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摇鼓郎与潮汕染布

2018-02-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摇鼓郎与潮汕染布,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潮汕乡镇间,经常有一中年男子,肩挑二木橱摇摇荡荡,手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潮汕乡镇间,经常有一中年男子,肩挑二木橱摇摇荡荡,手拿拨鼓,一摇一拨,摇鼓发出“口冬”、“口冬”、“口冬”之音,伴随着悠扬铿锵的“移衫——移裤——哎”的市声,穿街过巷,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移衫移裤就是将衣服原来的颜色改染为另一种颜色,所染的大部分是旧衣服,但也有部分是颜色不合主人意的新布。移衫移裤的工匠被称为“摇鼓郎”,摇鼓郎所挑两橱一橱装着风炉、铜锅和燃料,另一橱装着染衣色料、剪刀、尺、一双大筷,这便是摇鼓郎所有的工具,还有一格装着收来的漂染工序比较复杂的衣或布块,有时还装着要转卖的布块。在供给布票的年代里,潮汕地区城乡间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衣料是从摇鼓郎手中买来的。每逢顾客要急染衣服,或是所染颜色的工序较为简单,摇鼓郎风炉火燃起,铜锅水一沸,加上色料拌均后,将衣服放进铜锅里,拿起大竹筷,夹着衣服,东翻一下、西掀一下,再将衣服放进带有色泽的色水里浸煮二十多分钟,掠起衣服,晒干后像新的一样。这时,街头埕角即成为摇鼓郎的临时工场。
    在潮汕地区,漂染业由来已久。明清时期,潮汕的麻、苎等土织布大量出口,有的要染上颜色,所以便有漂染业。染色原料大多以薯莨、青丛等植物为主。将青丛放入地窖中泡浸一段时间后,可捞起作肥料或燃料,让地窖的水澄清后打干,窖底积的一层淀料再稍为加工便成色料。薯莨就只要剁碎放进水中泡洗出它的淀粉,沥干后那些淀粉便是色料。
    潮汕地区的漂染业堪称盛极一时,在清同光年间,仅汕头市近郊便有十多家,至今仍保留有“染布铺内”地名的在岐山、下蓬、浦便有好几处,其中浦的广源号可称得上当时的佼佼者,老板陈福源在浦种了几十亩青丛作漂染原料,并在田头配置近百口大缸作地窖,大批量的漂染,使陈福源富甲一方。
    曾称得上潮汕一大产业的手工漂染作坊,在上世纪已改为机器洗染,而一些由于环保问题被责令停业,或改成色彩套印。至于肩挑的染衣服摇鼓郎,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物资紧缺穷苦日子里,确实满足了不少既无能力添置新衣布、又要穿新衣服者的爱美心愿,但在如今这衣食无忧的小康日子里,摇鼓郎已是无法再穿街过巷拨他的摇鼓了,只能改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走村串巷摇鼓兄
20世纪40至50年代,潮汕各地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每个村庄除一二间卖糖果水果的铺仔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商店了,农民家中一针一线都必须到集镇上才能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挑八索”的小贩便应运而生,而那被人们称为“摇鼓兄”的小贩是最具代表性的。摇鼓兄,顾名思义,就是那个卖货人与其他小贩不同,他在走村串巷时无须呼叫商品的名称,而是挑着一担货物边走边摇着一个带有木柄和两个黄豆大的线锤、直径约5厘米的双面小鼓,人们一听到叮咚叮咚的鼓声便知道他的到来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时日久长,人们便亲热地称他“摇鼓兄”。摇鼓兄,他用一支特制的两端翘起中间呈弧形状的红木扁担,挑着两个高约90厘米、长约50厘米、宽约35厘米并有玻璃面罩的多层式木柜子,里面装着毛巾、手巾、雪花膏、红胭米(口红)、香露水、针线、剪刀、木尺、小玩具和儿童服装等几十种百货小商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女人和儿童。因此,人们常说:要作摇鼓兄,须...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走村串巷摇鼓兄
