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潮州五花八门的游神俗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9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潮州五花八门的游神俗,潮州的游神活动名目繁多。如:游“安济圣王”、游“关爷”、游“北爷”、游“木开

  潮州的游神活动名目繁多。如:游“安济圣王”、游“关爷”、游“北爷”、游“木开圣王”、游“七圣夫人”、游“三山国王”、游
“土地伯公”等等,不胜枚举。
    由于神明的身份、来历、所在区域不同,规制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隆重的游神“安济圣王”由于来历不凡,是人们最为信仰的神明。游神时格外隆重、庄严、肃穆。
    掷瀰诹吉。元月三日,即由城里各社绅士集中在“青龙古庙”,掷杯瀰“请示”“安济圣王”什么时候出游。一般都在元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择定之后,即分头筹备。
    首先是“洗安路”。由一小队人,前头是马头锣,后面是扛安路牌“肃静”、“回避”,沿着未来出游的路线行进,意在扫清路障,驱除妖邪。行进时,边敲锣边大声宣布圣王出游日期。闻者奔走相告,家喻户晓。人们纷纷缝制新衣服,大扫除,准备五牲,蒸做甜羔、红桃、发羔,并购买香烛、鞭炮、元宝。各行各业赶制、调运货物供应市场,商业顿时繁荣起来。
    经过近20天准备,以一连三个晚上的游花灯(形式与元宵游花灯相同),拉开了游神的序幕。到了第四天,也就是游神前一天晚上10点钟,“青龙古庙”门口,便要响起三声震天动地的礼炮,每隔半小时一响。各社的绅士分别把“安济圣王”、“大夫人”、“二夫人”抬进三乘镂刻祥禽、瑞兽、花卉的金漆木雕的敞篷神轿上。
    神轿进城上街须经过一道狭窄的小巷。入夜以后,观看的群众已把狭窄的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大街更是人山人海。为了让“安济圣王”顺利通过这一地段,在临出游之前,由一群壮汉手里高举火把在这小巷里奔跑,让火把在人们的脸上闪过,人们不得不避往巷两旁站稳不动,经过半个小时的来回奔走,道路终于畅通无阻。11点正,第三门礼炮刚刚响过,游神主持人在庙中举行了肃穆的“拜起马”仪式,在鞭炮锣鼓齐鸣、人们欢声雷动中,每乘轿由四个彪形大汉托起冲出庙门,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奔出狭窄的青龙宫巷,直上大街。上了大街稍事编队,便开始了连续达五十多个小时的。
    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16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安路牌“肃静”、“回避”,八宝法器,接着由一着长衫马褂绅士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24对焚烧檀香木锡香炉,这才连接着“安济圣王”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三乘轿。跟在后面的是潮州城各社十三班潮州大锣鼓。每班有三或六面彩标、一面大鼓、八面锣、两对钹、亢锣、月锣、小钹、钦仔、深波、苏锣、大小唢呐、二十八节大微、扬琴、古筝、木琴、云锣、大宛、大提胡。东南亚各国许多华侨社团如“烯叻社”(新加坡)、“暹罗社(泰国)”、“安南社(越南)”也踊跃参加游神。游神队伍望头不见尾,非常壮观。
    无论太平路上大小行铺,或是巷中的人家住户,一律在门口设祭坛,用大红纸书写“恭迎圣驾”四字贴于正中。焚香、摆杰品、置五牲、挂鞭炮。有钱商号,鞭炮可以从两三层楼高的阳台直垂地面,长数丈、宽数尺、厚数寸。“圣驾”至坛前,家长、财主则率家人、伙计,人人穿上节日盛装,一面燃放鞭炮一面烧香、火化元宝,跪拜、祈祷。鞭炮硝烟之浓,面不见人,历数小时而不散。就这样游透了全城的大街小巷,直至第三天凌晨,“安济圣  王”才回銮复归庙中。
