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南国艺术—端砚
一、端砚的历史始于初唐,一千多年来,基本上继统不绝。
二、端溪砚石采自众多坑洞。不同坑洞的石材各有特色,亦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石品花纹,例如石眼、鱼脑冻、蕉叶白、火捺、青花等。
三、端砚美材,固然得天独厚;而成为工艺名品。此外附随刻砚艺术的,尚有砚盒的装潢艺术。盒材包括紫檀、酸枝、花梨等佳木,亦有镶嵌美玉,牡丹绿叶,木石为盟,与原砚妙合为一,足堪赏玩。
四、端砚的观赏价值,在石材与刻工之外,历代名家的手泽珍藏,亦而增添一份历史文化的悠然向往之情。古代名人墨客在以此为文房清玩之际,镌诗题铭,点画钩勒,遂使一方顽石,成为诗、书、画、雕刻兼容并学的综合艺术品。
五、端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在各种文玩之中特邀青眼,尤在于蕴藏其间的观赏哲学。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由我厂制作的《端溪龙皇巨砚》,其长为2.76米,宽2.16米,厚0.21米,重达二吨。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并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鼎湖山宝鼎园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