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放水灯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4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放水灯,揭西县五经富镇,民间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

  揭西县五经富镇,民间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五经富人放水灯无规定时间。旧时乡民修孤骨,或有钱人死了,七日丧后放水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灾获福、庇佑儿孙,甚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水灯的制作,先时用蕉叶或其它阔叶连结成莲花碗型,或船形,上面点燃香炷、蜡烛。后来,制作技禾提高,有用木板垫底,上放制好的五色花朵,也有放灯笼的、做纸船的。同样中央点香炷或蜡烛,因木板浮力好,适宜水上飘浮,形式多样。
    举五经富1942年一次放水灯为例。五经富锅厂村,一位105岁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龙江河上游、龙颈口的马腰潭举行放水灯仪式。子民们请来僧人,在潭畔开阔处摆开道场,僧人念经毕,子民们托着水灯,列队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为小民消灾灭难,逢凶化吉。祖宗升天,荫佑儿孙。同时,放出白鸽几十只。锣鼓、大铳、爆竹齐鸣。霎时,各色水灯满溪浮动,两岸观看的人活跃起来,特别是青年男女,纷纷下水捞“灯”,“灯”与“丁”同音,他们都希望,添丁生贵子。此时,欢笑声,击水声混在一起,天上白鸽飞翔,江边、水里万头攒动。做父母的,做妻子的,都希望自己人捞得一个“丁”,此情此景可热闹极了。
    放水灯有个神话故事。据说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从前有一对白色的乌鸦,筑巢于喜马拉雅大雪山近河的大树上,一天雄鸦外出觅食,迷失归途而不知去向,留在巢中的雌鸦正在孵着生下的五个蛋。不料刮来一阵狂风,把孵蛋的雌鸦吹落树下,当风停后,雌鸦折回原地,盘旋再三,不见巢和蛋,于是极度伤心,日夜为五个蛋悲号,结果悲戚而死。迨后,已转世为大梵天王--印度国人视其为造物主。至于五个鸦蛋呢?被母鸡、母水獭、母牛、母鹿、母狮子各卸去一个后孵化,诞生的都非鸦而是人。此后,各成为婆罗门的至尊。他们各自长大成人后均要求出家为僧,在大雪山中隐居潜形。一天,他们相遇于路上,寒喧后,获悉均属失去父母者,于是各自祈祷,以见生身父母为最大愿望。祷毕,大梵天王遂化身白鸦出现在五僧人跟前,陈述一切经过,并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见生身慈亲时,可在每年12月月圆之夜,用纱线连结蕉叶制成莲花碗形,中间插上香、点上烛,放入河中,便可飘流到你想见的慈亲那里去了。于是放水灯就成了当地的风俗。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这种风俗也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
    解放后,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这种放水灯的陋俗也随之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放水灯
揭西县五经富镇,民间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五经富人放水灯无规定时间。旧时乡民修孤骨,或有钱人死了,七日丧后放水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灾获福、庇佑儿孙,甚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水灯的制作,先时用蕉叶或其它阔叶连结成莲花碗型,或船形,上面点燃香炷、蜡烛。后来,制作技禾提高,有用木板垫底,上放制好的五色花朵,也有放灯笼的、做纸船的。同样中央点香炷或蜡烛,因木板浮力好,适宜水上飘浮,形式多样。举五经富1942年一次放水灯为例。五经富锅厂村,一位105岁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龙江河上游、龙颈口的马腰潭举行放水灯仪式。子民们请来僧人,在潭畔开阔处摆开道场,僧人念经毕,子民们托着水灯,列队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为小民消灾灭难,逢凶化吉。祖宗升天,荫佑儿孙。同时,放出白鸽几十只。锣鼓、大铳、爆竹齐鸣。霎时...
· 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水灯?中元节放河灯的来历
水灯又名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作为中国人民一项古老的习俗,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平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晚,平缓的江面会漂起千姿百态的河灯,它们沿流而下,光映粼流,几乎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江里的河灯。相传,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顺德“日娘诞”
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是传说中的“日娘诞”。过去每逢这一天,顺德市一带的妇女,总要聚集在一起,买些香烛果品,到东门外致祭,说是纪念日娘诞辰。这位“日娘”是谁?据《顺德县志》记载:“顺德俗每于岁之八月二十五日,妇女群为日娘称祝,识者笑其不典;盖日而又娘故也。然据故老相传,则别有帮故实。先是东门外,有某妇名日娘者,素工刺绣,女子从学者多,既死无子,其徒弟相率于其生日致祭,八月二十五日,即其生日,故他县皆无之。因其为女红师,故其祀事一邑也。”由此看来,这“日娘”并不是什么神,也并非“日娘娘”,她乃是一位刺绣大师。顺德大良一带的人说得更具体,说她姓陈,日娘是她的小名。家住大良东门城外,无儿无女,当时不少妇女跟她学艺,拜她为师,后来她死了,妇女们怀念她,便在她生日那天拜祖追念,年复一年,日渐神化,后人就以为日娘是神了。拜日娘的风俗,一直续到解放前夕,解放后逐渐废弃。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是雷州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一)融会图腾的文化渊源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都加“犬”旁。《雷祖志》记载:“州旧有、峒獠……”此记述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古代雷州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黄帝的亲族,他们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岭海之区,一部分移徙雷州,成为雷州先民。俚僚人大约在殷商之际就迁徙至雷,因雷州多雷电,是先民不可抵抗并惧怕的自然力量。他们崇拜雷神,依托雷神的庇佑,开荒拓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继迁雷,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越族,俗曰南蛮。“南蛮什类,与华人错...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是雷州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一)融会图腾的文化渊源雷州地处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古为南交、周号越裳、楚属扬州、秦名象郡、汉置徐闻、隋称古合、唐改雷州,皆属南荒要服,乃是古越族聚居之地。“凡诸蛮种不一”,都有自己部落民族的图腾。俚僚、僮人都是从事农耕兼之捕猎为生,故以保护农稼、有看护狩猎本领的兽物为图腾。因之,古时他们部族的名称字“狸、獠”都加“犬”旁。《雷祖志》记载:“州旧有、峒獠……”此记述非是侮辱他们属于未开化的种类,而是他们图腾崇拜的标志。古代雷州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黄帝的亲族,他们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岭海之区,一部分移徙雷州,成为雷州先民。俚僚人大约在殷商之际就迁徙至雷,因雷州多雷电,是先民不可抵抗并惧怕的自然力量。他们崇拜雷神,依托雷神的庇佑,开荒拓展,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楚灭越后,越人相继迁雷,与俚僚人杂居相处,成为雷州的古越族,俗曰南蛮。“南蛮什类,与华人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