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民间艺术—小调
小调,也称小曲。这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歌形式。小调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就必然要求小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多样化。
有相当多的小调,由于民间职业艺人的传唱,经他们的加工,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我省著名艺人周树堂演唱的《茉莉花》、《放风筝》、《送哥哥进城》、 曹玉俭演唱的《绣灯笼》、《合钵》、《茉莉花》以及永年小曲《四辈和玉妹》等为数甚多的反映爱情生活的小调民歌,经长期传唱,千百次精雕细刻,它的旋律多装饰,一字多间,拖腔、衬腔也较多,曲调优美、华丽、精致、细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晋县盲艺人苑振发演唱的《反对花》、景县冯景祥等演唱的《大逛灯》等一类曲调欢快、节奏明朗的小调,经过了千锤百炼,在演唱上作了细致的艺术处理,特别是《反对花》,演唱者把十二段歌词分成小组,用三种速度演唱,从中速,稍快,到小快板,造成高潮,加上富有特色的“嘚儿”的衬词串插,气氛非常热烈、红火。1964年我省民歌演出队在北京、天津演出时,这首歌被赞誉为具有中国劳动人民乐观向上性格的优秀民歌。张北县民间艺人孙廷高演唱的《回关南》、永清县陈德波演唱的《穷人泪》等一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的小调民歌,曲调激昂、悲怆。这歌声似呐喊,似呼号,是对旧社会的控诉,听后令人潸然泪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国流行的河北民歌《小白菜》,描述了人民生活中的一出小悲剧。歌词结构简明,语言凝炼,比喻形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这首以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小曲,全国皆有,流行极广。在曲调上和全国流行的同一首骨干音相似,但由于民歌手和职业艺人的不断加工、提高,特别巧妙地运用了旋律加花的变奏手法,把旋律润饰得非常华丽流畅,优美动听,成为我省一支独具艺术特色的小曲。据晋县盲艺人苑振发介绍,他几十的走街串巷演唱小曲,所到之处,不论城市、农村,听者总要点唱《孟姜女哭长城》,不唱不散,可见这是一首多么深入人心、脍炙人口的民歌啊!
小调的曲式结构比山歌更多样更复杂。有二句段《参加八路军》,三句段《上工路上把家常拉》,四句段的《好八路》,五句段的《生产乐》,还有比较复杂的二段体结构的《光荣榜》、《茉莉花》、《叫五更》和多段体结构的《王婆骂鸡》等多种曲式。我省小调歌词以七字四句多段体结构最多,五字句、十字句以及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构成如两句半、三句半、五句、七句等结构形式。歌词结构的多样性,必然造成与歌词相适应的曲式的多样性。另外由于音乐情绪上的需要,以加衬词不达意,扩充乐句,来表达完整的乐意,增大了曲式结构。加衬词扩充曲式结构,这是在我省民歌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发展曲调的艺术手法。白洋淀民歌《打保运船》,三个句段后,加了“哎嗨哟嘚儿隆咚锵”的衬词。这个衬词用得十分巧妙,以模拟锣鼓声,描绘了雁翎队打保运船胜利后,抗日人民拍手称快欢天喜地的情景。这种手法很值得作曲者研究和推广。
我省小调民歌在调式上下班,以五声的征、宫最多,商、羽居次,角调式少见。它的分布情况,征、宫调式遍及全省各地,商调式以张家口、承德土区为多,唐山地区除征、宫调式外,羽调式也较多,唯角调式既少,且无固定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