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侨乡民居

2018-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9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侨乡民居,随着近日《鹤山客家史》的出版发行,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等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随着近日《鹤山客家史》的出版发行,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等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前几天,记者专程来到鹤城镇禾谷田心村,采访这条鹤山目前最原始的客家村落。

    来到田心村,见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客家风格建筑,坐落在一大片耕地的中间。据说,这种田地包围村子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田心村当初命名的起源。据田心村的史料记载,钟仲俗是田心村的创始人,1732年鹤邑创立时,大片的土地尚待开辟,当时的县令黄大鹏即以优惠政策召集粤东、粤西的客家人移民到鹤山,加速开发土地。于是,钟氏家族就由惠州长宁迁到这里,于1759年创立田心村,至今246年,到目前已发展到80余户,人口近560人。

    田心村的建筑风格以宽大和有利于小农耕作为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村的周围都是耕地,这也为勤劳的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耕作方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田心村内的房屋大小、风格、高低大体一致,都是青砖镶面、里面泥砖,天面为杉、瓦,体现了浓厚的客家房屋的风格。房屋分为前后两进,中为厅两边为厢房,前后进之间有天井隔开。这里大部分的房屋都是这类结构,这些房屋都是冬暖夏凉,适合一户人家居住。村内的巷道纵横通直,全村有房屋近80间,差不多是一间一户。

    钟伯今年64岁了,和老伴在田心村住了一辈子,他告诉记者,虽然每年村里都有人往外迁,但自己已习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辈子都不想搬出去了。
2001年,在鹤山市、镇、村的支持下,田心村集资10多万元,整治了村里的污水沟,全村巷道铺砌了水泥实现硬底化,建设了10多个花圃,扩大村前池塘,并砌建了石堤,还建起了篮球场、老人活动场,等等,被鹤山市评为文明村。近年来,在田心村附近工作打工的外地人,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租下了村民外迁空置出来的部分房屋,这里又逐渐成为新一代客家人聚居地。
汶秧村骑楼式民居:侨乡江门洋楼的奇葩

    汶秧村位于江门台山市端芬圩2公里处,辖于塘头村委会,该村现有居民近30人,据说全是从外村迁入的,大多为原来楼主的亲属,迁来帮助看管房屋,而原来的楼主均侨居海外,分布在美国、新西兰、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

    记者目击
    汶秧村洋楼与别墅式的翁家楼、碉楼式的永盛村等洋楼群不同,属于骑楼式的乡间民居,由两排南洋风格的骑楼组成一条自然村。侨乡骑楼多集中分布在集市圩镇,商住一体,作为纯居住的洋楼并不多见,但汶秧村却把这种建筑风格完全融入乡间民居之中。

    汶秧村背靠一片翠绿的竹林,三面是稻田,村前为平整的水泥地面,下水道布局整齐。村里的两排骑楼均为二层结构,坐西面东,整齐划一,第一排9栋,第二排4栋,第一排第一座与最后一座为一体一户式,中间的7栋为一体两户式,每两栋相隔大约170厘米,一个人站在中间,伸开胳膊正好可以触及到两栋的墙壁。中间7栋楼,每座正面均为三座立柱,两门四窗,楼的两面均有侧门。

    汶秧村的骑楼,其阳台和顶饰是中西结合的典范,洋溢着南洋风情。二楼阳台的护栏,有的呈方形,显得庄重;有的似弓身,透露出飘逸、典雅。在后排的骑楼中,方形护栏上绘有中国传统的“祥”、“福”、“喜”字,字的表面贴有彩色的玻璃,绚烂多彩,旁边还有花形浮雕,美观大方。另外,二楼有四根小型的爱沙尼奥式柱,庄重而富丽堂皇。每栋骑楼有三个部分,前面是观光休憩地方,站在骑楼上,可以眺缥缈远山,观川梭之舟;中间是居住区,大多为传统中式的“金”字型瓦顶,由中国传统的檐廊式建筑对西方敞廊式建筑逐步吸收、融化、演变而来,适合南方多雨、多风、酷热的气候特点,在室内行走,可见铺有进口的花纹瓷砖,感觉空气流畅,尤其是第一排洋楼,窗户众多,除了正面之外,三面还有若干窗户,可以保证空气的充分流动。

    时空透视
    汶秧村的现有居民对汶秧村的历史所知甚少,经人介绍,记者找到了临村桂花村94岁的曹国林老人。提到汶秧村的过去,曹老伯回忆了好一段时间,眼睛好像努力穿过历史厚重的迷雾,等到收回目光,老伯些许的记忆片断终于揭开了汶秧村神秘面纱的一角。


    据曹国林老人介绍,汶秧村建于1932年,当时组织建村的是南洋华侨曹南杰。曹南杰,原曹凹村人,19世纪20年代左右,曹南杰、曹南耀兄弟到南洋打工,两兄弟颇具魄力,而且能够吃苦耐劳,经过几年的奋斗,在南洋办起了柚木板加工厂。曹国林14岁时曾和临村七八个青年去南洋打工,就在曹南杰的柚木板加工厂里,20岁时,曹国林回到家乡,当时正值汶秧村初建。

