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南国艺术—广绣
两月前开价2000万元的天价广绣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虽然因有价无市而流拍,然而广绣--这项濒临消失边缘的广州传统工艺却激起人们又一轮的关注。
"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在中国历史上,刺绣作为闺中少女的必修课,又融入了书画大家的潜心创作,意境高深而又工艺精巧,大俗或者大雅,灵气活现或者端庄规正,在各地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刺绣流派。兴盛于明清的广绣曾经达到刺绣工艺的巅峰,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随着男耕女织社会的解体,刺绣失去了赖以支撑的滋养空间,但今天的广绣工艺传承人虽然面临困境,依然努力延续着它的魅力。
今日广绣
在广州文德路几家经营刺绣的门店里,摆满了各种风格的刺绣作品,通过这扇窗口,传统的刺绣艺术品走向市场。
在规模不大但尚算稳定的刺绣市场上,两个月前2000万元起拍的天价拍卖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在广绣行业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虽然作品最终流拍,但坊间的论争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艺作品价值的深层思考。
相对而言,市面上流行的用电脑设计、机器绣出的刺绣日用品和普通的艺术品,成本较手工刺绣要低得多,并且已经打破了传统绣种之间的技艺差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细工慢活出的手工刺绣,劳心耗时,名家的佳作入市极其有限,尽管名家绣品市场始终难有起色,一些工艺美术大师们依然坚持延续着广绣独特的魅力,《岭南锦绣》则是广绣作品的集大成者。
这幅引起关注的作品《岭南锦绣》出自广绣大师陈少芳之手,在番禺南村塘布西村陈少芳开创的广绣艺术研究所的展览室内,记者见到了《岭南锦绣》的缩本,原作可谓广绣诞生2000多年来最长的花鸟长卷绣画,长13.8米,宽1.2米,耗费她及家人10年精力完成,画面汇集了春夏秋冬、时花时果、百花百鸟及早、午、晚时分的景色,巨绣上百花齐放、百鸟和鸣。作品中容纳了庞杂的广绣针法和绣艺,集广绣艺术之大成,可谓传世作品。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看到自己学生的佳作后十分高兴,称之为"广绣划时代的世纪之作",关老赞叹之余在早已"封笔"的情况下,欣然为这一绣品命题并题款,仙逝前题下绝笔"岭南锦绣"。
在番禺广绣艺术研究所里,陈少芳大师的儿子谭展鹏和谭展斌带领记者参观了广绣,这处私家展览室内展示了广绣的精华,20多年前奠定广绣地位的作品《晨曦》、极尽刺绣艺术特色的《毛裘少女》、刺绣与珠绣交合的《祥龙》、突破传统针法的《三羊启泰》以及刺绣版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陈少芳是现代广绣的标志性人物,她和家人将现代广绣技艺推向新的高峰,她大胆革新,融入了绘画的艺术元素,既重"艺"又重"工","以画入绣":在色彩上,吸纳了西洋画的色彩构成法,形成了"陈氏广绣"独有的一套"丝线色彩构成法"。并且攻克了"现代人物肖像绣"的难关,开创了"针线传神"的广绣"现代人物绣法";她还创作了珠绣画,将广绣技艺融于珠绣艺术中。
陈少芳与丈夫谭东强以及儿子谭展鹏、谭展斌和儿媳黄敏健合作完成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为了推动广绣事业,她们成立了历史上首个广绣私人研究小组,后来发展为今天的广绣艺术研究所,如今继承了陈少芳衣钵的儿子也已经是广绣圈内的名人。
昔日广绣
瓷器和丝绸向来是中国输出的大宗商品,所向披靡,而地处通商口岸的广州,便利的外贸交易促成广绣和广(州)彩(瓷)行业的繁荣。广彩行业墙内开花墙外香,专投西洋人所好设计生产外销,而广绣也被称为"中国给西方人的礼物",在图案上中西兼收,明显吸收了西洋画的风格。
中国人在精细的瓷器上雕龙画凤,中国制造的瓷器便长驱直入,沿着丝绸之路输送到世界各地,而广彩更在清朝广州港一口通商的年代呼风唤雨极盛一时。明代葡萄牙国王便穿着带有广绣图案的王服,英国人把服饰送到广州绣坊加工,而英国查理一世曾经在英伦推广广绣艺术,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绣产品还由西班牙人代理,远销欧美和南洋。
在丝织领域,被誉为"中国人的黄金"的丝织华服上百鸟千花极尽工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缫出的蚕丝纤细均匀,可与近代媲美。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刺绣针法细腻流畅,线条粗细错落,明纹暗纹结合,花纹瑰丽奇特。
在滋养着刺绣的男耕女织的社会,擅工女红成为女人的美德之一,正因如此,那些深宅大院的小姐们,刺绣便成了她们消遣、养性的高尚活动。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尺寸之地上魅力无限。到了唐、宋期间,由于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书法和绘画艺术结合得更为紧密,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倍增的新趋势。
明、清时期,全国出现了众多的专业作坊。尤其是明代,官府手工业的衰落,而民间手工业却异常发达,进入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的几个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誉为"四大名绣"的苏绣、广绣、湘绣和蜀绣。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其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画,到宋代更是将书画艺术精髓融于丝绣,自此刺绣便与绘画相得益彰。
清代刺绣,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而始于两广地区的广绣在南宋时已经从深闺小院和皇宫内庭出口海外,明清出口激增,按照海外客户需求设计的广绣最早走向市场,吸取了西洋画的风格,独创出自己的特色。
刺绣欣赏
欣赏刺绣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方面衡量。
在品种方面以织和绣而言,织就通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缂丝最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以清代形成的四大名绣,代表了我国刺绣的最高水平。
织绣年代的鉴别应从质地、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识别。质地就是织绣品的底料,它的制作结构很具有断代性。例如五枚缎,目前所知,它的出现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见到的织物是五枚缎,它一般不会早于元代。如果见到一件八枚缎,它的产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
纹样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时代的变化,而且有时同瓷器、绘画等艺术品一样都有不同时代特征。比如绣品上龙的变化,明代以前的龙身体细长、造型多变、甚至连龙爪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但到明代,龙的造型逐渐定型,龙头扁状、侧面、猪嘴、尖齿,花肚皮,轮形五爪,样子凶猛。入清后,龙身逐渐变粗,龙须披散。
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装饰性强、庄重,明万历时流行著名的万历五色。清前期颜色深、暗、沉重,接近明代。乾隆时期流行玫瑰紫、绛色;嘉庆时流行香色、浅灰色和棕色;咸丰同治年间流行蓝、驼、油绿和米色等;光绪宣统时,则用宝蓝、天青、库灰色等。
款式也是年代鉴别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变,清初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宽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式袍衫的款式又变紧身起来。总之年代的鉴别应综合多方面的内容考察才能断代。
欣赏广绣去处
赏广绣可以到广州市中山七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览广绣艺术的精髓。而在广州西关一些老城区,青石板的小巷,古老的西关大屋,不时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延续着这祖传的刺绣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