    “安济圣王”受到如此隆重祭祀,是有它的来历的。据《潮州府志》记载及民间传说,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在一次保卫城池战斗中牺牲。明初潮州人谢少苍任永昌府官,有一次,当地发生旱灾,他未得朝迁应允便私自打开仓库,施济饥民。朝迁获悉,处曝日七天的刑罚。将罚时,头顶上空骤然有乌云遮日。疑惑中,梦见有一神明前来庇护。赦罪之后,他才知道梦中的神明竞与附近“王伉庙”中的王伉像一模一样。后来他将庙中的王伉及大、二夫人偶像带回潮州。适逢韩江发水,便将王伉他们的偶像供置在江沿的“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古城安然无恙。王伉从此被推崇为“安济圣王”。
    警卫森严有的地方,神出游时,据说摸得着他的肚脐或乘轿的人则当年全城或全乡的“财气”便归他一人所得。为了防止那些利欲熏心者独占“财气”,所以“新宫”的“北爷”出游回銮时,队伍至距庙一华里处,便要重新换上十二个平时训练有素、谙熟武术的抬轿手,乘轿的左右添置两行刀斧手,手握锃亮的大刀护卫,并奏起大锣鼓以助威。礼炮一响,抬轿手伸直手臂托起神轿,飞奔进宫。据说官塘乡游“大关爷”时,乘轿后面自始至终由一百来个执大刀的“执刀队”保卫着,一路走,一路齐声呐喊,杀气腾腾,样子怪吓人的。行进中,如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独揽”财气者,将成刀下鬼。
    神明也怕穷一般游神都是在他所管辖下的本乡本村的大街小巷内进行。唯独铺埔乡“大圣爷”出游时,游完本乡本村还要把他抬出乡外,沿村界山岭行进至一个峰顶停下来,让“大圣爷”遥望另一处乡村,以满足他的“思乡”之情。
    事情是这样的。“大圣爷”原是庇佑另一乡村的神明,但因为那是穷乡僻壤,庙小残破、服饰破旧,乡民们每逢节日供奉的只有番薯丝和青菜,伙食极差。其他有的神明不单有大夫人,还有二夫人,“大圣爷”身边既无妻又无儿,孤独一人。铺埔乡有个小贩经常路过大圣庙,见这情景,十分同情“大圣爷”。有一回就在“大圣爷”面前掷交许愿:若答应迁徙到铺埔乡“落户”,则要建富丽堂皇的庙宇供奉他,并替他配上一位“夫人”,一位“女儿”;还许愿逢年过节乡民们将以三牲或五牲祭祀。“大圣爷”经不起这些,终于“答应”小贩的请求,抛弃了那方穷苦的子民,让小贩偷偷把他藏在箱子里,挑到铺埔乡来。许诺的那些条件当然也一一履行了。从此,“大圣爷”不单行宫富丽堂皇,吃的也由素变荤,服饰也入时了,而且还配了一位“夫人”,“养”了一个“姑娘”。变阔了的“大圣爷”未知忘记了供奉他的百姓没有?真正替百姓办事了没有?
    玩偶最有趣的,就要算卧石乡的游“三山国王”了。“三山国王”相传为潮州的福神。卧石人每年正月初九便由乡中族长把庙中的“大王爷”等六尊木雕髹金偶像分别抬到六个临时搭起的敞棚里。初十全乡家家户户在坛前摆开五牲等祭品,焚香烧烛火化元宝,虔诚膜拜。可是,到了十一日,气氛就全不一样了。每个敞棚推举年轻有力的小伙子,把王爷和他们的夫人送回庙里,但再不是用轿抬回去,而是有人把大王爷夹在腋下,有人把二王爷扛在肩上,大家互相追逐,让王爷们、夫人们互相顶牛、碰撞。有的地方末了,则把偶像集中在几个旷埕上,轮流抱起“老爷(即神明偶像)摔地,俗称“舂老爷”;有的地方,索性用草绳子套住偶像的脖子在地上“五马分尸”,俗称“绞老爷”。节日过后,便又请来工匠师傅,重新修修补补油漆一新。据说偶像越弄得头破“血流”、断臂折腿,越兴旺。潮州有句俗谚“卧石‘老爷’愈食愈惊(怕)”,就是这么来的。人们可以把亲手雕塑的偶像当作主宰一切的神明,也可视为玩偶,这与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颇有相通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潮州五花八门的游神俗
潮州的游神活动名目繁多。如:游“安济圣王”、游“关爷”、游“北爷”、游“木开圣王”、游“七圣夫人”、游“三山国王”、游“土地伯公”等等,不胜枚举。由于神明的身份、来历、所在区域不同,规制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隆重的游神“安济圣王”由于来历不凡,是人们最为信仰的神明。游神时格外隆重、庄严、肃穆。掷弥诹吉。元月三日,即由城里各社绅士集中在“青龙古庙”,掷杯弥“请示”“安济圣王”什么时候出游。一般都在元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择定之后,即分头筹备。首先是“洗安路”。由一小队人,前头是马头锣,后面是扛安路牌“肃静”、“回避”,沿着未来出游的路线行进,意在扫清路障,驱除妖邪。行进时,边敲锣边大声宣布圣王出游日期。闻者奔走相告,家喻户晓。人们纷纷缝制新衣服,大扫除,准备五牲,蒸做甜羔、红桃、发羔,并购买香烛、鞭炮、元宝。各行各业赶制、调运货物供应市场,商业顿时繁荣起来。经过近20天准备,以一连三个晚上的...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潮汕的“神龛”
