叫醒了。天后的父母为此悔恨欲绝。这“大舅”就是未被天后救起的那位大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D民民俗―送大舅节
天后诞又称“送大舅节”,说这天,天后娘娘的大哥要来为其贺诞,故这天必起南风,次日来贺诞的大哥要归去时,又必吹北风送大舅上路。天后娘娘的“大哥”民间称为“大舅”。这大舅的来历大概与这样一段民间传说有关:天后小时候有兄弟四人,都从事商业,来往于各海岛之间。有一天,天后突然若有所失,眼睛半开半闭的。她的父母以为她得了急病,便拼命摇撼呼叫。天后醒来后非常懊恼地说:“为什么不让我保全兄弟呢?”父母不知她所说的意思,没有追问下去。后来兄弟中有:三人平安归来了,但哭着对他们的父母说,前三天台风大作,恶浪滔天,那时我们弟兄各在一条船上,当我们的船只摇晃将沉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位女子牵着五条桅索向我们走来,踩在波涛间就好像行走在平地上一样,她把我们的船牢牢拽住,当要再拽大哥的船时,不知怎的那女子突然不见了,因此大哥的船被海浪打沉了!这时天后的父母才知道,那时女儿是出元神救其兄弟!其大哥之所以没有救到,是正在那...
· 岭南文化—疍民民俗—概述
疍民,又称“水上居民”、“疍家”。据《广东风物志》载,过去粤人:“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疍民又曰“蜇民”。“蜇”,古音延,今读“但”,“蜇有三,—为鱼蜇,善举网垂纶;二为蚝疍,善没海取蚝;三为木蜇,善伐山取木。”疍家后来又有称“艇家”的。他们自认为是汉族。昼民来源有各种说法。根据《说文解字》及顾炎武《天下郡同利病说》等的记载,其为“南方之夷”,“林邑族”;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说其是“马人”;根据屈大均、李凋元的说法,疍民为“鲸鲵之族,其性嗜杀”,“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再据“汉族分支”的说法,“他们的祖先,因避干戈之扰,潜居水中,子孙习惯,所以永滞水上”。笔者意见,因疍民不只广东珠江三角洲独有,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江河湖海沿岸,直至南洋群岛各处都有疍民所居。为此,广州(珠江三角洲)的疍民应是广东最古老的主人之一,应是南越族的遗民,他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古南越族相似或相同。广东...
· 岭南文化—疍民民俗—买力日
三月初一为疍民的“买力日”(即买别人的力量来补充自已)。是日,妇女们向陆—上行人反复呼喊:“一二帮快,帮快,姑娘婆嫂的力都来晒!”相传这样就可将行人之力借过来以助舟楫之劳。水上居民长年分散漂泊在江海上,一条小艇,既是个流动的家,又是惟一所依赖的生产工具,风浪一来,毫无抵御的能力,只有祈祷神明的保佑,为此,迷信思想十分深厚。过去凡遇有人溺水,便袖手旁观,不肯搭救,惟恐触怒鬼神,自己成了替死鬼。即使要下水救人,也要先将一个烧饭的炉子抛下水去作为替身,然后下去救人。每年—七月初十,他们要举行一次水陆超幽活动,以超度在水中溺死的亡灵,祈求神明保佑他们。超幽时,要备好三艘冥船,一艘专门用来烧化冥钱纸宝和祭品之用;一艘用来敲锣打鼓吹号角;一艘巫师作法事用。仪式均在江面卜进行,天亮后送神归天。这风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失。
· 岭南文化—疍民民俗—佛山疍家人
“水上人”,又叫“疍家”。其实就是贱民,且不许穿鞋、不许读书、不许与岸上人通婚,只许从事所谓“贱业”。民国之后,按理这“不许”已经废除,可惜谬种流传,一直到解放。流经佛山镇的汾江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江支流,又是东平河水道一个分支流,以上分支流又产生出纵横交错的小交流,形成佛山镇通向四乡间水路运输四通八达网络,水上交通十分方便。佛山汾江河畔一带,西面至上沙,东西栅下至大基尾,北面至文昌沙,聚集着从事水上运输的各类大小船艇约有500多艘,2800多吨,水上居民有1300多人。这些水上居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船为家,一靠运输维持生活,长期湾泊堤岸或自搭一间木棚,解决人员居住,另一部分渔民经常出海捕鱼,留下老人及小孩在岸边自搭一间小木棚居住。居住地方分散,文昌沙约有3OO人,上沙约有200人,檑岗军桥边约有200人,搬下米艇头约有30人。解放初期,市人民政府根据水上居民人员流动比较大,居住的地方比...
· 岭南文化—疍民民俗—水上居民的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水上居民受到政府的照顾,为改善水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专门为绝大多数水上居民建起厂陆上新村,他们在岸上定居,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青少年们都能在当地上学读书,现在水上居民不但有了大学生,还出现了许多专家学者、医师、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以及其他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员。水上居民现在一般对外均称汉族,不称疍民,但私下里还认为自己是水上居民,生活习俗逐渐与当地汉族居民趋同,衣食住行,均已与陆上居民无异,外人已很难分清准是原水上居民了,陆上居民歧视水上居民的思想已完全消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