    据悉,曹南杰建厂初期,美国的一艘满载柚木的商船遇海风沉船,柚木沉入海底无法打捞上来,美国商人承诺,谁把木材打捞上来,愿与打捞者分成,曹南杰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把柚木打捞了上来,就这样,曹南杰得到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曹南杰在南洋生意日隆,准备回到家乡建房,当时曹氏兄弟发现双潮村前方的一块空地风水不错,就和同在南洋打工创业的同乡商议,准备在这块地上建新的村庄。当时汶秧村前是一片汪洋之水,建筑所需的水泥木材就顺水而下,卸在旁边,但建村之举却引起了双潮村陈氏的不满,认为汶秧村挤在他们村前,破坏了风水,因此把木材偷偷地搬走,千方百计阻止建造新村,双方对簿公堂,财大气粗的曹家最终胜诉,双潮村不甘心之余仍百般阻挠,当政者只好派驻一个连的兵力维持秩序,在这种背景之下,汶秧村建造起来。曹南杰兄弟最先在村北建起四幢洋楼,剩下的几幢洋楼也陆续建造了起来。汶秧村建好之后,曹氏兄弟与其他建楼者迁出曹凹村,住进南洋新村。

    据端芬镇侨联会的有关人士说,在曹氏兄弟搬迁的同一时期,另有一部分也从曹凹村迁到石咀村,当时也建造了南洋风格的骑楼,不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侨乡民居
随着近日《鹤山客家史》的出版发行,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等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前几天,记者专程来到鹤城镇禾谷田心村,采访这条鹤山目前最原始的客家村落。来到田心村,见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客家风格建筑,坐落在一大片耕地的中间。据说,这种田地包围村子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田心村当初命名的起源。据田心村的史料记载,钟仲俗是田心村的创始人,1732年鹤邑创立时,大片的土地尚待开辟,当时的县令黄大鹏即以优惠政策召集粤东、粤西的客家人移民到鹤山,加速开发土地。于是,钟氏家族就由惠州长宁迁到这里,于1759年创立田心村,至今246年,到目前已发展到80余户,人口近560人。田心村的建筑风格以宽大和有利于小农耕作为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村的周围都是耕地,这也为勤劳的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耕作方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田心村内的房屋大小、风格、高低大体一致,都是青砖镶面、里...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侨乡民居
坐落在大片耕地中间的田心村。田心村内典型客家风格的房屋。随着近日《鹤山客家史》的出版发行,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等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前几天,记者专程来到鹤城镇禾谷田心村,采访这条鹤山目前最原始的客家村落。来到田心村,见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客家风格建筑,坐落在一大片耕地的中间。据说,这种田地包围村子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田心村当初命名的起源。据田心村的史料记载,钟仲俗是田心村的创始人,1732年鹤邑创立时,大片的土地尚待开辟,当时的县令黄大鹏即以优惠政策召集粤东、粤西的客家人移民到鹤山,加速开发土地。于是,钟氏家族就由惠州长宁迁到这里,于1759年创立田心村,至今246年,到目前已发展到80余户,人口近560人。田心村的建筑风格以宽大和有利于小农耕作为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村的周围都是耕地,这也为勤劳的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耕作方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侨乡民居
坐落在大片耕地中间的田心村。田心村内典型客家风格的房屋。随着近日《鹤山客家史》的出版发行,极具特色的客家围屋等再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前几天,记者专程来到鹤城镇禾谷田心村,采访这条鹤山目前最原始的客家村落。来到田心村,见到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客家风格建筑,坐落在一大片耕地的中间。据说,这种田地包围村子的独特建筑风格也是田心村当初命名的起源。据田心村的史料记载,钟仲俗是田心村的创始人,1732年鹤邑创立时,大片的土地尚待开辟,当时的县令黄大鹏即以优惠政策召集粤东、粤西的客家人移民到鹤山,加速开发土地。于是,钟氏家族就由惠州长宁迁到这里,于1759年创立田心村,至今246年,到目前已发展到80余户,人口近560人。田心村的建筑风格以宽大和有利于小农耕作为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和风土人情。村的周围都是耕地,这也为勤劳的客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耕作方式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 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侨乡文化设施
江门市对文化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渠道多样,既有政府的支持,又有侨胞的赞助,也有社会的筹资。近几年来,市政府对市直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大。1995年花30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城(含艺术馆图书馆),1996年以后花2000多万元两次对“陈白沙纪念馆”加以改造,2001年又花820万元对东湖影剧院进行全面改造,此外还修葺了陈白沙纪念馆、白沙公园,搭建了东湖广场文艺舞台、长堤风貌街广场舞台。使市区文化设施日臻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江门市群众艺术馆,馆舍有1万多平方米,设有展览厅、排练厅、歌舞厅、小剧场、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被省评为特级馆。江门的海外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热心家乡建设,关心家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自改革开放以来,赞助家乡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计有40多亿港元,其中投建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30多间,充分显示了侨乡的独特优势。目前,江门五邑的市、县(区)、镇三级的...
· 岭南文化—侨乡文化—侨乡文化设施
江门市对文化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渠道多样,既有政府的支持,又有侨胞的赞助,也有社会的筹资。近几年来,市政府对市直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较大。1995年花30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城(含艺术馆图书馆),1996年以后花2000多万元两次对“陈白沙纪念馆”加以改造,2001年又花820万元对东湖影剧院进行全面改造,此外还修葺了陈白沙纪念馆、白沙公园,搭建了东湖广场文艺舞台、长堤风貌街广场舞台。使市区文化设施日臻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江门市群众艺术馆,馆舍有1万多平方米,设有展览厅、排练厅、歌舞厅、小剧场、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被省评为特级馆。江门的海外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热心家乡建设,关心家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自改革开放以来,赞助家乡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计有40多亿港元,其中投建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30多间,充分显示了侨乡的独特优势。目前,江门五邑的市、县(区)、镇三级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