神龛也叫神椟,是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神佛龛与祖宗龛型制有别:神佛龛为开放式,有垂帘,无龛门;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作左中右、前中后并列设位;祖宗龛分台阶依辈序自上而下设位(个别多姓合祠者,也各依祖宗辈序列台阶)。因此,祖宗龛多为竖长方形,神佛龛多为横长方形。龛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和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金碧辉煌。潮人多聚族而居,且华侨众多,为正本清源、追念故祖、维护血缘关系,特重祠堂建造和祖龛设置。
· 岭南文化—宗教信仰—潮汕的“神龛”
神龛也叫神椟,是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神佛龛与祖宗龛型制有别:神佛龛为开放式,有垂帘,无龛门;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作左中右、前中后并列设位;祖宗龛分台阶依辈序自上而下设位(个别多姓合祠者,也各依祖宗辈序列台阶)。因此,祖宗龛多为竖长方形,神佛龛多为横长方形。龛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图案和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金碧辉煌。潮人多聚族而居,且华侨众多,为正本清源、追念故祖、维护血缘关系,特重祠堂建造和祖龛设置。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竹木行
吊脚楼在潮州意溪镇,江边挤着一行高低不一的吊脚楼,这是做竹木生意的竹行和杉行。行主从上游的三河和杨桃坪收购竹木,放排运到意溪,卖给各地的顾客。交易达三省18县,最远的运到台湾省。这是潮汕地区最大的竹木商埠。讨价还价不说话竹木行在做买卖时非常有趣,买主和卖主商议价格不管如何激烈,都不能开口说话。双方躺在炕床,蹲在墙角,靠在门边或在竹木排上用一顶竹笠挡住,各自用通行的指语表示价钱,直到成交。这样,可以防止旁边的第三者插手抬价和压价。铜币当算盘偌大的竹木行,有时候听不到算盘声。原来买卖人为了图方便,都不带算盘,算价钱或结账时,只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铜币,叠成一叠一叠的,有的当一,有的当五,当算盘用。竹木购进和卖出都是雇撑排工沿江放运的。排:工先要在贮木场将竹木捆扎成筏,再在排上搭起“铺寮”,备足几天的米、菜、油盐、柴草,对天祷祝“天公”和“妈祖”保佑之后,再开始放排。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竹木行
吊脚楼在潮州意溪镇,江边挤着一行高低不一的吊脚楼,这是做竹木生意的竹行和杉行。行主从上游的三河和杨桃坪收购竹木,放排运到意溪,卖给各地的顾客。交易达三省18县,最远的运到台湾省。这是潮汕地区最大的竹木商埠。讨价还价不说话竹木行在做买卖时非常有趣,买主和卖主商议价格不管如何激烈,都不能开口说话。双方躺在炕床,蹲在墙角,靠在门边或在竹木排上用一顶竹笠挡住,各自用通行的指语表示价钱,直到成交。这样,可以防止旁边的第三者插手抬价和压价。铜币当算盘偌大的竹木行,有时候听不到算盘声。原来买卖人为了图方便,都不带算盘,算价钱或结账时,只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铜币,叠成一叠一叠的,有的当一,有的当五,当算盘用。竹木购进和卖出都是雇撑排工沿江放运的。排:工先要在贮木场将竹木捆扎成筏,再在排上搭起“铺寮”,备足几天的米、菜、油盐、柴草,对天祷祝“天公”和“妈祖”保佑之后,再开始放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