20世纪40至50年代,潮汕各地农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每个村庄除一二间卖糖果水果的铺仔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商店了,农民家中一针一线都必须到集镇上才能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挑八索”的小贩便应运而生,而那被人们称为“摇鼓兄”的小贩是最具代表性的。摇鼓兄,顾名思义,就是那个卖货人与其他小贩不同,他在走村串巷时无须呼叫商品的名称,而是挑着一担货物边走边摇着一个带有木柄和两个黄豆大的线锤、直径约5厘米的双面小鼓,人们一听到叮咚叮咚的鼓声便知道他的到来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时日久长,人们便亲热地称他“摇鼓兄”。摇鼓兄,他用一支特制的两端翘起中间呈弧形状的红木扁担,挑着两个高约90厘米、长约50厘米、宽约35厘米并有玻璃面罩的多层式木柜子,里面装着毛巾、手巾、雪花膏、红胭米(口红)、香露水、针线、剪刀、木尺、小玩具和儿童服装等几十种百货小商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女人和儿童。因此,人们常说:要作摇鼓兄,须...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潮汕民间的行业禁忌
新年禁忌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农田肥沃,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过去人们靠天吃饭,对农业十分重视,在种植中也形成了一些禁忌。潮汕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民间认为在新年这一天下地劳动,预示着这人一年自始至终是劳碌的苦命人。种莲禁忌对于一些初长成的花果,人们小心呵护,也形成了诸多禁忌。如荷花,当藕栽下之后,就不能惊动它。如果莲花是种在自家庭院里,则禁忌更多,不能在莲缸上面晒衣服;浇水时,一定要用洁净的水;给藕施肥,不能粪溺,而须把豆渣、豆饼用纸包好再埋到莲缸里。养猪禁忌养猪是农家的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也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一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祈求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潮汕民间的行业禁忌
新年禁忌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农田肥沃,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过去人们靠天吃饭,对农业十分重视,在种植中也形成了一些禁忌。潮汕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大都有禁忌生产劳动的习俗。民间认为在新年这一天下地劳动,预示着这人一年自始至终是劳碌的苦命人。种莲禁忌对于一些初长成的花果,人们小心呵护,也形成了诸多禁忌。如荷花,当藕栽下之后,就不能惊动它。如果莲花是种在自家庭院里,则禁忌更多,不能在莲缸上面晒衣服;浇水时,一定要用洁净的水;给藕施肥,不能粪溺,而须把豆渣、豆饼用纸包好再埋到莲缸里。养猪禁忌养猪是农家的一项十分普遍的副业,是农民的一条“财路”。所以,也就有不少关于养猪的禁忌习俗。建猪圈时,要十分慎重,要择吉日破土动工。建好后,将一张写着“六畜兴旺”字样的纸条贴在圈里,祈求猪“夜大千斤,昼大八百”。买猪忌买头太大的猪,这样的猪长不快;忌买“破头猪”(黑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猪头上有一撮黑毛)和“带孝猪”(...
· 潮汕文化—潮汕行业习俗—话说潮汕糕饼印
潮汕木刻,历史悠久。糕饼印也随着木刻的发展面世。糕饼印又称糕饼桢,是制作糕饼的工具。潮汕糕饼印综合吸取了潮汕民间雕刻、剪纸、刺绣、泥塑等艺术和技艺,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品,是潮汕工艺美术的一朵瑰丽花朵。潮汕的糕饼印雕刻刀法明朗简炼,线条粗犷、刀路顺滑,刚劲有力,牙边均匀。糕饼脱印爽快。用料多选用坚实耐用、木纹细幼的木片。糕饼印构图饱满,富于装饰色彩,风格独特。潮汕的糕饼印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澄海莲阳。莲阳糕饼印的艺人们强调对轮廓线要大弧线、直线,减少弯弯曲曲,使印出来的糕饼不会断裂。图案构思巧妙,寓意深长,雕刻精致,美观实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澄海莲阳糕饼印和家庭生活所用的糕饼印品种繁多。人物类如观音娘、大肚佛、和合二仙等;动物类有鲤鱼、鹿、鸳鸯;花果类有莲花、牡丹花、石榴、桃等,还有文字印,多是吉祥词语和取材于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人们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潮汕糕饼印业的发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