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丹灶镇)
丹灶简介
丹灶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部,总面积 84平方公里,是南海第二大镇(街道),现辖1个城区办事处、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和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038人。丹灶镇距广州38公里、佛山22公里,珠二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区级公路桂丹路、樵丹路和其它二级公路构成便利交通网。丹灶镇不仅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还是著名的历史和文化之乡,因东晋时道教理论大师葛洪在此炼丹成仙留下炼丹灶而得名,清代散文家、教育家、著名的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也出生于此。
近年来,丹灶镇贯彻实施"依法治镇、工业立镇、科教兴镇、旅游旺镇"的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现代化建设,推进招商引资和园区经济发展。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八大环保产业园之一的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
环保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迅猛。南海四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仙湖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丹灶新城区建设已展示出城市化、现代化的形象和风貌。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实现了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实现了全面进步。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25%。2002年获得"广东省卫生镇"、"佛山市文明镇"称号。
农业经济
农业耕作环境得到改善。2002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000多万元,整治樵桑联围险段1.25公里,完成了仙湖溢洪道一期工程,清涌清沟27公里,河涌清障12公里,维修机耕路95.8公里,建设机耕桥10座。投入696.5万元,新建、改造农网56公里,新建、改造变压器台区56个,新增变压器容量6805千伏安。投入160多万元,按照"通水、通路、通电"的要求,完成了3238亩鱼塘的规格化连片整治,鱼塘每亩的承包金额增加了300-9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按照"扩种花卉蔬果,精养水产,改良禽畜"的方向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形成了北片以蔬菜为主,中片以花卉为主,南片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格局,全镇水产养殖面积23000亩,蔬菜7746亩,花卉3780亩,水稻2500亩。生态、旅游农业起步发展,2000亩石联、荷村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挂牌建立;总面积300多亩的仙湖生态百果园经过4年建设,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万元,正逐步建设以水果种植、水产养殖为依托,配套度假、观光、会议、培训等功能的旅游农业基地。
村级集体经济状况不断改观。村、组两级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作开发土地、出租物业、设置市场等低风险经营方式,建立互利的长效收益渠道。2002年全镇经联社级收入4749万元,比2001年增长8.2%;经济社收入4129万元,比2002年增长21.3%。新农、石联、大涡、西城、仙岗、银河的村社两级集体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民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技能,2002年共举办农业种养技术培训班和现场会6个;发展了高效益农业新品种,引进试养太阳鱼4亩,扩大养殖南美白对虾60亩,引入试种郁南无核黄皮15亩;改善了农业耕种手段,推广应用船式喷灌机、收割机、清淤机等先进农业机械。2002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3.2亿元,比2001年增长23%。
工业经济
顺利完成镇属工业企业的转制工作。2002年7月镇政府将海天装饰砖有限公司转制成为私营性质的海天陶瓷有限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避免财政负担,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和产销稳定的转制目标。
实施"扶大、扶优、扶强"和"抓质量创品牌"战略。2002年制定了《丹灶镇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奖励措施》,镇三套班子分别挂钩镇内的红棉童车有限公司、峰杨鞋业有限公司等13间企业,在政策、措施、服务等方面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红棉童车有限公司、华美台布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取得ISO体系认证,并获得市的有关奖励。
工业园区配套日益完善。在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镇政府与广州富力集团和汕头荣胜集团合组了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广东华南环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第一期2300亩土地的规划建设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完善了园区出入口公园、灯光球场、网球场等设施。在科教产业基地,7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基就瓿桑辉诤峤褰鸸ひ登⒊?三通一平"土地150亩。村级工业小区壮大发展,东升村工业小区首期70亩已完成招商,正着手进行二期100亩土地的开发工作;银河村新增开发土地70亩;下沙村新开发土地90亩。
城乡建设
大力推进道路、市政设施建设。2002年道路、市政设施投入达6853万元,其中投入600多万元完成商业大道改造工程;投入65万元进行有为路改造工程;投入60万元进行商业步行街改造;投入2500万元,完成丹灶新医院的建设;投入75万元完成文化广场露天舞台的建设;投入60万元完成横江公园建设;投入16万元完成百佳大楼穿衣戴帽工程;投入40万元实施城区下水道改造工程;协助交通局进行总投资150万元的抱龙桥改造工程。
高标准规划城镇化进程。2002年我镇斥资145万元,聘请了深圳规划设计院进行镇域规划修编,为我镇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明确土地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环保生态新城镇指明了方向。
圆满完成"两创"工程。佛山市文明镇的创建工作在全镇上下掀起了"创文明,树新风"的热潮,农村现代化建设稳健开展,全年投入资金达832万元,新增文明村16条,并于2002年11月通过佛山市文明委的验收,于12月26日被佛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佛山市文明镇"。2002年初我镇拔出了945万元"创卫"专项资金,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实施除"四害",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市政设施等措施,使"创卫"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上级有关标准,于12月顺利通过省考核鉴定委员会验收。
各项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2年丹灶中学首批高中毕业生中有14名学生达到了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其余学生均达到了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实现了"人人可进高等学校深造"的教育效果。石联小学的电脑绘画作品获得了代表省参加全国"联想杯"大赛的资格。丹灶中学、中心小学的课本剧分别获得了市中、小学生课本剧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中心幼儿园的舞蹈获得市幼儿文艺汇演金奖。丹灶医院实施科技兴医,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社会事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为配合清坟工作任务,镇政府投入1500多万元,兴建了200多亩的"永福园"墓园。社会救济和扶贫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2002年共发放低保救济金74.2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62.8万元,发放扶贫助困款34.4万元。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再次被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工会组织不断健全,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团干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优化,2002年全镇38个团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为26岁,高中以上学历37人,占97%;农村青年文明活动室建设、非公有制团建和推优等共青团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妇联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妇女学校,帮助广大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并组织了一系列妇女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妇女的文体生活。
计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良性轨道。"三为主"方针得到落实,计生优质服务和知情选择工作稳步推进,招收了13名素质较高的计生助理,提高计生队伍的素质结构;全镇2002年度出生302人,比去年减少了77人,计划生育率达到98.01%,创历史新高,12个村委会的计划生育率达到100%,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3‰;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得到加强,共查验证明2.3万个。全年共落实"四术"779例,查环、查孕16800多人次。
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加大。安委会以"六项整治"为重点,共进行了39次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查出并落实整治安全隐患112宗。消防部门大力抓好防火责任制的落实,完善消防工作社会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了对"三合一"厂房和易燃易爆化工行业的专项整治,有效消除了各种火灾隐患。交警部门积极建立快速接处警工作机制,加强交通违章行为的专项整治,保证了畅顺的交通秩序。
武装工作完成了民兵组织的整组,加强了预备役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2002年顺利完成了19名新兵的征集任务,兵源素质历年最好,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2.3%。
体育工作扎实开展。体育苗子培养和选拔得到加强,举重、游泳、三棋、乒乓球等项目进步迅速,2002年获得了市少儿三棋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三名等好成绩,李志宏同学参加全国举重锦标赛获得了第四名。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镇、村、职能单位、企业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农行、信用社、中行、工商行、建行等金融单位平衡运行,业务不断拓展。国地两税全面完成税收征缴任务。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督,打击了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劳社部门增强了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功能,与广播站合作开辟了招工信息专栏,促进就业;初步建立起劳动工资监控网络;扩大了社保覆盖面。供电部门加强供电网络建设,全年供电量达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电信部门通过狠抓服务素质,加快通信网络建设,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全年新装固定电话用户1963户,全镇实装机总量达15033户;新装宽带用户233户,总装机用户达331户。各大公司、邮政分局、房管所、集体商业经理部、粮所、食品公司、供销社、出口站、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交管所等部门、单位在各自工作领域内,为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